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漲勢難長久 豆粕價格存下行壓力

糧油市場報 發佈 2023-07-04T19:49:25.813943+00:00

6月,美豆大部分產區持續乾旱,激發市場天氣炒作熱情,今年持續偏弱的CBOT美豆期價持續上漲。月末隨著美豆產區旱情緩解,美豆期價快速回調;

6月,美豆大部分產區持續乾旱,激發市場天氣炒作熱情,今年持續偏弱的CBOT美豆期價持續上漲。月末隨著美豆產區旱情緩解,美豆期價快速回調;國內新季大豆播種基本結束,預計播種面積較上年有所增長;黑龍江和內蒙古地儲收購6月中下旬基本結束,此後東北產區大豆價格分化運行,低蛋白豆價格有所走弱,高蛋白豆價格相對堅挺;豆粕價格受進口大豆成本上升支撐,價格偏強運行,隨著進口大豆持續到港,豆粕累庫風險上升,價格下行壓力加大。夏季是國產大豆消費淡季,但基層大豆庫存不多,各持豆商存在惜售心理,對價格有一定支撐,預計短期內國產大豆價格以小幅震盪為主。

產區乾旱天氣升水

美豆期價上漲

6月,受美國大豆產區持續乾旱、美豆優良率持續走低影響,CBOT美豆期貨合約持續上漲,遠月合約漲幅大於近月。漲至1377美分/蒲式耳的近四個月高點後,月末美豆產區有效降水緩解旱情,加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走低,美豆期價快速回調。

利多方面:一是美豆優良率持續偏低。前期美豆產區持續晴朗乾燥天氣助力美豆種植提前完成,此後新季美豆進入天氣敏感期,美豆大部分產區不同程度的乾旱激發市場天氣炒作熱情。雖6月末美豆產區降水緩解旱情,但截至6月25日當周,優良率為51%,創下1988年以來最低水平,此前一周為54%,去年同期為65%。二是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明顯上升,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未來3個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維持厄爾尼諾狀態。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巴拿馬運河也面臨70年來最嚴峻的乾旱,運河運力持續下降,或對大豆出口運力和運費產生影響。

利空方面:一是生物柴油摻兌量不及市場預期。6月21日,美國環境保護局敲定了2023~2025年生物燃料的混合量,其中2023年的生物燃料摻混量提高1億加侖,但2024年與2025年的摻混量均減少3.5億加侖左右,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三年7億加侖增量。二是美豆壓榨利潤出現下滑。截至6月23日的一周,美國大豆壓榨利潤為每蒲1.99美元,較月初下跌31.6%。三是巴西大豆出口量大增。6月巴西農戶銷售大豆步伐有所加快,據巴西全國穀物出口商協會的數據顯示,6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預計將達到1430萬噸,較去年同期上漲43.7%。

從資金動向來看,截至6月20日,當月公布的3次持倉報告顯示,資金3次增持大豆的淨多頭頭寸,同時堅持淨空頭頭寸,顯示當月資金對美豆價格走勢總體持偏多態度。

地儲收購收尾

期現貨豆價表現堅挺

6月初國內新年度大豆播種結束,黑龍江省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2023年大豆播種任務,月內東北多地出現降雨有利於大豆作物生長,預計新年度國內大豆播種面積較上年將繼續增加。

內蒙古及黑龍江地儲收購於6月中旬結束。本輪內蒙古收購20多萬噸,黑龍江市級儲備收購47.88萬噸,加上之前東北產區已收購的200多萬噸,東北基層大豆餘糧已不多,月末東北產區部分貿易商反映收購困難,外發以消化前期庫存為主。地儲收購結束後,產區大豆價格走勢有所分化,低蛋白豆失去地儲收購支撐價格有所走弱,高蛋白豆數量有限需求較好,價格相對堅挺。6月末黑龍江蛋白40%國產豆收購價格5060~5200元/噸,月環比上漲40~60元/噸。

進入夏季後,銷區市場豆製品消費進入淡季,下游加工企業開工率較低,大豆整體購銷轉淡。但銷區市場存貨量普遍偏少,且麥收已全面結束,市場購銷有所恢復,價格表現穩中趨強。

期貨方面,6月中上旬連豆一期價呈現橫盤震盪的態勢,顯示期貨市場缺少明確方向指引而維持反覆震盪,6月中旬開始受美豆大漲提振,連豆一期價啟動漲勢,月末連豆一2309主力合約突破5100元/噸壓力位。

6月中儲糧國產陳豆拍賣重啟,當月計劃銷售18.7萬噸2017~2018年陳豆。受拍賣底價偏高和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僅成交1.46萬噸,成交均價也呈下滑趨勢。此外6月國家糧油交易中心還計劃銷售31.5萬噸進口大豆,全部流拍。

進口成本上漲

支撐國內豆粕價格趨強

6月隨著進口大豆集中到港,油廠開機率走高,國內豆粕供應量逐漸上升,而菜籽進口量較上月減少明顯,菜粕產量有限,對豆粕替代作用減弱,且豆粕產量較上年同期仍偏低,加之豆粕期價受外盤提振持續上漲,6月國內豆粕現貨價格總體偏強運行。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現貨平均價格4070元/噸,月環比上漲5.71%。6月,國內豆油價格寬幅震盪,油粕比較上月同期有所走強。

受CBOT美豆期價持續上漲提振,連豆粕期價6月持續上漲,月末隨著美豆價格回落,豆粕期價開始回落,總體主力2309合約月內漲幅在10%左右。6月期貨整體表現強於現貨,基差持續下行。

近期進口大豆開始大量到港,據海關總署數據,5月進口大豆到港1202萬噸,創紀錄,去年同期為967.4萬噸;1~5月進口大豆累計到港量為4230萬噸,同比增11.2%。隨著進口大豆集中到港,油廠開機率走高,豆粕庫存有所回升。截至6月23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69.75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47.75萬噸,但較上年同期下降35.8%。截至6月27日,國內大豆港口庫存為688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2.84%。

6月進口大豆報價持續上漲,進口成本有所增加,但同比仍處低位。截至6月21日,巴西大豆近月完稅價為4510元/噸,去年同期為5543元/噸;美豆完稅價為5943元/噸,去年同期為6702元/噸。

需求方面,6月端午節假期對生豬消費刺激有限,豬肉市場供需寬鬆,豬價偏弱震盪。下游養殖企業利潤不佳,飼料採購積極性不高,加之今年芽麥飼用替代數量增多,抑制玉米和豆粕消費。生豬市場目前正處淡季,隨著天氣轉熱消費有進一步轉淡的趨勢,短期內生豬行情仍將承壓。

綜上所述,新年度美豆產區乾旱面積明顯高於歷史同期,中短期內產區天氣因素仍將是影響美豆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但是鑑於本年度巴西大豆創紀錄豐產,對美豆的減產預期有一定的彌補作用,預計美豆期價持續大漲的概率較小。國內市場,夏季是國產大豆消費淡季,但基層大豆庫存不多,各持豆商存在惜售心理,對價格有一定支撐,預計短期內國產大豆價格以小幅震盪為主。7月進口大豆將繼續大量到港,豆粕產量將繼續上漲,但國內豆粕需求不高,豆粕現貨壓力將增大,價格有一定下行空間。(原文刊登於2023年7月4日糧油市場報B02版)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編輯丨從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