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受小麥走強帶動,玉米現貨價格整體保持強勢,月末全國現貨均價報2797元/噸,較上月上漲45元/噸。月初玉米價格受到芽麥衝擊,但隨著芽麥價格上漲,玉米價格也企穩回升。
而7月份隨著飼用小麥的進一步消耗,玉米價格可能進一步走強,然而消費端對玉米漲價承受能力有限,且進口方面壓力並未減輕,因此當前行情更多是階段性反彈,不宜對行情過於樂觀。
小麥壓制減弱 玉米價格走強
5月末,持續陰雨干擾小麥夏收,尤其是河南地區「爛場雨」導致小麥出芽、萌動現象發生,黃河以南地區均受較大影響,程度由南向北逐步減輕。因此本年度飼用小麥大幅增加,月初基層在0.6~0.7元/斤就能收到,而同期華北玉米到廠價格在1.35~1.4元/斤,可見芽麥性價比優勢明顯,不僅飼料企業大量選用,連玉米深加工制酒精的企業也下場採購,芽麥大量擠占玉米市場空間。
不過由於小麥產量僅為玉米的一半左右,雖然能進入飼用的量較往年偏高,但終究總量有限,更接近於將整個生產年度的飼用小麥集中於近兩個月使用,因此初期壓力雖大,但壓力釋放後對玉米壓製作用將逐步減弱。6月中下旬由於需求旺盛,且剩餘芽麥的芽率等情況相對略好,芽麥價格快速上漲,月底已漲至1.2元/斤,帶動普麥價格普遍漲至1.4元/斤附近。
玉米價格也同步走強。並且由於玉米基層餘糧本就所剩不多,玉米上漲力度更為明顯。截至6月27日,黑龍江和吉林地區深加工企業主流收購價格集中在2520~2630元/噸,普遍較上月上漲70元/噸;華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格報2820~2920元/噸,較上月上漲70~110元/噸;北方港口二等新玉米收購價格2710元/噸,較上月上漲110元/噸;廣東港口二等散玉米主流價2880元/噸,較上月上漲80元/噸左右。
飼料產能繼續增長
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5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2664萬噸,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10.5%。養殖規模方面,農業農村部公布能繁母豬存欄量數據顯示,5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258萬頭,環比下降0.6%,同比增長6%,為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3.9%。生豬價格方面,6月全國生豬平均價持續在14元/公斤附近徘徊,部分地區甚至跌至13.5元/公斤附近,整體較上月進一步小幅下挫。養殖利潤方面,自繁自養利潤依然處於虧損,虧損幅度296元/頭,外購仔豬理論養殖利潤為虧損240元/頭。
生豬養殖繼續虧損,從能繁母豬數據判斷養殖規模去化依然力度較小,並且近期在低價芽麥支持下,部分「近水樓台」的企業階段性成本優勢明顯,因此在需求恢復有限的情況下,可能進一步壓制產品價格。並且目前在華北小麥主產區,飼料企業玉米使用量已經不及20%,那麼就現階段而言,玉米飼用量是下降的,但1~2個月之後待飼用小麥消耗殆盡,仍需要依賴玉米,因此判斷下半年飼用方面玉米需求依然可期。
玉米深加工開機率回升
6月份玉米深加工開機率持續走強,一方面由於前期持續的低開機率導致階段性產品供應偏緊,另一方面由於近期豆粕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多數玉米副產品價格走強。目前全國玉米澱粉企業開機率已回升至56%,較上月提高約5個百分點,已經超過前年同期開機水平,接近去年同期開機水平。企業虧損程度進一步減輕,目前為每噸虧損100~200元。截至6月26日,澱粉全國均價報3251元/噸,較上月上漲70元/噸;酒精全國均價報6385元/噸,較上月下跌158元/噸;DDGS報2620元/噸,較上月下跌80元/噸;蛋白粉報5390元/噸,較上月上漲90元/噸。深加工開機率回升利好玉米,但開機率也並未好轉很多,且行業依然處於虧損之中,因此行業仍處於緩慢恢復之中,對玉米價格支撐並不充足。
進口壓力仍然存在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今年1~5月糧食進口量6819萬噸,去年同期進口6652萬噸,同比增2.5%。其中5月玉米進口量166萬噸,較上月增加66萬噸,環比增66%;較去年5月份的208萬噸減少42萬噸,同比減20.2%。今年1~5月共進口玉米1019萬噸,同比上一年度的1138.6萬噸下降了10%。雖然玉米整體進口有所減少,但小麥方面進口增長強勁,今年5月我國進口小麥115萬噸,較2022年同期大幅增加71.5%;今年1~5月我國累計進口小麥719萬噸,較2022年同期增加62.5%。今年前5個月,我國小麥進口量就已經達到了去年全年(996萬噸)的72%。
小麥進口力度較大,一方面是本年度國內小麥進入飼用較多,通過增加進口進行調節補充;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小麥在連續3年產量創紀錄 後價格頗有優勢,最近一個生產年度進口的小麥中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綜合而言,玉米進口略有下降,但依然維持較高水平,進口小麥卻明顯增長。雖然進口糧並不一定直接進入市場,但作為市場調節的有效儲備會限制價格上漲空間。
期貨價格強勢反彈
6月,玉米主力2309合約一改頹勢強勢反彈,價格一舉突破2700元/噸關口,至27日收於2722元/噸,當月上漲136元/噸、漲幅5.26%,創下本年度最大單月漲幅。價格上漲主要是小麥價格上漲疊加異常天氣炒作,但我們認為下游對價格缺乏足夠支撐,結合當前原糧頭寸普遍在貿易集團手中,隨著價格上漲到較高水平,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套保頭寸進入,價格反彈力度可能放緩甚至結束。
展望未來,由於玉米下游仍處在虧損之中,需求恢復並不及預期,在此背景下供應端支撐可能並不足以扭轉大勢,價格上漲必然帶來消費的下降,並且階段性的飼用小麥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青黃不接期玉米需求,同時進口壓力並未減小,因此價格走強更多是階段性反彈,後續如果新糧生長正常,價格上漲力度可能會逐步減弱,甚至重回調整。(原文刊登於2023年7月1日糧油市場報A02版)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編輯丨從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