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國有多亂?200年10個政權,有王朝、帝國、共和國還有公社

大東北的小豆包 發佈 2023-07-04T08:59:19.235252+00:00

本文主題是法國近代史,文章大概6000字,可能耗費你一點時間,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有人問:誰是歐洲最富有革命熱情和革命激情的國家?

法國又亂了?亂的是一塌糊塗,可是有誰知道,「亂」居然是法國的「優良」傳統。

本文主題是法國近代史,文章大概6000字,可能耗費你一點時間,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有人問:誰是歐洲最富有革命熱情和革命激情的國家?

答案不是經歷過紅色革命的俄羅斯,而是法國!。

從1789年掀起人類革命紀元的法國大革命,到現在的200多年裡,熱衷於革命的法國人已經搞出了五個共和國,兩個帝國,還有一個四不像的共和制王國、一個人民公社,一個德國傀儡政權,其巴黎大城之上變換大王旗的種類繁多。絕對是世界上罕有。

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讓黑暗的歐洲,開始出現了光明。17至18世紀,歐洲以法國為中心又掀起了影響更為廣泛的啟蒙運動,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法國思想家提出的三權分立、法治以及社會契約精神等先進思想對後世影響巨大,則遠遠超過了法國,甚至整個歐洲。

不過法國雖然是啟蒙思想的中心,然而卻是牆裡開花牆外香,啟蒙思想指導下的民主共和新型國家,最早沒有在歐洲出現,反而是新世界的北美洲出現了,那就是獨立戰爭後建立的美國。

而美國按照啟蒙思想家的設想,建立的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後,反過來反哺歐洲,法國受到的影響最為劇烈。

大革命:砍死國王和王后,法國迎來了大時代。

18世紀的法國是波旁王朝統治了200多年的的君主專制國家,曾幾何時的路易十四,也是歐洲的霸主。儘管法國是歐洲君主專制最嚴厲的國家,但當時的也是議會的,就是著名的三級會議。

只是不同於英國那種比較成熟的議會制度,法國的三級會議實際是形同虛設的,在法國大革命以前,法國的三級會議以及170多年沒有召開,1789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所以重新召開三級會議,原因則是沒錢了,他開會就是要第三等級——主要是法國的資產階級們來解決法國面臨的財政問題,結果只是交錢不給權力的三級會議,導致第三等級的嚴重不滿,造成法國社會的嚴重動盪,最後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憤怒的法國革命者攻陷了法國巴士底獄,逮捕了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而後法國成為了君主立憲制。

不過1792年國王和王后密謀出逃國外失敗被抓獲,接著被處死,法國的國民公會宣布取消君主制,建立了法蘭西共和國,於是法國的波旁王朝第一次被終結,而成立了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國人進入了共和時代,這當然不是法國大地上第一次迎來共和制度,不過上一次要追溯到遙遠的羅馬共和國時期。

共和國來了:第一共和國的血腥時代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之後,和平卻沒有來,反而是更加的血腥。新政權的中央權力層更迭頻繁,先是由處死了國王和王后的吉倫特派執政,緊接著1793年更為激進的雅各賓派推翻了吉倫特派,成立了救國委員會,建立起他們的統治,雅各賓派的統治非常血腥極端,他們動輒以反革命的名義,不經審判的將他們的政敵送上斷頭台處死。

雅各賓派的統治也僅僅維持到了1794年,這一年熱月黨人發動了熱月政變,建立起了統治,將喜歡砍人的雅各賓派首領羅伯斯庇爾也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砍死,熱月黨人在法國建立了督政府,仍舊維持著法國共和國制度。

法國的大革命爆發,法國人囚禁並處死國王和王后,引起了歐洲的各國君主的廣泛不安,於是他們組成反法同盟軍隊來干涉法國革命,意圖恢復法國的君主制度,反法同盟組織軍隊對法國展開進攻,在這種法國不斷與外國發生戰爭情況下,法國的歷史上一位最傑出的人物脫穎而出,那就是此後20多年的時間內都令歐洲各國頭疼的「炮王」拿破崙。

在將火炮運用得出神入化的拿破崙指揮下,法軍先後在1797年和1799年擊敗反法同盟,戰爭的勝利讓拿破崙的威望如日中天,1799年拿破崙從埃及返回法國本土後,發動了霧月政變,建立了法國的執政府,拿破崙成為了法國執政。

