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雜誌近日發布一項研究稱,人類長期持續、大量地抽取地下水,導致地球的自轉軸發生了偏移,地軸正在以每年約4.3厘米的速度向東傾斜。研究稱,地軸的偏移導致了全球海平面上升。
另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6月16日報導,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裡,人類從地下抽取的水,足足使地球的兩極移動了將近1米。這相當於同期格陵蘭冰層融化造成的地極漂移。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克拉克·威爾遜教授說:「大多數人會繼續過著他們的生活,不會意識到(地球的)搖擺或漂移。」他和同事們構建了模型,模擬了地球上水的分布變化如何影響到兩極的漂移。
地極漂移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因為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它每年都會像一個陀螺一樣搖擺不定,有數米漂移。由於地球質量分布的變化,比如因季節變化造成水的流動,兩極也會隨之漂移。
威爾遜說:「導致地極漂移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疊加造成了影響。」水庫蓄水和地下水抽取,以及氣候變化令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都促使地極漂移,儘管目前尚不清楚每一個具體變化的影響有多大。
威爾遜和同事們建模利用對1993年至2010年的地下水抽取量(總共大約2.1萬億噸)以及與氣候變化相關海平面上升情況(約為每年0.3毫米)的估計來模擬地極漂移情況。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員蘇倫德拉·阿迪卡里稱,季節變化的潮漲潮落與地軸的角度有關,在地質時期,地軸的偏移可能會影響全球範圍的氣候。
美國加州一處地下水補給系統的主泵,該系統將當地河流的洪水轉移到牧場地區。
由地下水抽取產生的這些變化導致地極漂移的距離達到了80厘米左右。威爾遜教授說,尤其是因為位於中緯度地帶的巨大含水層(地下水的抽取),這對地極漂移的影響最大。唯一比地下水變化對地極漂移影響更大的是上一個冰期冰川融化減重而導致的陸地反彈。
威爾遜說,從白晝長度或季節長度的變化看,地極漂移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影響。不過,他表示,任何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要發揮作用,知道地軸的準確位置至關重要。
不過,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物理與遙感專業副教授馬努切赫爾·希爾扎伊認為,這一發現生動地說明了人們抽了多少(地下)水。他說:「數字是否精確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抽取的地下水)量如此巨大,已經能夠影響地球的地極漂移了。」
希爾扎伊表示,進入21世紀,地下水抽取速度加快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以及乾旱地區種植了更多的農作物。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