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書譜》白話譯文 讀一讀有益處

2020-05-06T18:42:45+00:00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乾隆狀元,莊有恭1766 行書杜甫詩冊 冊頁

2020-06-15T06:27:11+00:00

莊有恭,字容可,號滋圃,清代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飛仙閣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說明 說明:此冊由河南鄭州著名收藏世家孫氏數代收藏。

黃道周草書七律詩立軸 水墨綾本

2020-06-15T06:26:45+00:00

黃道周,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號石齋,福建漳浦人。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璣》﹑《太函經》﹑《續離騷》﹑《石齋集》等傳世。

郭尚先(清) 行書《歸去來兮辭》手卷

2020-02-08T15:42:59+00:00

作者簡介:郭尚先,字元聞,又字蘭石,福建莆田人。生平應酬書,時有不經意處,惟署跋金石,鉤稽真贗,手題掌錄,恆矜莊研究,不肯率意下筆,獨得晉唐無諍三昧。

王羲之行書集字聖教序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宋拓本

2020-05-28T07:56:47+00:00

碑題「大唐三藏聖教序」, 碑文三十行,滿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行書。唐太宗李世民御製序及答敕,太子李治作記,懷仁集王羲之書,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

顧炎武 行書 立軸 水墨綾本

2020-06-04T09:46:33+00:00

顧炎武,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本名絳,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後改名炎武,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

近距離看趙孟頫《吳興賦》

2020-03-18T12:44:42+00:00

《吳興賦》為絹本手卷,縱25.8厘米、橫282.95厘米,首題「吳興賦」,三字右邊已殘缺。《吳興賦》是趙孟頫書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書之內容出於本人結撰,僅就後者而言,在其傳世作品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北魏楷書鎮北大將軍元思墓誌 拓本字帖

2020-05-28T07:58:26+00:00

魏碑《元思墓誌》,志方形青灰石質志石完整。志高59.4、寬61.5厘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王鐸1646年行書投語谷上人詩卷

2020-05-28T07:58:55+00:00

號嵩樵、十樵、石樵、痴庵、東皋長、痴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痴仙道人、蘭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雲岩漫士等。

黃庭堅行書欣賞《致景道十七使君書》

2020-05-15T08:51:56+00:00

黃庭堅書法擅行草書,初師法周越,後上溯顏真卿、懷素,尤其得力於《瘞鶴銘》,用筆以側險取勢,縱橫拗崛,自成一家。

清同治狀元陸潤庠行書節錄六朝文絜四屏

2020-05-06T18:35:00+00:00

陸潤庠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人。同治十三年狀元,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以母疾歸蘇州,總辦蘇州商務。

清 楊篤隸書節錄《說文解字序》四條屏

2019-12-23T05:51:13+00:00

楊篤,字鞏凡,一字雅利,別署琴如,號秋湄,別號北屈,或署虬麋道人、呂香真逸等,山西鄉寧人。節漢說文解字序 瑞生五兄大雅之屬 丙芮中秋楊篤虬麋書於並門志館。

清代書畫家 查升1693年行書詩 手卷

2020-05-06T18:48:04+00:00

時康熙帝選儒臣侍值以備顧問,他經薦入直南書房多年,累遷至少詹事。康熙帝稱讚說:"他人書皆有俗氣,惟查升乃脫俗耳。用工日久,自爾不同。"查升辦事又謹慎勤敏,備受器重,康熙帝賜書、畫、御筆、硯台,賜第西華門,並御書"淡遠"堂名。

趙孟頫行書精品《歸去來並序》字帖

2020-04-27T08:07:15+00:00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鷗波,浙江吳興人。趙孟頫行書《歸去來辭》書法大圖欣賞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趙孟頫一頁手札約0.7平尺,拍賣了2875萬元

2020-02-02T09:54:01+00:00

趙孟頫致宗元總管札 尺寸: 29.7×27.8 cm. 11 3/4×11 in. 約0.7平尺 鑑藏印神品、項元汴印、墨林山人、朴巢、皓亭主人審定、研山清賞、五常鑑賞釋 文:宗元總管相公尊親家坐前。

王寵1526年楷書雪賦 月賦 手卷

2020-06-04T09:42:54+00:00

王寵是個天才型人物,少年時就以詩文方面的才情而被前輩文徵明視為畏友。他擅書,楷、行皆法晉人,而疏宕超逸自成一家,在明中期江南書壇與祝允明、文徵明鼎足而三,足稱大家。