多說一句,這一年在遙遠的東方,中國歷史執政時間最長,最為長壽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終於駕鶴西去,享年89歲,乾隆晚年聽到路易十六被砍頭的消息,震驚不已,隨後英國派出馬戛爾尼訪問清朝,有感于洋人的一丘之貉,乾隆對馬戛爾尼非常的冷淡,而這樣的決定也改變中西方歷史走向。乾隆崩後,他的兒子幹掉了和珅,過了一個肥年,不過清朝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幹了5年執政官後,拿破崙已經不滿足執政官的稱謂,1804年,他直接找教皇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僅有12年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壽終正寢,法國人迎來了他們的皇帝,並進入了帝國時代。

第一帝國:法國歷史空前絕後的巔峰

皇帝在歐洲可算個禁忌,羅馬時代只有羅馬皇帝才是皇帝。現代西歐人的祖先——日耳曼蠻族推翻羅馬帝國後,皇帝名稱一度失傳,後來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查理曼,建立豐功偉績後,找到教皇,確立神管神權,人管人間,被加冕為羅馬皇帝,聲稱重建羅馬。而後神聖羅馬帝國自稱是查理曼帝國的繼承人,也稱皇帝,除此之外,歐洲尤其是西歐,就沒有過皇帝。

於是拿破崙稱帝,建立的法蘭西帝國,引起了歐洲各國的不滿,各國又先後五次組團——組建反法同盟對付拿破崙,但是拿破崙時代是法國歷史上的巔峰,這一時期的法國幾乎打敗了歐洲大陸上的所有國家,只有英國人憑藉英吉利海峽和優勢的海軍力量,沒有屈服於拿破崙。

拿破崙還頒布了著名的《拿破崙法典》,從法律上敲碎了所有法國貴族特權,徹底確立了法國的資本主義制度。

儘管此時的法國曾風光無限,但是好漢架不住群毆,歐洲的君主國們仍舊不斷阻織反法同盟,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戰役擊敗了拿破崙,1814年反法同盟軍進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短暫復辟。

但是很快拿破崙逃離地中海,再次捲土重來,重建他的法蘭西帝國,不過1815年拿破崙在關鍵性的滑鐵盧戰役中再次戰敗,這位皇帝只能再次退位,這次他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一個遠離大陸的聖赫倫那島,這次拿破崙再也沒有沒能回來,他後來死在了那裡,法蘭西第一帝國結束了。

「胡漢三」回來了,「還鄉團」波旁王朝的復辟

1814年波旁王朝在萊比錫戰役後,波旁王朝就曾短暫的復辟,不過後來又被拿破崙趕跑,1815在拿破崙徹底失敗後,波旁王朝終於完成了復辟,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回到巴黎擔任國王,法國重建君主制。

路易十八算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他成為法國國王后,試圖在法國建立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以緩和法國大革命以來的社會矛盾,然而路易十八身邊的保王黨人卻強烈不滿,他們夢想著回到曾經的法國君主專制時代,尋找昔日貴族的榮光,為此他們對大革命以來的革命者以及拿破崙時代的追隨者進行了清算和報復,拿破崙時期的內伊元帥被處死,布倫元帥被謀殺,大量的官員被開除。

1824年路易十八病死,他的弟弟查理十世繼位成為新國王,查理十世更加的倒行逆施,他恢復了法國大革命前的土地貴族的權力;還以國家的名義賠償六十五萬法郎予曾在法國大革命中損失了財產的舊貴族,還進一步增加了天主教會的權利。

查理十世的反攻倒算很快惹來了富有革命精神的法國人的不滿,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不得不被迫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路易十九,但路易十九也只是在王位待了不到20分鐘,就再次被法國議會罷免,查理十世和路易十九不得不逃往國外,至此波旁王朝統治法國的歷史徹底終結。

國王是選出來的:「四不像」的七月王朝

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後,國家沒有了元首,於是法國的議會民主選舉出了一個國王,這位國王就是波旁王朝的遠房親戚路易·菲利普。

說起來這個路易·菲利普也算是波旁王朝的分支,他的先祖是法國的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也就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親弟弟。當然到了路易·菲利普時代,他們已經根本就沒有了波旁王朝的王位繼承權,不過在七月革命之後,這位本來與國王無緣的公爵,卻被議會選舉成為了法國國王。

路易·菲利普倒是尊重議會權力,而且處處表現出自己的親民舉動,在對外政策上也有著法國也是開疆拓土,比如1844年他們緊隨著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法黃埔條約》,獲得了在中國經商和傳教的權利。

