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踏上了去俄羅斯海參崴的旅程,心中除了對異國風情的期待,還帶著一點點對歷史縈繞的奇思幻想。來到濱海國立阿爾謝尼耶夫博物館,我便迅速被那裡豐富多樣的展品所吸引。從珍貴的動物標本到鄂霍次克海沿岸文化的史料,讓我有如置身於一個充滿時間痕迹的奇妙之旅。
隨著樓層的提升,我開始停下腳步翻閱參觀者留言簿,在那厚厚的留言冊中瀏覽,俄文、英文、韓文等文字交錯其間,竟然也看見了中文的字樣,而這些字樣竟然引發了我的深思。這些留言多半流露出濃厚的愛國情懷,例如「中國故土,還我河山」、「清朝無能啊」等語。幾行字間中透露出的無奈和期望,讓人不自覺地追溯那些歷史。
海參崴,這座曾被稱為'海參堡'的城市,從前是中國東北的一部分。歷史的紙頁翻回到某一天,俄國和清朝在桌上簽下了改變命運的條約,使得這一片土地易主,人們以這段歷史作為寫下今日留言的場景背景,也因此在此博物館中,中式的字跡如此具有特別的存在意義。1991年那份最終確認的國界條約看似畫下了句號,但多少人心中的問號卻依然懸掛在那掛滿風鈴的老街。
這段博物館之旅,不僅讓我見識到俄羅斯豐富的自然與人文,同時也讓我反思於這段交錯的歷史中,中國與俄羅斯的邊界故事總是不斷書寫,一筆一劃間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