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著名演員吳越來到上海圖書館東館閱劇場參加講座活動,與學者羅崗、倪文尖、毛尖、朱康、羅萌、黃銳傑、丁雄飛一起,共同討論她塑造過的影視劇人物。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走進閱劇場,與七百多位讀者共同分享「她」的時代,聽聽這位上海演員講述自己三十年的演繹生涯。
《上海會客廳》節目
這些年裡,吳越可能是經歷過「改名」最多的演員之一。從「凌玲」到「賀局」,再到「艾鮮枝」,隨著她的新角色的不斷亮相,民間稱呼就變一變。而讓觀眾人戲不分,似乎是對一個演員的最高肯定。剛剛揭曉的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吳越憑藉《縣委大院》裡飾演的艾鮮枝獲得了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對於追隨她的影像足跡多年的觀眾來說,這可謂是一份禮物。
影評人,學者、華師大教授毛尖
回顧吳越近三十年的表演史,可以得到一個豐富的女性形象集合,作為影評人,學者、華師大教授毛尖在講座活動開場中指出:
我們看著吳越從《北京深秋的故事》中的陳曉風到《和平年代》的聞璐,從話劇舞台上的《戀愛的犀牛》到電影《愛情神話》,從《掃黑風暴》中的賀芸到剛剛獲得白玉蘭獎《縣委大院》中的艾鮮枝,她的形象基本是中國女性的合集。她塑造過軍人,飾演過警察,多達四五十種職業形象;她塑造過母親,塑造過妻子,所有的中國女性人物形象都有涉及,她身上基本上凝聚了中國女性的全部命運。
所以,今天的專場不僅是致敬一位擁有強悍戲劇靈魂的演員,更是為了用「她」的時代來展望一個更為遼闊的中國影視地平線。
吳越在電視劇《和平年代》中飾演的聞璐
作為影評人,澎湃新聞記者丁雄飛將吳越演過的影視劇按照年份逐一羅列,他對此有了一些意外的發現:
從1995年到2005年的第一個十年,吳老師演過那麼多刑偵懸疑、犯罪災難類型的電視劇,這一時期她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年輕的女性知識分子;在第二個十年,從2005年到2015年,吳老師出演了很多現當代歷史劇,這些電視劇往往通過一個家庭里的情感故事來展現社會變遷,可以看出吳老師飾演的角色的身份已經非常多樣性;到目前為止的第三個十年,吳老師參演的電視劇總量明顯比之前更多,這一階段電視劇的類型已經非常豐富,沒有哪個類型占壓倒性地位,但吳老師飾演的角色又出現了共性,差不多都是有為的中年職業女性。通過這番梳理,我們大致能看出吳老師演藝的一個發展路徑。
吳越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飾演的凌玲
來自華師大的人文學者、批評家朱康當天特別分享了兩部電視劇,《紅色年代》和《和平年代》:
這兩部電視劇都有一個關鍵詞叫做「年代」。《紅色年代》這部電視劇在拍攝的組織方式上非常特殊,它會經常在劇中每一集穿插具體年份,所以這部劇有著一種反映歷史、表現歷史的雄心,因此從中可以看到出現在這部電視劇中的每一個角色,他們不僅是具體的人物,也同時代表著整個歷史運動的結晶。
吳越老師在《紅色年代》這部電視劇當中扮演了馮曉紅。從這樣一部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女孩的成長,同時也看到一個明星的成長,因為拍這部劇時,吳越老師只有22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麼一個複雜的表演。從1960年代年到1990年代,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跨度,而吳越老師要扮演這樣一位歷史跨度巨大的人物。
朱康分享吳越參與演出的《和平年代》
1996年公映的《和平年代》,這部戲是吳越老師從普通演員成長為明星,這也是一部年代劇,而《和平年代》涵蓋的年份從1979年到1996年。這裡我選擇了三幅劇照,是這部長達23集電視劇當中第1集、第12集、第23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吳越老師所扮演的這樣一個女性角色的變化,從一位青澀的少女最後成長為把握自己命運,彰顯自己個性這樣一個女強人的角色。
