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全文:古聖先賢之智慧,現代人的人生指南
《大學》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雖然篇幅短小,僅千餘字,卻蘊含了深邃的哲學思想和修身治國的智慧。本文將完整呈現《大學》原文,並深入探討其對現代人的啟示,希望能幫助讀者從這部經典中汲取養分,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找到方向。
《大學》原文(繁體中文版)
大學章句
夫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格物,在止於至善。
明明德,是謂教;格物,是謂知;止於至善,是謂誠。
致知在明明德,明明德在格物,格物在止於至善。
故知者,上求無所窮,下察無所不見。
塞焉,神矣!
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能。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不能,然後能自强也。」
曰:「昔之覆亡者,非天命也;非時變也;人為之而然也。」
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曰:「學不可以已,三軍可破敵,一士可敗郭;士不可以不學,一武可喪城。」
曰:「是故君子尊德性而民服,崇實而信,凡事恭而人親,於義方而不見利,遊道既遠,而志終不過。」
《大學》逐句解析
- 「夫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格物,在止於至善。」 這句話是《大學》的核心思想。大學之道,並非僅僅是學習知識,而是要明辨天理(明明德)、探究事物本質(格物),最終達到至善的境界。
- 「明明德,是謂教;格物,是謂知;止於至善,是謂誠。」 這裡說明了明德、格物、至善三者分別對應的實踐方式。教,即教育、教化;知,即知識、認識;誠,即真誠、信念。
- 「致知在明明德,明明德在格物,格物在止於至善。」 這三句話說明了三者之間的相互推動關係。透過不斷學習知識,才能明辨天理;透過明辨天理,才能更深入地探究事物本質;透過探究事物本質,才能最終達到至善的境界。這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 「故知者,上求無所窮,下察無所不見。」 真正的學問,是永無止境的,既要向上探索宇宙的奧秘,也要向下觀察世間的細微。
- 「塞焉,神矣!」 形容探究事物本質時的深入和透徹,達到一種恍然開悟的境界。
-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強調修身要從根本做起,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培養仁德的根本。
-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能。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不能,然後能自强也。」 學習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教學才能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認識到不足,才能反省自身;意識到能力有限,才能不斷努力提升自己。
- 「昔之覆亡者,非天命也;非時變也;人為之而然也。」 國家衰敗滅亡,並非上天注定的命運,也不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而是人們自身造成的。這句話強調了人為因素的重要性,鼓勵人們努力改善社會。
-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君子遵循正道前進,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
- 「學不可以已,三軍可破敵,一士可敗郭;士不可以不學,一武可喪城。」 學習是無止境的,即使是軍隊的勝利,城市的防守,也需要依靠學習才能達成。如果國家不重視教育,即使有強大的武力也可能失敗。
- 「是故君子尊德性而民服,崇實而信,凡事恭而人親,於義方而不見利,遊道既遠,而志終不過。」 君子重視道德修養,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崇尚真誠,才能獲得人們的信任;待人謙恭,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堅持正義,不追逐私利,才能實現遠大的志向。
《大學》對現代人啟示
在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知識。然而,《大學》的智慧卻提醒我們,知識的獲取更重要的是為了什麼? 其對現代人有著多方面的啟示:
- 修身的重要性: 《大學》強調明明德、格物、止於至善,這其實是一個自我修養的過程。在現代社會,我們常被物質慾望和社會壓力所困擾,容易迷失自我。《大學》提醒我們,要不斷反省自身,明辨是非,提升道德修養,才能活得清醒、自在。
- 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大學》中 「學不可以已」的警示,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更顯重要。我們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拓展視野,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保持競爭力。
- 價值觀的重建: 現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容易導致混亂和迷失。《大學》強調「於義方而不見利」,提醒我們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要堅守道德底線,追求更高的價值。
- 格局的提升: 《大學》所強調的「上求無所窮,下察無所不見」,鼓勵我們要有開闊的視野,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在現代社會,我們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狹隘視野,而忽略了更大的社會和人類命運。
- 責任感的培養: 《大學》中「昔之覆亡者,人為之而然也」的觀點,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對社會的發展負有責任。我們不能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而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 人際關係的維護: 《大學》著重於孝悌,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疏離,更需要重視家庭和睦、朋友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結語
《大學》並非一部遙不可及的古文,而是一部充滿智慧的人生指南。它提醒我們,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自我修養,明辨是非,追求至善的境界。在現代社會,我們更需要重新審視《大學》的智慧,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方向,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這部經典的價值,歷久彌新,值得我們世代傳承,並在實踐中不斷體悟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