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等不及了,在八國聯軍侵華之際,他們順便出兵17萬攻占了東北三省。但後續問題非常複雜,即便是叢林法則時代,干出這種事情,如果師出無名,也會受到國際各種攻訐。
當時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再三勸阻,都無法阻止沙皇的野心。占了東三省以後,尼古拉二世天真地認為,仿照1858年穆拉維約夫簽訂《璦琿條約》的做法,就能輕而易舉得到這片80多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
那麼事實真的這樣嗎?只能說尼古拉二世是一個志大才疏、野蠻霸道的傢伙。在這件事上,他栽了一個大跟頭。
第一步,以增祺為代理人,逼迫清廷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當時東三省有5萬守軍,攻打東三省的時候,俄軍兵分7路進軍,從北部、西部、南部包抄東北。其中黑龍江將軍壽山兵敗後,選擇自盡殉國,寧死不降。
但是吉林將軍長順卻選擇了歸順沙俄,當然了這件事在當時褒貶不一。因為長順的選擇,使得吉林不戰而降,因此沒有兵禍。而黑龍江和奉天,則打得很慘烈。
至於盛京將軍增祺,本來也是主戰的,但是很明顯打不過俄軍,只好在奉天被攻克的前一天,逃到了新民廳,不過也沒逃脫被沙俄抓獲的命運。
這麼一來,沙俄手裡便有了增祺這顆棋子,在沙俄的逼迫之下,增祺擅自與沙俄簽訂了《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這個套路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熟悉?1858年,沙俄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開著兩艘戰艦抵達璦琿城,同樣是以脅迫的手段,逼迫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割走了黑龍江北部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法炮製,過了快半個世紀了,沙俄的手段依舊沒變。沙皇尼古拉二世天真地認為,這一招依舊奏效,因為兩次情況很類似,清廷同樣面對各國列強的攻擊,話事人同樣逃離了京城。上次沙俄都沒動手,這回好歹還出了17萬大軍。所以尼古拉二世覺得,肯定穩操勝券。
《奉天交地暫且章程》講了個啥呢?
- 第一,允許俄軍駐紮在包括奉天在內的東三省各大中城市。
- 第二,驅散所有清軍,讓他們交出武器。
- 第三,增祺依舊擔任盛京將軍,但是東三省長官身邊,必須要有俄國指定的2人輔佐。
- 第四,不允許清軍出關增兵東北。
如果清廷認了這份章程,那就等於是把東北三省賣給沙俄了,而且還收不到任何款子。沙俄打算仿照1858年和1860年的做法,先和當地官員簽訂《璦琿條約》,再逼迫清廷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承認《璦琿條約》的合法性,那麼沙俄做到了嗎?
第二步,聖彼得堡談判,驚魂甫定。
沙俄的這份暫且章程,很明顯太過分了。不等清廷反對,沙俄已經逼迫清朝的駐俄公使楊儒,承認該章程的合法性。
楊儒又不傻,堅決予以否認。而且這份暫且章程的內容,不久之後便不脛而走,全文刊登在了英國的泰晤士報上,這下全世界都炸鍋了。
列強們紛紛覺得,沙俄的胃口太大了吧?啥情況就要吃掉整個東北?其中最激動的當屬英國、日本和美國。為啥?
英國不希望沙俄獨霸東北亞,日本擔心沙俄吃掉東北後,會染指半島。至於美國,則希望打入東北市場,肯定也不能讓沙俄在這裡一家獨大。
清廷這邊礙於列強們給予的壓力,自然也不敢答應這份暫且章程。當時大家正在談判如何簽訂《辛丑條約》,如果清廷答應了這份暫且章程,那麼各路列強肯定都要獅子大開口,一起瓜分中國,到時候就不可收拾了。
清廷的態度非常堅決,楊儒就是不簽字。沙俄這邊又面臨著巨大的國際壓力,沒辦法,沙俄只好調整了方針,開始在聖彼得堡與楊儒進行談判。
與其說是談判,倒不如說是變著花樣訛詐。
1901年2月,沙俄修改了《奉天交地暫且章程》,改成了12款內容。其中比較刺眼的有這麼幾條:
- 第一,允許沙俄派一支軍隊常駐東北,直到確保中東鐵路無虞為止。
- 第二,清廷只能在東北設立巡捕,不可增兵。
- 第三,在東北「破壞邦交」(不聽話)的將軍,只要沙俄投訴,清廷就必須要革職。
- 第四,東北、蒙古、新疆等地的資源,沒有俄國允許,不能讓其他任何國家參與開發。
- 第五,沒有俄國允許,中國不允許在以上幾個地方修路。
- 第六,俄國還要修一條從中東鐵路直達京城的鐵路。
- 第七,中國北部的水陸軍隊,不允許聘請其他國家的人來訓練。
好傢夥,這些條款哪裡是退讓之後的決定?分明比過去更過分了好不好?楊儒看到這些條款,氣得嘴唇都在哆嗦。啥情況呢?
