趙武靈王一生只做了兩件事,一成一敗,成為千古唏噓

清風明月逍遙客 發佈 2023-06-09T12:16:06.826160+00:00

1903年,梁啓超發表題為《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的文章,文中認為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

1903年,梁啓超發表題為《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的文章,文中認為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

梁啓超對趙武靈王的評價很多人不敢恭維,因為縱觀趙武靈王的一生只做了兩件事,一成一敗,成為千古唏噓。

趙國趙武靈王(本名趙雍)推行胡服騎射制度,使趙國得以強盛,稱雄中原,但趙王卻因寵愛寵妃吳娃,將其幼子趙何立為太子,並不顧大臣的勸諫,匆匆將王位禪讓。退位後飽嘗失權之苦的趙雍不顧大臣勸阻,將原太子趙章封為中山王,妄圖將趙國一分為二,以利於自己統治,最終釀成「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行宮之中。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的亂世。在這一時期,各諸侯國紛紛進行的以富國強兵為宗旨的社會改革運動,形成了一股力量強大、不可逆轉的變法革新浪潮。繼魏國李悝、楚國吳起、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在中原大地上,趙國的趙武靈王也開啟了一項圖強的改革——「胡服騎射」。

什麼是「胡服騎射」制度?

趙武靈王在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即位,是從公元前424年趙獻侯即位起算,一百年來趙國的第六代君主。此時的天下經過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後,逐漸形成了七個實力強大的國家:韓、趙 、 魏 、齊、 楚 、 燕 、 秦 。

在七國里,趙國的疆域是僅次於楚、秦的大國,其人口在楚、魏、齊、秦之後,大約有200多萬人。不過,由於趙國僻居中原北隅,東、西、北三邊面臨燕、秦、齊、韓、魏諸國的兼併威脅,並不時遭到東胡、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的侵擾。即便是躋身戰國七雄之列,但生存狀態極為艱難,外強中乾,大而不強。

甚至在趙武靈王即位前,一個小小的中山國也敢公然欺負趙國,而趙國無力反擊。即位後的20年,更是在齊、魏、秦的夾擊下,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割地賠款。

面對嚴峻的生存形勢,趙武靈王衝破世俗偏見,毅然地進行了旨在強兵圖存的改革——「胡服騎射」。

我們先普及一下春秋戰國時代兩國打仗基本知識。

春秋戰國以車戰為主,一輛戰車用四匹馬牽引,三名甲士(身披盔甲)站在車上,左邊的人持弓箭,右邊的人持矛,中間的人驅使戰馬,另有七名甲士在車兩旁步行,此外還有步兵十五人尾隨車後,步兵五人負責裝載裝備、給養、物品、貨物的輜重車。如此一算,一輛戰車的標準配備是三十人。每五輛戰車還尚需配備錙重車一乘及隨員二十五人。這種軍事裝備和戰法,缺乏機動性、靈活性,難以應對突發性攻擊侵襲,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所謂胡服,就是北方遊牧和半遊牧民族的服飾。這種服飾上褶下絝,有貂、蟬為飾的武冠,金鉤為飾的具帶,足上穿靴。這種裝束較之當時中原諸國的長袍大褂、寬領肥腰、大下擺的服飾來,要輕便得多,而且更適宜於騎兵戰法。

趙雍的想法在群臣中招來了一致的反對。因為在眾人看來,我趙國子孫放著祖宗傳世的經法不去遵從,卻要去穿那些不開化的民族的奇裝異服,這實在是有傷大雅,有違禮儀。

不過,眾人的反對並沒有打退趙武靈王要求臣民著胡服,學習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射戰術的決心。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分析形勢、展望未來的不懈努力下,大臣樓緩、肥義以及叔父公子成終於表示要聽令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政令,並接受了所賜的胡服。

而對個別死硬的反對派,趙武靈王則嚴肅地警告他們,如果對抗胡服令,就是「犯刑戮之罪」,便要被「明有司之法」,至此再也沒人提出反對意見。嚇得他們再三請罪並立即同意著胡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以「胡服令」,招騎射,以後陸續採取了許多措施,發布過多次命令。「胡服騎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改變過去按固定不變的兵籍,到一定年齡就被征去服兵役,軍隊按地區編制。而騎兵需要具有難度很大的騎馬射箭技術,從頭訓練很不容易,按原來的兵制就無法在短時間內建設一支足以抗胡的騎兵,於是採取不分地區,以優厚的待遇招募會騎馬射箭的人充當騎兵。

