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咖汽車
蘭博基尼跟上法拉利搞插混,但事實是PHEV只適合「窮人」
無論2035年是否能夠實現禁售燃油車,還是歐七排放標準到底能否落地。作為大本營基本在歐洲,且一向在能源消耗上大手大腳的超跑品牌們,都在加緊擁抱電氣化。
零百加速快了近1秒,新款福特電馬性能提升,關鍵在換新電池?
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福特一直都是前三的水平,其中Mustang Mach-E也就是國內的福特電馬作為銷售主力,深受用戶喜愛。然而在國內市場,福特電馬卻似乎表現出了水土不服,主打的駕控、性能表現不俗,但銷量始終起不來,與國產電動車競爭十分吃力。
AITO問界M9也用上智能大燈,繞過美國,華為突破了啥?
AITO問界今年最重磅的產品,無疑是年底上市的M9了。這台將在12月份上市的新車,從9月份亮相之後熱度一直不減,最近又因為智能大燈上了熱搜。如果你在網絡平台觀看過AITO問界M9智能大燈的視頻,也會被其交互性的功能所吸引。
性能或超2.0T,比純電續航長,本田CR-V新車為增程式正名
兩年前,本田曾經官宣終止生產以氫氣為燃料的氫燃料電池車。眾所周知,日系車在氫能源這塊深耕多年。作為日系車的重要一員,本田叫停氫燃料電池車,在當時還是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不過就在前不久,一台搭載氫燃料系統的本田CR-V諜照被曝出。
用上豐田混動,省油但丟了操控?全新馬自達6國產後有啥變化
在國內擁有明顯運動屬性的合資B級車產品屈指可數,馬自達6算得上這之中的佼佼者,只是目前國內的馬自達6(阿特茲)已經停產,海外也因為馬自達將重心放在了SUV車型上,導致全新馬自達6的前景撲朔迷離。
電價又漲了?最終會利好長續航電動車,插混和增程不失寵
在討論新能源車的核心優勢時,用車成本低廉,一定是其中之一。正因為如此,只要有關稅費、保險、電價等方面的消息,都會撥動新能源車車主以及潛在用戶的神經。如果說購置稅方面已經吃下了一顆持續至2027年的定心丸。那麼近期全國多地有關電價調整的新聞,則無疑是大家更為關注的焦點。
優惠後不到10萬,別克微藍6養車5百/月,有ID.3省錢嗎?
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持續升溫,價格戰也一直在繼續,最近別克汽車出招,帶來了「2024款別克微藍6 430公里版」車型,售價分別為11.28萬元和11.58萬元,同時新車可享受官方限量優惠,優惠後售價9.98萬元起,限量5000輛,這一活動也成功讓微藍6成為了最便宜的合資純電轎車。
Model Y四代電機成本才7千元,技術走回頭路,維修會變貴?
特斯拉從不缺少新看點,除了價格就是新技術。最近關於特斯拉價格調整的信息不算多,可以說除了換代Model 3之外就沒再有過關於新車、價格方面的調整信息了。但,也就是在10月中旬的時候,特斯拉在工信部給Model Y備案了兩款新的電機,4D1和4D3。
不到20萬買到全新CR-V混動,油耗5L出頭,更值了?
一提到20萬元級SUV標杆,相信國內多數用戶首先會想到本田CR-V,這不僅是因為多年來它都能在銷量上保持領先,還有就是產品始終能夠迎合市場需求,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它很早就開始了在混動市場的布局,而如今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下,本田CR-V也開始了積極調整,剛剛上市的全新本田CR-V e:HEV就是關鍵一步,未來可能會成為CR-V家族乃至本田國內的銷量擔當,但問題新車有這個實力嗎?
五座領克09終於來了,空間優化了,二排座椅已達到極限?
同樣一台車有人喜歡5座,也有人喜歡7座。兩種需求,源自於不同用車人群對一台車不同的需求。那麼,如今領克選擇了推出5座車型,從技術邏輯上有什麼改變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