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癌症高發,「禍根」是味精?其實這3種食物才是害人精

中醫魏大夫 發佈 2023-07-04T17:44:51.912134+00:00

今年過節的時候,小黃帶著男朋友回家見家長,卻發現男朋友家裡飲食習慣特別不好,他媽媽無論炒菜還是煲湯都會放味精,這讓小黃感到無法接受。從小黃的觀點來看,她認為味精不健康,甚至可能導致癌症。

今年過節的時候,小黃帶著男朋友回家見家長,卻發現男朋友家裡飲食習慣特別不好,他媽媽無論炒菜還是煲湯都會放味精,這讓小黃感到無法接受。

從小黃的觀點來看,她認為味精不健康,甚至可能導致癌症。而且她從男朋友那裡了解到,他父母以及他自己都患有高血壓,這更加堅定了她對味精的質疑,認為它是有害的、可能致癌的。

出於對男朋友和他的家人健康的考慮,小黃與男朋友談起了這個問題。然而,男朋友卻認為她小題大做,過分敏感,並表示他家裡一直都是這樣吃的,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兩人經常因為味精的問題爭吵不休,小黃覺得男朋友的家人不夠重視身體健康,擔心將來可能引發癌症,最終自己承受痛苦。但另一方面,她又捨不得與男朋友分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事實上,對味精持有質疑態度的人並不少見。在很多人傳統的觀念中,我國癌症高發的原因之一就是味精的使用。那麼問題來了,味精真的會導致癌症嗎?

我國癌症高發,「罪魁禍首」是味精?

味精緻癌的言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少人認為味精是致癌的「元兇」。然而,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味精是一種純糧食製成的調味品,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是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物質,既不是化合物,也不會致癌。

雖然有傳言稱高溫環境下味精會生成焦穀氨酸鈉,並將其定義為一種致癌物質,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加熱超過120℃時,味精確實會產生焦穀氨酸鈉,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具有致癌性,只是會使味精的鮮味喪失。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在出鍋前加味精的主要原因。

同樣的道理,雞精也經常與味精一起被指責為致癌物質。然而,雞精其實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其他物質,包括糖、鹽和增味核苷酸等,它們並沒有使雞精具備致癌的特性。

因此,味精和雞精純屬背了黑鍋,被錯誤地扣上了致癌的帽子。讓我們不要再冤枉這對「難兄難弟」了。

3類食物才是真正的「害人精」

1.霉變食物

霉變食物中一般會產生大量的黴菌,其中黃麴黴菌屬於致癌物質,它在長期接觸食道和胃部黏膜時,容易導致食管或胃部黏膜發生惡變,從而誘發食管癌、胃癌等。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食用霉變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和飲食習慣,降低發生胃癌的風險。

2.檳榔

湖南省是我國檳榔消費大省,同時也是全國口腔癌發病最高的省份。檳榔的硬度較大,嚼食時容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偶爾吃一兩次檳榔並不會帶來太大問題,但長期食用會導致口腔黏膜的創傷反覆出現,並引發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這是一種癌前病變,若進一步發展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此外,當前市場上的檳榔一般經過加工處理,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混入一些菸草成分。經常嚼食這類加工檳榔會顯著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另外,當檳榔經過咀嚼後,其中的化學成分會合成亞硝基,這種物質被視為強致癌物質,因此頻繁食用檳榔有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3.攜帶幽門螺旋菌的食物

幽門螺旋菌的代謝產物裡面含有的一些酶和毒素可以直接對胃黏膜造成傷害,具有致癌性。如果清洗水果、蔬菜不徹底,或者上完廁所不洗手直接吃東西,幽門螺旋菌就有可能會隨著食物進入體內。另外,生水、生的食物、半生不熟的魚蝦等,其中的幽門螺旋菌含量都比較高。

人人怕癌,但癌也怕你做這5件事

1. 健康飲食

追求營養均衡的飲食,選擇富含豐富營養的食物。建議增加大量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健康蛋白質的攝入。在飲食中儘量避免高糖、高鹽、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過度攝入,以保持身體健康

2. 控制體重

保持適當的體重有助於降低患癌症的風險。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定期鍛鍊,可以幫助控制體重。

3. 戒菸與限制酒精

吸菸和過度飲酒都與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增加相關。儘可能戒菸,並限制酒精攝入量。

4. 避免暴露於致癌物

減少接觸到射線、化學物質和其他有害物質。這可能意味著在工作場所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措施。

5. 進行規律篩查和檢查

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癌症篩查和檢查。早期發現癌症有助於提高治癒率。

請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預防癌症方法,並不能保證完全避免患癌症的風險。如果您有具體的健康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