二是除在都城邯鄲西北郊的插箭嶺設練武場訓練騎兵以外,把西北重鎮原陽作為訓練騎兵的基地。

三是解散原來步兵和車兵的編制,改編為騎兵而加以訓練。騎兵需要經常練習騎術,進行乘馬通過起伏地、超越障礙、長途奔馳、實戰等項目的訓練。

四是招引、收編胡人補充騎兵,擴大了自己的騎兵部隊。

五是中原農業區的馬匹早已蛻化成笨拙的牲畜,用於駕車還不錯,一般不適宜做戰馬用,而騎兵的戰馬要求長得驃悍、善跑、機靈而有耐力,因而引進胡人馬匹在畜牧地區飼養。

六是模仿胡人,遠距離或衝鋒時騎兵在馬上彎弓射箭,短兵相接時就靠白刃格鬥殺傷敵人。

七是改變服飾,趙武靈王自己佩戴貂蟬冠,一種用野雞的羽毛裝飾的王冠。武將佩戴鶡冠,一種帽子上有一圈纓子而不下垂,用青絲繩做帽帶子,左右插著兩根野雞翎子。士兵戴爪牙帽子,將胡人的皮帽改為黑色綾絹,象爪牙一樣緊緊扣在頭上,可以防禦北方風沙。把鞋改皮靴,規定從軍官到士兵都必須穿靴子,穿長袍的文官也要穿黑靿靴子。

八是改重甲為輕甲,將趙國士兵寬袍大袖外再披銅做的鎧甲改為輕甲,上褶下袴,減去負重,有利于越山過草地,適應實戰的需要。

由於「胡服騎射」的採用和推廣,使趙國的軍事力量為之一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橫掃北方諸「胡」,制止了林胡、樓煩的侵擾,壯大了軍威國勢,拓展了國土疆域,使呈衰微之勢的趙國得以中興。

趙武靈王用「胡服騎射」的成績,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實踐了自己「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的豪邁誓言,同時也開創了古代中國以騎兵為主的作戰方法。

「胡服騎射」實行七年後,公元前299年在位二十七年的趙武靈王突然宣布禪退,自號主父(為方便以下還是稱趙武靈王),讓位給王子何(後來的趙惠文王)。同時任命曾經支持改革的肥義為相,輔弼國政。

趙武靈王退位的初心是好的,主要是想讓年輕的兒子在自己的輔導下,早一點實踐治國理政。而且趙武靈王退位後,還統兵出代西,過樓煩,滅了中山,率兵攻略西北胡地,試圖打開從雲中、九原南下擊秦的路徑,趙國疆域空前廣大,國勢日強。

一生英明一時糊塗,趙武靈王所做的第二件事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

趙武靈王的夫人原是韓女,生子趙章,作為嫡長子早已是法定的繼承人。然而趙武靈王后又以吳娃為夫人,生子趙何。因吳娃被寵幸,趙武靈王廢成年的太子章而立僅10歲的王子何為王,這也是他為什麼早早退位的重要原因。

趙惠王三年,趙武靈王封趙章於代,號安陽君,又派田不禮為相,輔佐公子章。不久,他見趙章屈於其弟之下,又覺可憐,便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為代王,後因決定不下而暫時擱置起來。

眼瞧著自己的王位被霸占奪走,趙章心生異心,只是時機不到只能等待機會。公元前295年,在田不禮的唆使下,趁著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游沙丘 (今河北廣宗縣西北大平台)之機,趙章與田不禮率黨徒作亂,殺了大臣肥義等人,幸而公子成、李兌從邯鄲趕來,起兵平亂,殺死田不禮及其黨羽。

趙章兵變失敗後,逃進趙武靈王的宮內。公子成、李兌包圍行宮,殺死了趙章。

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不解,並下令宮中的人說,後出來的殺頭。武靈王所居宮中的人全部出來了。

趙武靈王想出去,卻被士兵攔住不讓出。他被包圍達3個月,在宮中得不到飲食,飢餓難耐,就掏雀窩捉幼雀生食充飢,終於餓死在沙丘宮中。

趙武靈王歷時四年的「胡服騎射」 開創了我國古代騎兵史上的新紀元,以其獨特的方式和價值給後世以深遠的影響,但在八年後,他戲劇性的在40歲就早早引退,大權旁落,在被圍之時沒有人前來搭救,沒有大臣挺身而出,沒有外援協助干預,趙武靈王做人做事的失敗可見一斑。

在我們的工作中,你是否也經歷過趙武靈王的感受。在單位,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越是別人都退縮的工作,只有你義無反顧的站出來,盡心盡力、兢兢業業,取得業績。此時,你身邊有人對你的工作表面給予肯定,其實暗地裡卻是持著否定的態度,而更多人是不理解、不支持,看笑話,是吃瓜群眾。趙武靈王之死,可以說就是趙國貴族共同投票的選擇。而在關鍵時候,我們曾經的支持者也往往出現叛變,貌似是意外的反轉,其實是早已種下今日的結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