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憫農詩人後來成了貪官

梅說古今 發佈 2023-07-04T16:32:56.209142+00:00

提起詩人李紳可能記不起他是誰,但他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傳誦。能寫下如此悲天憫人的詩歌,其作者一定是個心懷天下,為國為民的人。然而是事實的真相總是那麼的猝不及防。李紳六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本是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後隨母遷居江蘇無錫。


提起詩人李紳可能記不起他是誰,但他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傳誦。

能寫下如此悲天憫人的詩歌,其作者一定是個心懷天下,為國為民的人。

然而是事實的真相總是那麼的猝不及防。

李紳六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本是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後隨母遷居江蘇無錫。

或許是因為窮怕了,李紳為官後,生活卻漸漸的喪失了詩歌里的憫農之心,逐漸蛻變成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

隨著官職的升高,李紳「漸次豪奢」。

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

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與李紳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

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見李紳家中歌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藝雙絕,感慨頗多。

於是寫下了一首七句《贈李司空妓》:

高鬢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一一一一一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一一一一一腸

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身為司空的李紳早已習以為常,養尊處優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

可憐了這身為蘇州刺史劉禹錫卻肝腸寸斷,於心不忍,此詩還廷申了一個成語「司空見慣」。

李紳由於生活豪奢、為官酷暴、濫施淫威,被定性為酷吏。按照唐朝的規定,即使死後也要被剝奪爵位,子孫不得做官。

《雲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

李紳問那個家僕是幹什麼的,家僕說:「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李紳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

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裡,為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二十杖。

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嚇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於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

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不必報來。

李紳喜歡吃雞舌,每天要斬殺三百隻活雞,只取雞的雞頭,因此他的後院雞屍堆積如山。

因此被後世譽為「憫農」詩人的李紳,真的是顛覆了歷史的真相。

如果沒有劉禹錫的詩為證,或許我們真的會以為李紳是一個悲天憫人,心懷民間疾苦的大詩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