然而選舉的國王,仍然讓很多法國人不滿意,因為此時的法國議會中仍舊是貴族和有錢的大資產階級控制,而這些僅占當時法國人口3%,絕大部分的法國人仍舊沒有選舉權。

1848年歐洲爆發了著名的歐洲革命,而革命的浪潮最終蔓延到法國,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國王路易·菲利普被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菲利浦國王成為法國最後一個國王,君主制在法國畫上了句號。

第二共和:法國歷史上最為短命的政權

1848年的法國二月革命中,國王路易·菲利普下台,法蘭西重新建立了共和國,並在法國確立男性公民的普選權和國家元首為總統制。

1848年12月份,拿破崙的親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總統大選中獲勝,他成為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第一屆總統,卻也是最後一屆總統。

為何是最後一屆總統?因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滅亡了,而滅亡它的正是總統波拿巴自己。

因此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也成為法國歷史上最為短暫的政權,1852年,這位自幼見識過拿破崙皇帝風采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大總統波拿巴,他對皇帝的頭銜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和憧憬,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影響力,讓議會尊他為拿破崙三世皇帝,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了第二共和國。

拿破崙家族又重新回來成為了皇帝。法國人也沒啥反應,60多年後,一個叫袁世凱的梟雄,也想如法炮製重建帝制,卻在全體中國人的唾罵中被淹死了。

第二帝國:充滿了法國人對拿破崙時代的懷念

1852年,拿破崙的親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法蘭西帝國滅亡了37年後,重新稱帝,重建了拿破崙家族的帝國,也就是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的法國重新成為歐洲和世界強國。在歐洲,法蘭西第二帝國盡力維持著德國和義大利的分裂,以維護法國的霸權地位,在德意志地區和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法國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1853年,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第二帝國,與英國一起克里米亞戰爭中暴揍了不斷對外擴張擴張的沙俄,讓50萬俄軍死亡,讓沙皇尼古拉一世活活的憋屈死了。

這還不算,1856年到1860年,拿破崙三世還與英國一起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入北京洗劫了圓明園,此外法蘭西第二帝國還占領了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奪取了蘇伊士運河,還將勢力深入到東南亞的越南和柬埔寨。

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版圖空前強大,不過最後法蘭西第二帝國還是被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親自給玩死了,1870年,為了阻止普魯士統一德國,這位法國皇帝向普魯士宣戰,發動了普法戰爭,結果歐陸第一強國的表現大跌眼鏡,法國被普魯士擊敗,包括皇帝在內的大量法軍成為了普魯士的俘虜,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拿破崙家族在法國政壇徹底成為了歷史。

巴黎人民公社:法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璀璨的一幕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已經失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法國發生革命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但是普軍仍然長驅直入法國,並攻陷巴黎,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侮辱性的在法國的凡爾賽宮稱帝為德國皇帝,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1871年3月,出於對新成立的共和國政府不滿,巴黎市民爆發了起義,並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紅色政權巴黎公社。

為了鎮壓巴黎公社,已經從普魯士王國變成德意志帝國政府,將大量的法國戰俘釋放,充實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軍事力量,在1871年5月巴黎公社最終被鎮壓,紅色政權巴黎公社在法國歷史曇花一現後,湮沒在歷史之中。

第三共和:法國大革命後最長壽的一個政權

普法戰爭的中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失敗,讓法國永遠的告別了皇帝,法國成立了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國祚有70年,但是卻已經是法國大革命後最長壽的政權。時間長,發生大事也比較多。

最初在鎮壓了巴黎公社之後,第三共和國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的《法蘭克福和約》不僅要割讓阿爾薩斯與洛林,還要賠償50億法郎的巨額給德國,這筆巨款非常多,甚至超過後來清朝在《馬關條約》賠償給日本的戰爭賠款和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的《庚子賠款》的總和,不過倔強的法國人居然在三年內就給德國人支付完了所有的賠款,但是此後德國和法國成為了世仇,徹底結下了梁子,後果非常的嚴重。

1878年,從普法戰爭中失利的法國,已經快速的復甦,他們占領了北非的突尼西亞,作為自己的殖民地。

1883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發動了中法戰爭,結果卻並沒有擊敗清朝,他們的當時內閣也因此倒台,不過通過最後的《中法條約》,他們還是占領了越南、寮國、柬埔寨,成為了他們的法屬印度殖民地。

