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文革時代的1974年春節,觀眾在影院能觀看到哪些新片呢?

禾言電影往事 發佈 2023-06-28T15:34:22.563317+00:00

人們能看到的只有極少數國產電影,如《地道戰》、《地雷戰》等,還有一些從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友好國家引進的電影,但人們的精神需求還是得不到滿足,觀眾迫切想看到國產新電影,一味禁止電影生產也不是長久之計。

從1966年6月起,國內所有的故事片生產都停止了,文藝領域進入了一片蕭條時期。人們能看到的只有極少數國產電影,如《地道戰》、《地雷戰》等,還有一些從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友好國家引進的電影,但人們的精神需求還是得不到滿足,觀眾迫切想看到國產新電影,一味禁止電影生產也不是長久之計。在這種情況下,1973年,周恩來提出要大抓電影工作,恢復故事片拍攝,重拍一部分建國後的優秀影片,另外拍攝一部分緊貼時事的新故事片。於是在這一年,電影的產量一下上來了,在1974年春節來臨時,全國各大影院都推出了一批新片上映,我們來看看下圖。

這年春節上映了四部新生產的故事片,一部現代戲曲藝術片,一部木偶片,兩部紀錄片、六部科教片,不論是數量還是影片的題材、種類都是非常豐富的,春節期間好多人都是在影院度過的,好好的過了一把癮。四部故事片中《青松嶺》和《戰洪圖》都是長影重拍文革前的作品,前者是承德話劇團演出的同名話劇搬上銀幕的,主要演員與文革前版本基本一致,但文革前版本沒有上映,所以對觀眾來說,這就等於是一部新片了。

主題歌《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歌詞與第一版相比也作了一些變動,更加有氣勢有戰鬥力,符合當時的需要。蔣大為的演唱高亢有力,傳唱度極高。但影片完全是按照三突出原則拍攝的,張萬山、秀梅、方書記等的演出,眼神、造型、說話口氣等,不可避免地帶有樣板戲的影子。

《戰洪圖》的情況與《青松嶺》基本一樣,也是文革前夕拍攝的,沒有上映,此次是重新拍攝,影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六十年代初,一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華北爆發,海河地區冀家莊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在大隊黨支部書記丁震洪的帶領下,廣大社員暴雨加固、加高大堤,兩次戰勝洪峰,保住了公社大田。當然裡面少不了階級鬥爭的內容。1974版的《戰洪圖》和1966版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王茂從一個思想落後的富裕中農,變成了暗藏的階級敵人,一個隱姓埋名,逃亡到冀家莊的偽軍官。王茂所做的一切,就是破壞抗洪。

電影《艷陽天》是根據浩然同名小說改編的,其實在這之前,還拍過一版,但沒有拍完。影片突出了農業合作化期間農村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和兩條路線的尖銳鬥爭,反映了我國廣大貧下中農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成功地塑造了以肖長春為代表的貧下中農的英雄形象。影片推出了新人張連文,成為70年代銀幕上最為走紅的男演員。

電影《火紅的年代》是根據上海兒藝話劇《鋼鐵洪流》改編的,由上影廠拍攝,著名演員于洋主演,講述了1962年發生在上海某鋼鐵廠的故事,它通過煉鋼工人煉出了「爭氣鋼」的戰鬥過程,成功地塑造了趙四海這一具有高度路線鬥爭覺悟的工人階級典型形象。那個時候工人和農民階級是電影的主角,所以最早復產的影片中,這兩類人物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這個春節上映的戲曲片《沙家浜》,可不是1971年長影拍攝的那版,而是珠影拍攝的粵劇現代戲,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主演,故事也是圍繞阿慶嫂帶領沙家浜人民群眾照顧新四軍傷病員,並幫助他們脫離敵人圍困,最終殲滅敵人這一主線展開。

由於京劇版的影響太大了,以致於一般觀眾都不熟悉這版,這也是珠影廠在文革期間拍攝不多的影片之一。

木偶片《小八路》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團長虎子在黨的教育下逐漸明白,要報仇恨,必須依靠共產黨、毛主席的領導,依靠全國人民的團結戰鬥,並成長為一名勇敢堅強的八路軍戰士。影片充滿童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為節日裡的孩子送上了一份精神禮物。

這些影片當年你在影院看過嗎?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歡迎說說當年的往事和趣事,與大夥共同分享你的快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