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史子集and詩詞歌賦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九十二)——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諫諍一 《尚書》云: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毛詩序》曰: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禮記》曰:為人臣之禮,不顯諫。(顯,明也。謂明言其惡,不幾微言。)三諫而不聽則逃之。(逃,去也。君臣有義則合,不義則離。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九十一)——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權謀下 《尚書大傳》曰:周公先謀於同姓。同姓從,然後謀於朋友。朋友從,然後謀於天下。天下從,然後加之蓍龜。是以君子聖人謀義,不謀不義,故謀必成。卜義,不卜不義,故卜必吉。以義擊不義,故戰必勝。是以君子聖人,謀則成,戰則勝。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八十四)——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晉書》曰:裴頠,字逸民。弘雅有遠識,博學稽古,少知名。御史中丞周弼見而嘆曰:「頠若武庫,五兵縱橫,一時之傑也。」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八十三)——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尚書》:咎繇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八十)——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毛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七十五)——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漢書》曰:韓信數以策干項羽,羽弗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疇十三人皆已斬,至信,信乃仰視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斬壯士!」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七十四)——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勇一 《釋名》曰:勇,踴也。見敵踴躍欲擊之也。 《說文》曰:勇,氣也。從力用聲。 《尚書》曰: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勖哉夫子!尚桓桓。(孔安國曰:桓桓,武貌也。)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七十)——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尚書·洪範》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禮記》曰:昔衛獻公出奔反國,及郊,將班邑於從者而後入。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七十一)——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釋名》曰:信,申也。《韓詩外傳》曰:受命之主,正其衣冠而立儼然,人望而信之。母悔失言,曰:「吾懷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
太平御覽(人事部卷六十七)——李昉、李穆等編修(北宋)
蕭子顯《齊書》曰:王秀之,字伯奮,琅琊臨沂人也。為晉平太守,至郡期年,謂人曰:「此郡豐壤,祿俸常盈,吾生資已足,豈可久留以妨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