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文化,沉澱很重要

2020-01-05T22:03:31+00:00

感謝閱讀,歡迎您關注和轉發書法,如果靜不心來刻苦臨帖,只是忙於展覽,忙於發表,忙於應酬,而品質數年一貫制,本想早日成名,結果弄巧成拙。任何藝術家,當然包括書法家,都要坐得起冷板凳,十年二十年在所不惜。

白蕉《論書文稿》,百年行書之典範

2020-01-10T17:29:36+00:00

行列則斷續分而起伏應,隔行懸合,宛轉相承,整體以觀,林林總總,萬紅而一春。曾主編《人文月刊》,著有《雲間談藝錄》、《濟廬詩詞稿》、《客去錄》、《書法十講》、《書法學習講話》等。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2019-12-19T11:24:18+00:00

鍾繇(151-230)三國魏書家,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或作許昌人。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魏初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即位,改廷尉,進封崇高鄉侯,轉平陽鄉侯。明帝時封定陵侯,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卒諡成侯。工書法,書學曹喜、劉德昇、蔡邕。

他的筆速算不算最快的——康里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

2021-09-17T07:46:25+00:00

他的筆速算不算最快的——康里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康里巎巎,元成宗元貞元年-元順帝至正五年(1295——1345),享年51歲,中國元代書法家。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又號蓬累叟。西域康里部色目(元代屬欽察汗國,今屬哈薩克斯坦)人。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士。

吳昌碩篆書《心經》,人書俱老,扛鼎之作

2020-03-05T05:30:18+00:00

全篇268字,除開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標題與末行2字之外,其餘各列皆有12字,每一屏下半段右側皆鈐《道在瓦甓》印章。

枯濕濃淡,盡得其妙,董其昌行書《答客難》

2019-12-23T08:56:51+00:00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等,上海人。自幼習書,數十年不輟,初宗顏真卿、虞世南,後上追魏晉,以二王本,中年以後則歸於米趙。最終從傳統中脫化而出,獨化蹊徑,卓然成家。晚年崇尚平淡自然的書風,對後世的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七十八字,稀世之寶

2020-01-19T10:46:28+00:00

明 郁逢慶:唐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歐陽詢,字信本,書《仲尼夢奠帖》七十八字,前後御府法書二小印,後有紹興小印,合縫處古印甚多,下跋一吉字。

近代日本是如何開始收藏中國碑帖的?

2020-01-05T09:42:58+00:00

感謝閱讀,歡迎您關注和轉發在奈良、鎌倉和江戶時代,很多中國文物流入日本,使日本的文化繁榮起來,在書法方面尤為顯著。

魏碑,怎麼可以這麼浪漫

2021-09-28T03:55:18+00:00

魏碑,怎麼可以這麼浪漫!  北魏輕車將軍《封君夫人長孫氏墓志銘》並蓋.孝昌元年(520年)11月,志文正書22行,行22字。志蓋篆書鐫「長孫氏墓誌」2行共五字。石高47厘米.寬47厘米,志蓋同。  魏碑,上承漢晉,下啟唐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尤殊。

蔣介石帶到台灣12幅國寶級古蹟,難得一見

2020-07-01T16:15:58+00:00

唐人宮樂圖 縱 48.7厘米 橫 69.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畫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

談談王鐸對王羲之的取法與變法

2020-08-21T04:59:43+00:00

他認為唐宋以後書家皆自二王發源,故終其一生從未停止對王羲之的學習,幾部重要的範本如《蘭亭序》《聖教序》以及一半為二王書法的《淳化閣帖》,更是寢處與共。

翰墨高手雍正帝,書法盡顯皇家氣 (值得收藏)

2020-06-08T08:17:10+00:00

清朝皇帝,自幼就飽讀詩書,學習騎射。然而,這些皇帝們,除了在國家統治、後宮處理上,十分具有才能,更是喜歡琴棋書畫,尤其對書法十分擅長。

怎麼樣臨《瘞鶴銘》,清代大書法家曾熙來教你

2020-06-08T14:31:51+00:00

董其昌曾雲:「山谷老人得筆於《瘞鶴銘》,其欹側之勢正,欲破俗書姿媚」,正如董氏所言,黃庭堅學《瘞鶴銘》在得其勢,遂而形成中宮緊收、四周輻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