在專家對談環節中,主持人毛尖教授受《上海會客廳》節目和其他媒體委託向吳越提問「在三十年的演繹生涯當中,有沒有讓自己感到遺憾的劇?有沒有沒演好的角色?」
主持人毛尖教授向吳越提問
對於主持人的即興提問,事先並未做任何準備的吳越表示:
說句實話,對於一位演員來說,哪個角色令自己特別滿意?哪個角色自己覺得一點遺憾都沒有?其實真的沒有。但是我可以講,哪場戲我完成得不錯,哪場戲裡自己(演得)特別對,我可以有這樣明確的回答。比方說,《縣委大院》當中有一場戲是反映一場酒局,然後我們(指《縣委大院》當中的光明縣)招商的老闆被其他縣截走了。開場我是從外面走進來的,然後走到飯桌旁,那場戲我自己是滿意的,因為我覺得那幾步像艾鮮枝那種類型的官員的動作,劇中出現的人物鏡頭,我自己是滿意的。
吳越即興回答主持人毛尖教授提問
如果說不滿意的地方,其實我覺得還挺多的,但也只是局限於具體哪場戲。例如《縣委大院》中罵李保平(《縣委大院》中光明縣原平鄉黨委書記,由房子斌飾演)的這場戲,其實我自己覺得還沒有到最高「溫度」。但你說對飾演過的某個角色完全不滿意,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沒有的,因為我在接戲時會考慮——這個角色是不是能打動我,讓我有感而發,讓我想去掌握住這個人物角色,有這種感覺時自己才會去接這個角色。
吳越在《縣委大院》中飾演艾鮮枝一角,並獲得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
所以,我覺得做演員幸福的地方是在於——可以通過別人的故事去表達自己,可以點亮自己的某一剎那,因為有時候你自己所缺少的在那個角色里有,你在那個當中是非常愉快和幸福的,而這是很讓人滿足的。
《清平樂》是一部古裝劇,講述了宋仁宗的一生和朝堂背後仁宗的情感抉擇和喜怒哀樂,吳越在劇中飾演劉娥,這部劇在當時帶來對宋代美學的討論,並在播出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吳越劇透,當時劇本有兩個台詞版本供導演選擇,一個版本是以文言文為主,還有一個版本是現代漢語,而導演最終選擇了文言文台詞,而這對大多數演員帶來了挑戰:
《清平樂》劇組的化妝間是沒有音樂的,因為所有演員都是在化妝造型時背台詞。記得我第一天去拍戲的時候,我一般提前兩天準備台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到了橫店的前一天晚上,我發現自己怎麼還不熟悉台詞,而明天就要開拍了,當時就有點緊張,一直背到了晚上12點才覺得有一點點把握,然後第二天開始拍。後來我離開劇組時,我聽到的笑話就是所有的演員都是抱著劇本睡覺的,但據說背詞大王應該是王凱(飾 宋仁宗趙禎),說他背得非常棒。
《清平樂》海報
這次講座活動,上海圖書館推送活動預告不久,七百個名額迅速被熱情的讀者預定一空。作為主持人的毛尖教授在講座活動開場之前曾表示:「先讓我感慨一句,喜歡吳越的人真多,我們今天現場座無虛席。這個活動通告一出去,就有老師就跟我說了,他說名額全部被搶光了!」
而7月2日當天的講座活動確實是座無虛席,記者在現場發現,除了中間預留的攝影機位外,閱劇場位置已被讀者全部坐滿,不少讀者乾脆坐在地上聆聽講座。
當天的講座活動可謂是座無虛席
攝影愛好者陸孟德與何克強用長焦鏡頭拍攝
退休職工、攝影愛好者陸孟德與何克強當天帶著「長槍短炮」全套攝影設備早早來到講座現場,占據有利位置進行拍攝,他們也是第一次與心儀的演員通過長焦鏡頭交流。何克強告訴記者:「吳越是自己喜歡的女演員,自己平時也經常看吳越演的電視劇,而吳越這次在上海電視節獲得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應該也是眾望所歸。」
各位讀者朋友,儂歡喜吳越飾演的哪一個角色?歡迎在評論當中留言,與我們一道分享。
新聞晨報周到APP記者·嚴山山
圖片來源:嚴山山 拍攝、部分資料圖由主辦方提供
來源: 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