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先生在其名著《圍城》中,給我們留下了一句名言:「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在如今這個不斷內卷的時代,似乎每一個行業、每一種職業、每一個專業中的人們都有如此之感嘆。
當然,先生的話只適合城裡、城外的那些群體,如果一位根本不屬於這個群體的個體,突然大肆批判那些想進城的人們,甚至揚言要將其打暈,這就成了純粹的販賣焦慮。因為這個觀點,不僅適合那些想進城的人們,也適合那些想逃出城的人們。
高考志願填報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某位網紅張先生從考研行業跳入高考志願填報行業,一句想打暈報考新聞學專業考生的話語,爆紅於網絡,激起了全網大討論。其實,筆者覺得,這樣的販賣焦慮,適合於高考志願填報的每一個專業。比如,我們把新聞學專業置換成生化環材肯定可以、換成臨床醫學與護理學也行、換成法學未嘗不可、換成管理學專業更好、換成文學類專業也行、換成計算機與軟體工程也能自圓其說。
其實,有時候筆者想開玩笑地說一句:「張先生,你何不去努力打暈四川大學的那位新聞專業的張碩士?這位新聞學專業的碩士生在普羅大眾眼中,肯定屬於可望不可即的存在了。」筆者給很多高考生及家長都提及過,高考志願填報的所有專業,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優劣之別,只是在某個時期,某個專業碰上了這個時代的風口,被人們吹上天了罷。
大家還記得高考志願填報的土木工程專業狂熱時代,也體驗了金融專業的大眾追逐熱潮,現時代成了一個計算機時代、人工智慧時代,可是這個時代又能保持多長時間?生化環材就不會有他們的翻身之日嗎?新聞專業也曾有它的黃金時代,不是嗎?
理性看待與評價每一個專業,是從事高考志願填報的一個關鍵要素。我們總不能讓每年的450萬本科新生都去讀計算機專業,每年30多萬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中,真正踏上了這個時代浪潮的畢業生,最多也只是十之其一罷。可張先生想打暈的新聞學專業畢業生,也有一定比例頂尖的學生踏上了大眾心目中所謂的巔峰。
筆者所在的重慶,高考志願填報中,計算機專業熱雖然很旺,但是並不算最火的專業,最火的卻是很多省市高考生所不屑的公費師範生,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臨床醫學專業,一所所雙非、甚至三非高校,如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甚至如長江師範學院、重慶三峽學院、重慶文理學院等不知名高校,其錄取分數線能達到中上211高校、甚至是中游985高校的錄取位置。在高考志願填報領域,現實與網絡輿論的背離,在很多專業身上都有印證,只是我們很少關注其確切的數據罷了。
每一個專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也都要有人去從事該專業相關領域、相關職業的工作才行。都打暈了,難道以後我們都寄望張先生這樣的給排水專業的畢業生去從事新聞學專業相關工作?張先生以自己的非新聞學專業出身,粉絲量超越了新聞學專業的重慶大學教授,傳播能力大過了新聞學教授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用這樣的邏輯來否定新聞學專業存在的必要,實屬不該。
報考新聞學專業的高考生有沒有必要打暈,其實學界一直有其自身的思考。多年前大家都得出過統一的結論,比如管理學門類、新聞學相關專業,大可不必招收本科生,這些專業應該從本科畢業生中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生。比如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停招新聞學專業本科生,但是擴大了該專業碩士生招生規模,就是在為該專業探索一條新的教育教學之路。
在本科層次教育中,新聞傳播學是一個專業大類,其中包含了新聞學、廣告學、傳播學等10大本科專業,即使只算其中的新聞學專業,每年的本科招生規模也在2.5萬人左右的規模,若加上其他的相關大類內專業,有近10萬之眾,張先生要打暈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每年10萬之眾,那麼這些本科生要被張先生打去哪個專業領域呢?打進目前已經有30萬之眾的計算機類專業、有25萬+的電子信息類專業,還是打入我們迫切需要人才的晶片領域呢?筆者不敢在這為張先生下定論。
我們的高等教育本科專業,從擴招的那一年起,走到現今,註定每一個專業都是無比內卷的存在,沒有哪個專業能獨善其身,對張先生來說,新聞學專業沒有前途、更沒有前途,其實,在目前接近800個本科專業中,能上大眾法眼的專業,又有幾個?今天能進大眾法眼的專業,明天是否能依舊如是,誰也不敢斷言,張先生心目中的熱門、可報考的專業,4年甚至7-8年後還是熱門嗎?時代一直在飛速前進,我們有的只能是總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