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多巴胺穿搭」,是如何療愈情緒的?

生命時報 發佈 2023-06-16T01:38:12.130115+00:00

亮黃色裙子、粉紅色襯衫、翠綠西裝褲……今年夏天,這種由高飽和度色彩組成的穿衣風格火了,也就是刷屏全網的「多巴胺穿搭」。多巴胺穿搭除了折射當下時尚潮流,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也是把快樂穿在身上。色彩為什麼會影響情緒?《生命時報》採訪專家,解讀其中關聯,並教你幾招激活快樂。

亮黃色裙子、粉紅色襯衫、翠綠西裝褲……今年夏天,這種由高飽和度色彩組成的穿衣風格火了,也就是刷屏全網的「多巴胺穿搭」。

多巴胺穿搭除了折射當下時尚潮流,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也是把快樂穿在身上。

色彩為什麼會影響情緒?《生命時報》採訪專家,解讀其中關聯,並教你幾招激活快樂。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伍學焱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貴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 任增輝

刷屏的「多巴胺穿搭」是什麼?

多巴胺穿搭有多火?微信指數顯示,從今年5月至今,詞條熱度一直呈上升趨勢,5月27日,該詞條指數甚至突破1.13億。

在不少社交媒體上,「多巴胺穿搭」話題討論熱度持續走高。

「多巴胺穿搭(Dopamine Dressing)」最早由時尚心理學家Dawnn Karen提出,在其著作中曾這樣闡釋:相對明亮的色彩能引發積極情緒,促進人體釋放「快樂激素」多巴胺,這種穿衣風格即多巴胺穿搭。

一些早已習慣穿黑、白、灰色系衣服的人,也開始加入「多巴胺穿搭戰隊」,嘗試著利用這種鮮艷的色彩搭配,追隨一下快樂。

事實上,從色彩心理學上來說,顏色的確會影響情緒,甚至關聯健康。比如,冷色調通常讓人感到壓抑,暖色調讓人感到溫暖,而非常劇烈的顏色,如紅色、黑色會刺激神經系統,調動人的緊張情緒,甚至誘發焦慮。

6種色彩這樣療愈情緒

除了穿搭,居家布置、飲食中合理運用顏色,不僅能療愈情緒,對身體也有好處:

粉色

釋放緊張感

研究表明,粉紅色有助身體肌肉放鬆和釋放緊張感。比如,可以在臥室添置一盞散發粉紅色燈光的燈,增加溫馨和放鬆的感覺。

黃色

消除沮喪、提高專注力

黃色讓人聯想到陽光,幫助消除沮喪和自我懷疑,比如給沙發加個黃色的外套或放幾個黃色抱枕,給情緒一些積極暗示。

黃色還有助於人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專注,不妨在書桌上放幾個黃色的擺件。

綠色

帶來平衡與和諧

和藍色一樣,綠色與大自然相關聯,幫助人們在焦慮時放緩呼吸,增強內心的安定,回歸自然本性。

在家裡窗台、洗手間、電視柜上放幾盆綠色植物,容易煩躁的人試試換套嫩綠色床品。

藍色

鎮靜情緒

藍色有助消除緊張情緒,臥室和兒童房間可多用這種色彩。

紫色

思慮過度時保持清醒

深紫色可以幫助人們專注自我,傾聽內心;明亮紫色,如紫羅蘭色,可以帶來靈感。家居中最好不要大面積使用紫色,點綴即可。

橙色

幫助激發食慾

日本色彩治療師、作家山里三津子曾在著作中寫道,胡蘿蔔、南瓜、芒果等橙色食物能刺激食慾,即使人們心情不好、沒有胃口,也願意大快朵頤。

廚房、餐廳及老年人臥室的床單等,可多用這種顏色。書房則不宜使用,容易讓人昏昏欲睡。

需要提醒的是,臥室、書房以及床上用品的選擇,應避免使用過多的紅色,尤其是心腦血管患者。

多做這些事,促進快樂激素分泌

雖然分泌多巴胺能讓人變得快樂,但並非越多越好,大腦頻繁且大量地分泌,可能使人們對快樂的感知下降。

除了多巴胺,身體裡還有幾種與快樂相關的情緒激素:

血清素

它又叫做5-羥色胺,能夠放鬆心情、安撫情緒、緩解焦慮和壓力,還有助調節消化、睡眠和骨骼健康等。

人要保持平和心態和好胃口,都離不開它。一旦血清素不足,可能誘發抑鬱症、疲倦、失眠、多動症等。

催產素

人們接吻、擁抱時的快樂,得益於「愛的激素」——催產素。它不僅與人際吸引力和信任感關係密切,還有助母親子宮收縮,以及在母乳餵養中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

驚恐、焦慮等情緒會抑制催產素分泌,催產素不足的人可能較難步入婚姻,離婚機率也較高。

內啡肽

它被譽為「天然止痛藥」,常在運動中分泌,運動讓人快樂正因如此。

內啡肽還能改變負面情緒,讓人積極向上,甚至可以影響周圍人。相比多巴胺,內啡肽「先苦後甜」,更能獲得延遲滿足感。

推薦大家常做9件事激活快樂激素:

  • 堅持運動:慢跑促進內啡肽分泌,迅速緩解憂慮;散步半小時~1小時,促進多巴胺分泌與吸收。
  • 睡好覺:每晚睡夠8小時有助保存多巴胺含量,使第二天充滿活力。
  • 吃新鮮蔬果:多巴胺由酪氨酸合成,豆類、深海魚類、奶製品和堅果富含酪氨酸;新鮮蔬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等,也有助合成多巴胺。
  • 親密接觸:與他人身體接觸、建立信任關係可以促進催產素分泌。生活中給朋友、愛人一個擁抱,或者約好友逛街、聚餐,都有助其分泌。
  • 養寵物:增加內啡肽和催產素的分泌,同時能降低應激激素皮質醇含量,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
  • 突破挑戰:當你打算培養一項愛好、學某種技能,並且每天朝它邁出一小步時,大腦就會用多巴胺獎勵你。內啡肽研究者羅傑吉爾曼發現,人體產生內啡肽最多、最集中的區域,就是學習和記憶區域。
  • 多曬太陽:早上醒來曬曬太陽,能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讓人一整天都神清氣爽。
  • 閉目冥想:深呼吸、冥想、靜坐、瑜珈等都可以促進內啡肽的分泌。
  • 聽歌看劇:聽音樂、唱歌有助提高催產素和內啡肽水平,讓人開心。

此外,洗熱水澡、按摩能放鬆肌肉、減輕疲勞,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都會增加。▲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