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小孩子的話語總是單純的,他們有天馬行空的思想,
對於所有新鮮的事物都感到無比地好奇。
人們總是說童言無忌,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與成年人不同,
雖然有的時候表達的方式和內容並不正確,但是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這是孩子的天真無邪。
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在童年時期就能說會道,很多孩子在生活當中會表現得比較活躍。
有問題就問,有話就說,但實際上真正應該引起人們關注的是那些從小就表現得比較沉默的孩子。
因為即使在童年時期,孩子也會產生心理負擔,
若是內心的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良好地排解,那麼久而久之也形成心理疾病,
會導致兒童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對此曾經做過專門的研究,
她認為,那些在童年時期比較沉默的孩子,與那些童年時期變活潑話多的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差距。
那麼具體而言,這兩種性格不同的孩子在未來會呈現出怎樣的區別,又會分別向哪種趨勢發展呢?
一、 案例
李玫瑾教授對於兒童心理問題深入研究,她重新再一次講座當中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在回家的時候,遇到馬上就要關閉的電梯門,
一個小女孩主動伸手攔住了將有關上的電梯,
並歡快的對李玫瑾說:「奶奶快進來,我幫你擋著門。」
進入電梯之後李玫瑾發現小女孩兒被一家人牽著,她笑著對小女孩說:「謝謝你,孩子你真的太棒了。」
通過這一個小小的行為,李玫瑾隨即意識到,
這個小女孩肯定不是由父親或者母親單獨撫養,而是成長在一種親戚當中,
大概率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為這個孩子的內心非常善良,會下意識地幫助其他人,
不害怕陌生人的接觸,這一點只能在老一輩人的身上才能看得到。
這樣的表現與家人的教育有直接關係,不害怕陌生人,語言清晰,
能夠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這也說明這個小女孩平時與家人的交流較多,有人專門為她梳理語言,並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這個小女孩的案例,李玫瑾教授指出,在生活當中,家長可以增加與孩子的語言互動,
用更加親切的口吻,增加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交流,
得到孩子的反饋之後,要給予鼓勵或是表揚。
有些孩子的性格天生比較內向和敏感,他們在遇到人的時候會表現得比較害羞,尤其是在遇到陌生人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害羞,不願意表達。
除了本身的性格影響以外,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長期生活在壓力較大的家庭環境當中,或是處於單親家庭環境當中,因此變得抗拒外界,抗拒陌生人。
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性格比較沉默和性格比較開朗的孩子在未來的10年當中會呈現出巨大的差別,
尤其是在人際交往方面,性格開朗的孩子能夠在人際關係當中遊刃有餘,結交許多好朋友。
而那些性格比較沉默的孩子,
雖然更加善於思考和反思,但是在社會化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
二、 家庭階級與子女性格
根據美國一項針對於家庭環境對子女成長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當中,孩子每個小時平均能夠接觸487個句子。
而在經濟條件比較拮据的家庭當中,孩子每個小時能夠接觸到的句子不如前者的一半多。
而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前者能夠快速且準確的掌握1116個常用詞彙,
而後者卻只能掌握525個基本詞彙。
現在二者之間的差別會越來越大,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成長,他們前進的道路也將舉步維艱。
三、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
父母不能輕視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育更不是學校或是社會的責任。
在童年時期,孩子的言行舉止大多都是通過模仿父母而習得的,
經常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的家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你的詞彙量以及表達能力。
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地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做好孩子的榜樣,
既不要過度地控制孩子,也不要過度的放任自流。
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會隨著人們的成長與直接受到的教育而發生變化,
而一個人小時候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影響到他的整個人生。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後海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