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醫的認知與思維

2020-04-28T02:49:55+00:00

對於中醫,有的人說是國粹應該發揚,也有人說過時了,應該淘汰。我認為振興中醫不能只喊口號,中醫人要重拾經典書籍,精準的辯證施治,熟識藥性,現代名家李可,張潤傑親身嘗藥,來感悟藥性的變化,這才是大醫的精神。

獨家經絡處方,小病一掃而光(乾貨收藏!)

2019-12-30T11:56:07+00:00

經絡就是一個通道,就像城市中的馬路、河道、下水道一樣,可以運行氣血、排出廢物、傳遞信息。只要你能找到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再找到這條經絡上容易堵塞的那幾個穴位,根據子午流注,敲一敲,揉一揉,可能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紅薯:補虛乏、通便、健脾胃,別忘了告訴家人

2019-12-21T15:56:02+00:00

《本草綱目》稱紅薯能補虛,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是和紅薯有關聯的俗語,這句話,本是據《唐知縣審誥命》改編的戲曲影片《七品芝麻官》中的一句台詞。

身體365個穴位,無非這8穴,此8穴治療身體一切疾病,收了吧

2019-12-21T15:54:51+00:00

八大最平安的穴位統治眾病照海穴——辭別咽痛和失眠的強腎降火妙穴申脈穴——體恤身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藥內關穴——關上心結,養顏養心的漂亮穴外關穴——霎時復原聽力的「聰耳神穴」列缺穴——專治落枕、偏頭痛的隨身醫師後溪穴——統治所有頸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公孫穴——擺平痛經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溫陽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今天徹底講清楚

2019-12-21T14:44:08+00:00

上熱下寒,就是陽不歸位上熱下寒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並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五倍子一味治牙痛

2019-12-30T11:53:29+00:00

先父趙平恕系銅山名醫,筆者年輕時隨父臨診,親眼目睹,每見其治牙痛,無論齲齒、風熱、胃火諸牙痛,皆用一味五倍子外治,一般用量10~30g不等。

百病起於「積」!5種人體「垃圾」中醫教你一鍵清除

2019-12-31T09:10:35+00:00

人體五臟都怕一個字——「積」,正如生活垃圾需要定期清理,人體也需要及時清一清體內垃圾。俗話說「積為百病之源」,一旦體內的垃圾過多,就容易誘發多系統疾病。

一定要培養真中醫,這個世界不能缺少中醫

2020-01-16T17:51:34+00:00

一提到這個問題,就會有人反問,「沒有中醫時,人類就存在」,「西方沒有中醫,文明照樣延續到現在,並且比東方文明更發達」…

三味藥泡茶喝,「眼袋」去無蹤

2020-01-08T19:14:09+00:00

01眼袋和皺紋是人衰老的最早標誌。惱人的眼袋常常令愛美女性苦惱不已。它不僅讓原本清泉般的眼神變得黯淡無光,影響容貌,更會在無形中泄露你隱藏的年齡秘密。試想,如果每天頂著兩個臃腫的眼袋,容顏即使再俏麗,也終會黯然失色,給人一種老態龍鐘的感覺。所以去眼袋便成了愛美女性格外關心的問題。

七竅連五臟,看臉識健康

2019-12-16T14:49:51+00:00

所謂七竅就是是面部的七個孔竅,在《內經》當中指出,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七竅,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思就是說,通過觀察五官的情況,就能夠了解五臟的健康,真的這麼神奇嗎?一起了解一下吧!心開竅於舌「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被譽為「四時神藥」的茯苓,究竟神在哪裡?

2020-02-01T08:37:20+00:00

早在西漢的《淮南子》中,已經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的記載。據說,藥農尋找茯苓有個經驗:下雨過後,地面都很濕潤,但是有茯苓的地方往往會比較乾燥也不容易長草。

學會這招,通經絡,暖全身,這個冬天難感冒

2020-01-02T14:35:23+00:00

有沒有發現冬季身邊的人都特別容易生病,動不動就感冒發燒,這還事小,關鍵還有些人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稍不注意就會要命。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容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很多人因此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每種疾病,都指向一個長期忽略的內在情緒

2020-01-03T15:25:44+00:00

沒有無緣無故的病每一種疾病都是信號它的背後是我們長期忽略和壓抑的內在情緒1疾病起始於情緒體疾病與健康:這是每一個人遲早會面對的問題。首先我想談談疾病到底是什麼。一切疾病都起源於精神層面。

不傳之秘,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2020-02-03T23:00:33+00:00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憑藉脈象診斷與面色觀察,可以預測一個人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