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醫學中,很多理論都繞不開「經絡」這個詞,武俠小說里「打通任督二脈」就能助長武力,也從側面刻畫了它的重要性。
這條隱形線體到底指什麼?經絡不通為什麼和很多病有關?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經絡不通的人長什麼樣,並教你幾招疏通它。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 房繄恭
12條經絡組成「人體交通網」
《黃帝內經》記載:「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意思是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與健康息息相關。
經絡系統是人體的一個龐大系統,好比人體的交通網。身體有12條經絡,每一條在人體循行主要有內、外兩條線路,內連心肝脾肺腎等五臟六腑,外連皮脈筋骨肉、眉眼耳鼻口等組織器官。
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傳導功能
當人體某一部位感受外邪時,這個刺激就會沿著經脈導入臟腑,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作用於體表。
+運行氣血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經絡恰恰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負責傳輸營養物質到各組織臟器。
+調節臟腑機能
當臟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灸、按摩等療法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正常。
5個節點,堵一點傷一串
當某條經絡不通時,人體就會在其循行經過的臟腑組織器官出現症狀。這些症狀不僅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且有各自特徵。
因此,可以根據這些症狀推斷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
肺經
肺經是十二經絡氣血流注的始發經,循行過程中相關聯的臟腑器官主要有肺、大腸、胃、喉嚨和氣管等。
如果肺經不通,就會出現外感傷風、頭痛、咳痰喘、咽痛、頸部僵硬、肩背痛、怕風易汗、氣短、過敏性鼻炎、上肢麻木疼痛等不適。
胃經
循行的臟腑器官主要有胃、脾、鼻、目、上齒、口唇、喉嚨等。
胃經不通,容易出現胃痛、反酸、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倦怠、牙痛、口腔潰瘍、鼻出血等症狀。
脾經
循行的臟腑器官主要有脾、胃、心、食管、舌根。
脾經不通,常見症狀有食慾差、腹瀉、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月經失調、舌體運動不靈活等。
心經
循行心、小腸、舌、咽、目內外眥、喉嚨等處。
有心悸、心痛、心煩、胸悶、咽干、口渴喜飲冷、易怒等情況時,都要警惕是心經不通。
腎經
循行過程中相關聯臟腑器官主要有腎、膀胱、心、肝、肺、喉嚨、舌等。
一旦堵塞,常見症狀有面色發暗發灰、支氣管哮喘、視物不清、容易擔驚受怕、口熱舌干、手足怕冷、乏力、嗜睡、尿頻、腰膝酸痛等。
常年經絡不通的人,長什麼樣?
臨床發現,經絡不通的人群,生活中經常出現以下症狀:
1疼痛
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典型例子是,當人體不慎發生跌打損傷時,因筋骨脈絡受損、氣血凝滯、瘀阻經絡,人體首先感受到劇烈疼痛,這就是經絡不通最直接的症狀表現。
此時,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為主。因患者體質的寒熱虛實不同,疼痛的症狀表現為冷痛、灼通、脹痛、酸痛、麻痛等。
2功能障礙
臟腑功能主要依靠氣血的推動才能實現,一旦出現經絡不通,氣血供應不及,就會引起臟腑功能的減退和障礙。
比如,老年中風患者主要症狀有一側肢體偏癱、失語、吞咽功能障礙等,其他症狀像眼花眼蒙、發白髮枯、耳鳴耳聾等,本質上也是由於年老氣血流動不暢,瘀血阻滯,導致臟腑失養所致。
3局部包塊
因人體代謝產物排出的渠道受阻,故在出口處發生堵塞,形成各種包塊、囊腫、斑疹、痤瘡、關節積液等。
臨床發現,經絡不通的人在刮痧治療時,操作者常會感到刮痧板刮起來不順暢,這也是經絡不通的表現。
4情緒抑鬱
經絡不通還可以表現為情緒上的悶悶不樂、愛生悶氣、悲憂善慮、煩躁易怒等,中醫稱之為肝氣鬱結。
主要是肝經經氣阻滯所致,通常還伴有兩脅疼痛、喛氣等症狀。
《黃帝內經》推薦的疏通法
中醫治療經絡不通關鍵在於辨證論治,換句話說,根據患者的體質偏頗、興趣愛好、配合程度等綜合治療,主要有以下方法:
內服
內服藥物包括中藥湯劑、中成藥、膏方等,這是中醫中藥治療經絡不通十分重要的手段。
主要由醫生四診辨證後,根據患者的體質證型開出藥方,進行針對性治療。
外治
主要有針灸、艾灸(包括溫針灸、直接灸、懸灸、隔姜灸、隔附子餅灸、隔鹽灸、氣交灸等)、蜂針、刺絡放血、按摩、刮痧、拔火罐等。
食療
中醫素有藥食同源之說,可藉助食物的性味歸經,糾正人體的體質偏頗,且更易為人們所接受。
比如,對於寒凝經脈,四肢不溫者,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一味經典的藥膳。
情志調攝
情志調攝法包括自我調整、心理疏導、移情易性、以情制情、五音療疾、與友人暢談排解、大笑、唱歌、書法等。
功療
主要是指一些健身養生體操(如太極、八段錦、五禽戲、木蘭扇等)、吐納、導引、瑜伽以及運動療法等。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致病因素、人體體質千差萬別,經絡不通的程度各異,並非所有症狀同時表現出來。有些症狀也不是某一經絡所特有,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自我判斷,建議先諮詢醫生。▲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