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北京人藝戲劇書店協辦的《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辦。本次發布會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從 「人」「歲月」「角色」三個維度出發,回顧了本書作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濮存昕的藝術道路,展現人與時代、演員與角色的同頻共振、互相成就。
書影
發布會的開篇以「人」為主題,濮存昕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圍繞在演藝生涯中如何做人、立德、學藝展開對談,兩位好友回憶了「做人、做戲、度人生」的經歷。談及眼中的濮存昕,馮遠征感嘆於濮存昕的童真童趣,也談到了兩人在舞台上下對彼此的理解與默契,對於《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一書的出版,馮遠征談道,自己雖與濮存昕是一輩子的朋友、家人、同事,但平時除了演戲探討角色外,很少有機會對談,特別期待閱讀這本書走進濮存昕的內心世界,希望年輕的演員可以通過新書了解濮存昕如何將他的生活感悟注入到角色的演繹中。
北京人藝素有「戲比天大」的精神,濮存昕與馮遠征已在人藝工作、生活幾十年。濮存昕談到,自己從小看著人藝的戲長大,在經歷了一段迷茫歲月之後,是人藝給了自己一個安身之所,做演員是他的熱愛與天命。他是這樣解釋「戲比天大」的人藝精神的:「走出劇院,演戲是閒情之事,但是走入人藝劇院,任何演員都要堅持演出,不能辜負觀眾。」馮遠征也提到了「一棵菜」精神,他解釋說,一部戲的誕生就像一顆菜,圍繞著劇這個「菜心」,所有的工作人員需要各司其職。
濮存昕
濮存昕在書中寫道「我是觀眾的考生」,將演員登台表演比喻為接受觀眾的考驗,對此,他在現場回應,「考」得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品質在這一刻是否飽滿。他談道:「藝術家要心高手低,要永遠永遠地追求完美。」馮遠征談到,成為自我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回顧起演藝之路上經歷的挫折,他勉勵年輕人要堅持熱愛,要從苦難中尋找樂趣:「遇到困難,哭或者笑,再往前走一步,曙光就在那裡,所有的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兩位老師的肺腑之言引發了現場的片片掌聲,線上觀眾連連「點讚」。
在「歲月」這一環節的對話中,北京人藝演員宋丹丹、陳小藝和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於青進行了分享。
宋丹丹已與濮存昕在人藝共事近四十年之久,在回憶與濮存昕的交往合作時,她打趣說表演是一件「苦差事」,但濮存昕對舞台始終保持著發自內心的熱愛,令她十分佩服。在宋丹丹看來,濮存昕和自己的恩師、他的父親蘇民一樣,是一個「謙謙君子」,一個特別乾淨的人。身處離名利最近的行業,卻始終保持自己的品格。被問及在濮存昕塑造的角色中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時,宋丹丹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窩頭會館》的古月宗,「因為完全不像他,還能讓人相信,還有幽默感。」
濮存昕是陳小藝合作最多的人藝男演員,回憶起從《海鷗》到《貴婦還鄉》多年來的合作經歷,陳小藝將濮存昕稱為人藝的「勞模」。陳小藝還提到了濮存昕的話劇代表作《李白》,《李白》在人藝上演已有三十餘年,很難有演員能在人藝將一部戲演這麼久,濮存昕憑藉自己的演技成為了「李白本白」。
在濮存昕的藝術道路上,一個個精彩的角色無疑是最璀璨的閃光點,也是他與觀眾的紐帶。
「角色」是《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一書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北京大學世界傳記研究中心主任趙白生教授、北京人藝著名話劇演員龔麗君、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唐燁圍繞濮存昕塑造的角色展開對談。
趙白生將本書的看點總結為「我與我周旋」,也就是作者如何塑造自己這個角色。作為濮存昕的老搭檔,龔麗君回憶了和濮存昕合作《洋麻將》《雷雨》台前幕後的趣事。新版《雷雨》的導演唐燁分享了重排《雷雨》的緣起和巧思,談到這本自傳時,直言讀後無數往事浮上心頭,也讓自己更加理解了濮存昕在塑造角色時的掙扎和困惑。她眼中的濮存昕「是一個特別真實的人,所以他的文字裡面也充滿了真摯」。
創作這本書也讓濮存昕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轉換。從演員轉身成為作者,濮存昕坦言「內心十分忐忑」,就像演員接受觀眾的考試一樣,他作為作者也將接受讀者的考驗。他還與觀眾分享了寫作時的心路歷程,他要求自己「儘量不編,不矯情」,希望「這本書一切都要立足於真實」,期待讀者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