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書欣張凌赫官宣,我不想恭喜

小金子說歷史 發佈 2023-06-11T01:06:03.202170+00:00

老實說,當看到《雲之羽》官宣由虞書欣和張凌赫出演男女主時,是誰的「訣症」又復發了?想當初,誰還沒為《蒼蘭訣》裡「小蘭花」和「長珩仙君」之間的遺憾感到過意難平呢!所以當看到這對「長生花cp」能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再續前緣,很難不期待得直搓小手。宿命感有了,妝造方面也頻頻出圈。

老實說,當看到《雲之羽》官宣由虞書欣和張凌赫出演男女主時,是誰的「訣症」又復發了?

想當初,誰還沒為《蒼蘭訣》裡「小蘭花」和「長珩仙君」之間的遺憾感到過意難平呢!

所以當看到這對「長生花cp」能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再續前緣,很難不期待得直搓小手。

宿命感有了,妝造方面也頻頻出圈。

光是瘦下來的虞書欣那幾套美出新高度的造型,就讓人應接不暇、直呼驚艷,還惹得網友們爭相表示「想去郭敬明劇組變美」。

別的不說,在角色顏值和服化道質感這塊,郭導至今還沒輸給過誰。

可誰能想到,這回卻先偏偏在視覺層面惹了爭議——

有網友指出,《雲之羽》中人物的造型「日式風格強烈」,有擦邊「倭風」的嫌疑。

儘管光憑現有的幾張圖,還遠不夠下如此嚴重的定性。

可出於對劇的期待,大家還是忍不住善意地鞭策劇方嚴格把控服化道。

之所以如此敏感,是因為之前就有過不少翻車的先例。

一部《我叫劉金鳳》的古裝劇,就因「以倭代華」遭下架、禁播,成為經典反面教材。

劇中女主身著系腹長裙,布料上染著日本國花大和櫻紋,儼然是經典和服款式。

另一套衣裙上腋下、肩部開的兩個缺口,也都是獨屬於女裝和服的設計特點,名為「身八口」和「振八口」。

女主父親的裝束則更加離譜——

他頭戴的黑紗縱菱格單片尾帽子,是日本平安時代獨有的「垂纓冠」,一般配以祭祀禮服和文官官服之上。

他平時上朝所穿的官服,從樣式到領口、口袋、系帶等細節,又幾乎1:1還原日本「狩衣」。

這種「狩衣」為日本武家獨創,在其歷史中最先是野外狩獵時所穿的運動裝,後來發展為官家便服、祭典儀式上的神官裝束。

除了衣物,配飾的「倭化」也不遑多讓。

在國產古裝劇的屏幕上,你可以看到女性角色明明穿著漢服,但腰帶的系法卻和日式和服的腰帶結幾乎一模一樣。

而另一種帶著日本歷史色彩的腰帶——武官或公卿正裝中為佩戴刀劍所配的「續平緒」,也堂而皇之地系在了另一部劇中某位男性角色的腰間。

至於腦袋上的方寸之地,更是變著花樣颳起「大和風」。

你可以看到一代女皇武則天一頭中分長發披散,宛如日本平安王朝時期的妃子。

可以看到漢武帝皇后陳阿嬌,將髮型編成日本江戶時代流行的大垂髮。

還可以看到北宋花魁頂著巨大的日本藝伎扇形頭。

至於乍看不出門道的頭釵等小髮飾,細看也能見端倪:

女主頭上隨著劇情輪換出現的好幾支珠釵,都為日本藝伎所戴的「丸玉簪」。

「丸玉簪」通常串珠於簪上,前段呈扁平狀且略有弧度,伸出珠外一小截,和我國古代「點綴玉珠於簪末」的款式有著明顯區別。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究竟是誤打誤撞碰巧相似,還是刻意向日式風格靠近,不得而知。

只是每當出現有關「以倭代華」的爭議,又都不乏某些據理力爭的聲音——

「這是一部『架空劇』,本就沒有具體的朝代背景」

殊不知,「架空也是有世界觀的」。

再如何架空,也是發生在中國文化體系下的故事,那便要落在中華土壤孕育出的世界觀里。

可令人語塞的是,即便是立足於真實朝代背景的故事,也時常呈現出一片錯亂顛倒——

我們的國產劇里,皇帝會穿錯龍袍:

秦時人們是以身著玄色(即黑青色)為貴,可秦始皇卻穿著隋唐時期才被運用到龍袍上的黃色。

道具會穿越時空:

發生在武則天時代的故事,人手一把90年後才在大唐中原地區出現的紙制摺扇。

桌案上,隨處擺放著明朝才出現的線裝書。

食物會跨越半個地球:

發生在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情節里出現了15世紀才傳入中國的食物——玉米。

物品也會被錯用在啼笑皆非的地方:

一副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本是用來引導墓主人靈魂歸天的陪葬品,卻在劇中被當作禮物相贈,掛在臥室里……

不知是該驚悚,還是該無奈。

規避這些錯處並不是難事。無奈真正的歷史和傳統,早就連同他們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匠人精神,被棄如敝履。

服化道是一部劇的第一層門臉,

審美水準和底蘊沉澱,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已。

你會發現,常看常新的《甄嬛傳》,人物服飾上的紋樣,細看皆為中國古典畫中的花鳥圖。

不同位份的后妃服飾,也都嚴格依據清朝時期的冠服制度作出還原。

這背後,是劇方邀請了中國古代史碩士當專門的禮儀指導,為每一位演員做培訓輔導;又邀請了清史專家做歷史顧問,為每一處文化細節把關。

你會發現講述北宋明君宋仁宗一生的《清平樂》,只男主一人的每套便裝、朝服,都幾乎與宋代書畫作品上的服飾樣式完全一致。

這背後,是劇方邀請了《國家寶藏》的服飾顧問陳詩宇老師參與禮服的考證,力求最大程度還原大宋禮制傳統。

你會發現,87版《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們的服飾、妝造皆因各人獨特的性格而異,2000多套造型無一雷同。

這背後,是專門成立的「紅學」專家委員會,對原著進行逐字逐句的精讀、整理和重構,還原出書中描述的每一處道具擺放、每一處景觀設置、每一位人物特色。

這才譜寫出一曲特殊時代背景下沒落貴族的盛大悲歌。

這些留名傳唱的經典作品,就是一句句有力的反問——

用正宗的中國文化,何愁講不好中國故事?

背靠取之不竭的金山,又何必捨近求遠找「代餐」?

寫下這篇文章,並非是為了批評什麼人,而是不忍再看到我們的傳統不被正視、不受重視。

藝術創作,是需要自由的空間。

可涉及家國歷史的邊界,永遠不容模糊。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朝各代記載詳實,瑰寶數不勝數。

任何歷史,我們都不需要向誰去「借」,自然更不允許誰不問自取。

這才是華夏民族與生俱來的大氣和底氣。

最後,關於《雲之羽》「以倭代華」的爭議,還是持觀望態度,靜候審查、定論。

如果是誤會,那麼皆大歡喜,期待它的播出。

如果情況屬實,請立正挨打,速速埋了整改。

畢竟有些「真」,必須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