1899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強占了中國的廣州灣,將這裡變成了法租界。

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對付德國,法國與俄國結盟,後來的法國又調解英俄矛盾,促成英、法、俄組成了後來一戰中協約國集團。

1914年一戰爆發,英法聯軍與德軍在法國北部長期鏖戰,1918年德國投降,法國所在協約國取得戰爭的勝利。

1919年巴黎和會在法國召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德國被要求支付巨額戰爭賠款,法國還趁機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等失地,普法戰爭帶給法國人的恥辱,在近50年後終於被法國人洗刷,而法國與英國在一戰後成立的國聯中處於支配地位。同時法國還趁機占領了西亞原屬於土耳其的敘利亞地區。

為了限制德國重新崛起,法國不僅嚴禁德國在臨近萊茵河以東駐軍,還不斷強迫德國償還戰爭賠款,後來還一度直接出兵占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

第三共和國的榮光持續到二戰爆發後1940年,這一年重新崛起的後德國,再次占領法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榮光戛然而止。

維希政權:法國版的「汪精衛」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此前面對重新武裝起來的德國,法國一直是持放任和綏靖態度,結果波蘭亡國後,德軍接著橫掃了北歐。

1940年5月,德國發動了法國戰役,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在一個月時間內全面潰敗,法國宣布投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90年的榮光在一個月的時間,喪失殆盡,這很法國。

法國投降後,一戰中力抗德國的法國英雄元帥貝當走上前台,不過這次他不是要抵抗,而是要成為法國版的「汪精衛」,成為法奸,他組織了親德國的法國傀儡政府,他的政府設在法國城市維希,因此這個政權也被稱為維希政權。事實上,這個法國元帥人生的高開低走,與那位汪精衛還真是很像。

法國的維希政權從1940年成立後,最後隨著1945年盟軍的全面反攻後滅亡,貝當最後以叛國罪受到了審判,而維希政權也成為法國歷史上一個恥辱。

第四共和:二戰結束後出現的短暫新政權

1940年法國投降後,法國將軍戴高樂就逃亡到英國組織「自由法國」運動繼續同德國對抗。二戰中正是因為有「自由法國」的存在,法國才能從一個被德國擊敗後又投降納粹的國家,轉而成為了戰勝國,還混成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4年當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攻入法國本土,戴高樂也率領「自由法國」軍隊,以解放者的姿態返回法國,並臨時組建了法國內閣政府,建立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而經過公投,法國決定重新制定憲法。

1946年法國出台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法國是一個議會制的國家,議會在國家權力架構中有著最重要的地位,而國家領導人則受到嚴格的限制,這與戴高樂預想的強人政治下的法國憲法大相逕庭,新憲法出台後,戴高樂宣布退休回家,告別了法國領導人的位置,法國進入到第四共和國時代。

這一時期的法國,受議會的影響嚴重,直接的結果就是法國內閣的更迭頻繁。在第四共和國的1946年至1958年的12年間,法國竟然更換了22個內閣,每屆政府的平均壽命只有半年左右。

這一時期的法國最終在越南戰場上的奠邊府戰役中慘敗,而徹底失去了越南。

而之後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獨立的問題更是直接終結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第五共和:讓法國成為半總統制國家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法國國家領導人權力受到議會嚴重製約,而議會中議員們的推諉扯皮讓法國政府效率嚴重不足。

1958年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出現了獨立運動,並且波及到法國國內。而面對著阿爾及利亞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法國的第四共和國政府無力應對,於是此時已經賦閒多年的戴高樂被邀請重新出山。

戴高樂同意重新復出,但是他要求給予國家領導人在憲法層面更多的權力,也就是要修改第四共和國憲法,否則絕不出山。議會只得答應,1958年戴高樂重新組閣主持憲法修訂,同年新的憲法通過,新的憲法賦予法國總統更長的任期和更多的軍政權力,而第四共和國憲法作廢,法國進入到第五共和國時代,戴高樂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

從1958年至今,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已經走過來60多年的時間,不過還沒有超過第三共和國的壽命,說不定天生對革命充滿著無限熱情的法國人哪天心血來潮,再搞出一個第六共和國也未可知。

如今的法國進入到了總統馬克龍統治的第二個任期,然而從黃馬褂運動到現在的騷亂,法國的「亂」此起彼伏,就沒有停過,也許這就是法國人印在骨子裡的「革命」基因在作祟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