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今世說
日本人,似乎已忘記福島核事故了!33座核反應堆,已重啟17座
國際原子能機構公開的信息顯示: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激勵下,在共同完成《巴黎協定》氣候變化目標,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計劃指引下,核電投資繼續受到多國重點關注。
全球第一!2021年,中國「有效專利數量達到360萬件」,超過美國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150多個國家、地區提交的專利申請量達到了340.11萬件,同比上漲3.6%。其中,我國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58.6萬,接近全球專利申請量的一半。
第三季度,日本GDP「四種核算標準」解讀,給您釐清思路(上)
對於日本2022年第三季度的經濟發展情況,南生是這樣報導的:環比下降0.3%,經過年化後降幅達到了1.2%。
前三季度,挪威人均GDP已超過8萬美元,2022年全年勢必會突破10萬
去年,俄羅斯、挪威、美國是歐盟天然氣供應前三大渠道。俄烏衝突加劇後,歐盟發布了能源獨立計劃,要大幅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面對突然空缺出來的龐大市場,受益的可不僅僅是美國。
10月,日本出口商品金額上漲25.3%,進口增長53.5%,那逆差呢?
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10月份,日本對外商品貿易再度出現逆差,且逆差額度高達21622.55億日元,與去年同期的907.17億日元逆差相比,擴大了20多倍——同比上漲2283.5%。
我國自然指數已超過美國,但論文數量卻低於美國,原因是什麼呢?
自去年7月到今年6月份的年度範圍內,美國各大研究機構發布的論文數量為25531篇,比我國高了3406篇,但獲得的自然指數分值卻只有17861.55,被我國趕超,降至第二名。
德國老年人:27.8%的養老金「每月低於1000歐元」,生活壓力很大
通貨膨脹高企,給德國居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這樣的信息,德國媒體已經報導多次了,以至於一些「德國居民更加頻繁地去折扣超市,選擇之前不屑購買的廉價品牌,減少去咖啡館、看電影等休閒娛樂活動」。
高通脹,讓56%的美國居民感到「痛苦」,正在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
超過半數的美國居民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得更好或大致相當。沒有變得更低,對美國人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但由於高通脹持續了一年多,物價大幅上漲帶來的卻是財務困難。
大米出口第二大國:是越南,還是泰國呢?兩國官方數據,不一致了
越南和泰國當局都認為,2022年前8個月,印度大米出口量高達1123萬噸,大約是全球大米出口總量的40%左右,再度位居全球各國之首。但在第二名的認定上,兩國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