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 王妮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盈
近日,全國多地陸續迎來高溫天氣,華北、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都達到35℃以上。在這樣的天氣,防曬工作必須做足。現在市面上號稱多功能的防曬衣五花八門,自稱有保濕、降溫、驅蚊等功效,這些產品值得買嗎?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王妮在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介紹,從材質上看,防曬衣基本分為兩大類:滌綸和錦綸6(尼龍)。前者價格比較便宜,親膚性較差;後者親膚性更好、更柔軟,價格較高。防曬效果主要取決於面料的緊密程度,與材質無關。如果織得過密,透氣性會不好,讓人覺得像是穿了一層塑料;織得太稀疏,可能達不到理想的防曬效果。
根據《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防曬指數值(UPF)大於40,且紫外線(UVA)透過率小於5%的產品,可以稱為防紫外線服裝。
如今,很多商家會在防曬衣的宣傳中加入一些聽上去很「高級」的詞彙,如冰絲、全波段、原紗等,產品價格也不斷走高。王妮認為,這些詞噱頭的成分更大,無需將其作為挑選標準。
冰絲。冰絲不是一種特殊材質,而是指面料摸上去有涼感。這些材料一般是加入了一些涼感因子,但效果不顯著。涼感主要取決於面料的導熱係數,如果這個係數高,熱量很快被導走,人體就會感到涼爽。導熱係數主要與回潮率有關,錦綸6的回潮率為4.5%,滌綸只有0.4%,所以用錦綸6做的防曬衣本身就自帶涼感,不用特意購買「冰絲」產品。
全波段。太陽光包含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等不同波段的光,除了紫外線以外,其他波段對人體皮膚危害性不大,甚至是無害的,因此「全波段」防曬沒有必要。
原紗。原紗就是紗線原本的樣子。商家加上這個詞主要是為了強調面料的安全性。但是,很多原紗產品不會刻意標註出來,消費者購買時也不用將它作為考量指標。
除了防曬以外,有些產品還會附加一些其他功能,比如,有的加入玻尿酸,號稱能讓防曬衣具有保濕作用;有的加入了木糖醇科技,說產品可在身體出汗時,及時吸走熱量,讓表皮溫度下降1℃~3℃;還有的稱能在防曬的同時,發揮驅蚊效果。
消費者容易被這些宣傳吸引,但商家往往拿不出測試報告,所以無法驗證。在網購平台的評論區,大家也只是表示穿著很舒服、冰冰涼涼的,至於保濕、降溫等效果,卻顯得十分含糊。
王妮表示,以玻尿酸為例,商家提供的報告只能說明其中含有玻尿酸成分,無法證明其對皮膚的具體好處。而且,這些添加物最大的缺陷是不耐水洗,這意味著它們帶來的效果不是永久性的,所以性價比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家會在面料中加入抗紫外助劑,增強防曬效果。但這種化學物質,如果添加過量,防曬衣觸感會變差,有油膩感,並散發酸味,且不耐水洗,過段時間防曬效果就會下降。因此,防曬指數並不是越高越好,太高的話可能是加了抗紫外助劑,或是織得太密,導致透氣性變差。
王妮建議,防曬指數值在(UPF)200左右的產品比較好,這樣可以在保證舒適度的同時,留出磨損、穿著及洗滌後組織結構變鬆散的空間,即使長時間使用,也能保證防曬效果。此外,最好選耐水洗次數比較多的面料,最好能達到50次以上,業內一般認為達到這種級別,就說明它的效果是永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