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普
太空會師!你知道哪些裝備為航天員的太空之旅保駕護航嗎?
11月30日5時42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埠,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發射成功!半分鐘看懂夢天實驗艙
長五B火箭升空(宿東 攝)10月31日15時37分,我國迄今為止最重最大的太空飛行器——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托舉升空。隨後,夢天實驗艙精確入軌,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三十年!中國載人航天正青春
三十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圓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飛行任務,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首次」,將中國人送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將中國航天事業推向了更高的高峰。
航天歷史上的今天|第二顆資源三號衛星發射
2016年5月30日,資源三號衛星02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作為資源三號衛星01星的後續業務星,資源三號衛星02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批覆後的首顆業務星,主要為國土測繪、資源調查和監測、防災減災、農林水利、生態環境、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國家重大工程等領域的應用提供服務
一顆衛星能飛多久,原來與它用的電源有如此大的關係
在空間運行的每一顆衛星都有它的壽命,有的1~2年,有的10來年,那麼決定衛星壽命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
空間飛行後,航天員為何會成為病毒易感人群?
蘇聯曾對先後進入太空的29名航天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有15名航天員在飛行中或返回後一周發生了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航天員出現咽炎、流感、肺炎等疾病。
航天員是如何防止將病毒帶上太空的?
在這裡,中國航天科普團隊由衷地對抗擊在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說一聲:英雄們,向你們致敬,你們辛苦了!相信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最關心的,閱讀最多的就是有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預防感染的知識了。
航天員醫生是怎樣為航天員保駕護航的?
湖北交警向返程醫療隊敬禮不管是在抗疫活動中,還是日常生活中,白衣天使都是讓人安心的存在。小夥伴們也許不知道,航天員在執行空間飛行任務時,也少不了航天員醫生為他們保駕護航。
擺脫焦慮才能戰勝疫情!我們看看航天任務中航天員是如何做的
5、模擬實驗法是比較專業和有針對性的選拔方法,利用環境條件和設備,模擬航天飛行中的一些環境因素,對候選人進行測試,以了解其心理耐受性與適應性。
三個隔離期,最長21天,航天員是怎樣度過的?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隔離」成為了一個熱詞,大部分人已經形成了返程歸來在家「自我隔離14天」的共識,被隔離的日子雖然有些無聊,但大家的認真隔離也是在為防疫工作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