沙俄不僅要把東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就連新疆和蒙古也不放過。而且第七條中,不允許其他國家的人來訓練我國北部的水陸軍,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整個北方,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全都已經劃入了沙俄的勢力範圍。
這回不光英美日等國惱火了,我們的愛國人士們,也紛紛義憤填膺,上書要求拒絕簽字。他們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俄約若成,咱就亡了!
此外海外華僑,包括南方各省督撫,也都紛紛上書表示反對。面對如此大的壓力,清廷自然不敢貿然答應,楊儒也誓死不願簽字。
第三步,12條改為11條,沙俄再下猛藥。
沙俄也意識到,這12條似乎有點兒操之過急了,尤其是列強們強烈反對的項目,沙俄必須要重新斟酌一下。
為此,他們將12條改成了11條,其中更改的項目如下。
- 第一,刪除了「不允許其他國家的人,訓練中國北部水陸軍隊」這一條。
- 第二,將「滿蒙新疆的資源,沒有俄國允許,不能讓其他國家參與開發」改成了東北的資源,沒有俄國允許,不能讓其他國家參與開發。
- 第三,原來打算修鐵路直達京城的,也改成了直達直隸與東北交界的長城處就行。
這些改變,沙俄的確做出了一些讓步,但是這是沙俄的一貫伎倆。先出一個很高的價格,你砍砍價以後,他們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其實心裡別提多開心了,因為賺大發了。
他們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東三省,至於之前扯新疆、蒙古乃至整個北方進來,純粹是獅子大開口,開一個高價讓你砍價而已。
楊儒一眼識破了其中的狡詐,依舊死活不肯簽字。但是有人鬆動了。當時清廷、老李、楊儒三方,誰也不敢承擔這個責任。
- 清廷下旨給老李,要求他全權負責這件事,朝廷距離太遠,不能下決斷。
- 老李則暗示楊儒,朝廷已經鬆口,可以簽字了,千萬不能誤了大事。
- 楊儒卻一口咬定,沒有朝廷的聖旨,這個字你愛簽你簽,反正我不簽。
沙俄這邊假裝很生氣,限令楊儒14天內簽字,否則後果自負。此後楊儒多次要求再談,連門都沒讓進,遞交上去的照會,也都被斷然退回。
沙俄看似很決絕,實際上心裡也慌得很,為啥?萬一楊儒死腦筋,14天後還是不簽約,這事兒豈不是黃了?沒有一份合法條約,那俄軍便是非法占領東北,師出無名,早晚都得退出去。
為此,距離簽字的前2天,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坐不住了,主動找到了楊儒,開始採用騙的方式讓楊儒簽字。
首先維特表示:你先簽字,如果貴國將來不認可,那這份條約還可以修改。
楊儒呵呵一笑:我可不想做千古罪人。
維特立馬又表示:如果哪天你們國內打算加罪於你,我們俄國一定出面保護。
楊儒:我能飆國粹嗎?
很明顯,這場談判以沙俄失敗而告終。這事兒對後世其實是有很大啟發的,只要你認定了你的目標,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管對方多少威逼利誘都不動搖,那麼誰也無法擊敗你。
第四步,壓力給到清廷。
楊儒拒絕簽約後,沙俄很沒面子,特地讓人在報紙上,長篇大論地表明一個觀點:沙俄很無奈,本來打算歸還東三省,奈何清廷這邊一直不肯簽約,那談判只能終止了。
很明顯,這是另一種方式的訛詐。清廷會上鉤嗎?
不管怎麼說,東北三省依舊還在俄軍手裡,2000萬東北父老,還在沙俄的蹂躪之中。列強們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條約一天不敲定,那東北一天就無法回到咱們手裡。
為此,即便沙俄不表態,清廷也必須要主動與沙俄取得聯繫,繼續談判。
1901年7月,《辛丑條約》基本上都商定結束了。這個時候俄約又單獨被拎了出來,清廷知道,想要完全廢除俄國提出的要求,基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爭取最大的權益,修改條約後再簽字。
沙俄得知以後,大喜過望,但表面上還是很憤怒。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條件:讓俄軍撤走可以,但是東三省包括鐵路、礦藏等權益,都給予華俄道勝銀行。這家銀行是中東鐵路的出資方,也是沙俄控制之下的一家私人銀行。
沙俄這麼辦,無疑就是讓清廷把東三省賣給華俄道勝銀行,這樣清廷有了面子,沙俄有了里子。而且沙俄強調,必須先秘密簽訂銀行相關條約,才能簽訂撤軍條約。
很明顯,又是霸王條款,還想秘密訛詐?雙方談到最後,清廷還是在1902年2月,選擇拒簽。與此同時,英日兩國宣布結成軍事同盟,東北亞局勢一下就變了,俄國也瞬間就慌了,再這麼拖下去,恐怕啥也撈不著了!
最終,沙俄選擇妥協,在1902年4月,與清廷簽訂了《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中規定,俄軍分3批撤離東北,每一批間隔6個月。中國則保證中東鐵路的安全,同時重修鐵路的費用也由中國出資。
這事兒看似塵埃落定,奈何沙俄第一次撤軍結束後,立馬毀約,不僅不撤了,還增兵東北。結果爆發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沙俄以慘敗的結局退出了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