鮮于樞遺墨 游高亭山廣嚴院記 拓本附釋文

2020-05-15T08:53:54+00:00

鮮于樞遺墨 游高亭山廣嚴院記。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山民,漁陽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爾。

褚德彝1931年行書宜都記 四屏

2020-05-15T08:36:36+00:00

原名德義,避宣統諱更名德彝,字松窗、守隅等,號禮堂,又作里堂,別號漢威、舟枕山民等,浙江餘杭人。釋文: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

陳邦彥1746年行書琵琶行冊 選頁

2020-05-15T08:52:28+00:00

陳邦彥,清代海寧鹽官人。字世南,亦作思南,號匏廬,一號春暉,又作春暉老人,又號匏廬。趙懷玉,字億孫,號牧庵,別署味辛、映川、棲園,江蘇武進人。

梁啓超 1916年行書曾剛甫詩橫披

2020-06-04T09:47:21+00:00

梁啓超,廣東新會人,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等。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著述宏富。清末嶺南詩壇曾輝煌於一時,除黃遵憲、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詩人外,還湧現了以號稱「嶺南近代四家」的梁鼎芬、曾習經、羅惇曧、黃節為代表的詩家。

蔡襄行書自書詩卷並跋文全卷高清大圖 附釋文

2020-05-15T08:53:43+00:00

北宋皇祐二年,蔡襄罷福建轉運使,召還汴京修起居注,遂從福州一路北行,歷時半年多。《行書自書詩卷》是蔡襄的主要傳世作品之一,內容包括《南劍州芋陽鋪見臘月桃花》、《書戴處士屋壁》、《題龍紀僧·居室》、《題南劍州延平閣》、《自漁梁驛至衢州大雪有懷》、《福州寧越門外石橋看西山晚照》、《杭

趙孟頫大字行書《題煙江疊嶂圖》卷

2020-04-05T17:10:42+00:00

這幅作品系趙孟頫《題煙江疊嶂圖》,畫作是北宋畫家王詵的作品。而趙孟頫在畫上題跋內容實際書寫的,則是北宋蘇東坡題詠王詵《煙江疊嶂圖》詩一首:江上愁心千疊峰,浮空積翠如雲煙。

查士標 1683年 行書十屏立軸

2020-01-26T05:19:49+00:00

簡介:查士標,字二瞻,號梅壑,一號梅壑散人,自號後乙卯生。書初學倪瓚,後參吳鎮,用筆不多,惜墨如金,風神懶散,氣韻荒寒,與同里孫逸、汪之瑞、釋弘仁稱海陽四大家。

王鐸五十五歲行書節錄東陽金華山棲志 手卷

2020-05-15T08:52:23+00:00

王鐸此卷為其五十五歲時所書,節錄南朝劉孝標《東陽金華山棲志》。太傅王鐸、紫團山客 丙戌秋月書,西洛王鐸。

趙孟頫《三門記》學習方法 高清大圖

2020-03-16T05:46:15+00:00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子昴,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 《湖州妙嚴寺記》高清欣賞

2020-03-16T05:20:25+00:00

湖州妙嚴寺記《湖州妙嚴寺記》,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丁酉年秋月田豐於海上坐忘齋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全本欣賞本次出版《元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授權出版,首次全本原大調頻網精印湖州妙嚴寺記,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未署年月,原件紙本橫卷,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潘伯鷹楷書節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2020-06-04T09:42:24+00:00

潘伯鷹,安徽懷寧人。原名式,字伯鷹,後以字行,號鳧公有發翁、卻曲翁,別署孤雲。著小說《人海微瀾》、《隱刑》、《強魂》、《雅瑩》、《殘羽》和《蹇安五記》。

張穆1846年 行書《秋浦歌》跋語 立軸

2019-12-29T03:34:16+00:00

張穆(1805~1849年),初名瀛暹,字石舟,亦字石州,山西平定人。清代著名的愛國思想家、地理學家、詩人和書法家。他一生致力於西北邊疆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寫下了《蒙古遊牧記》、《俄羅斯補輯》、《魏延昌地形志》等著作,是祁韻士之後山西西北史地學界又一領軍人物。

汪洵(清)《歐陽詢·醉翁亭記》句行楷中堂軸

2020-02-14T03:32:41+00:00

作者簡介:汪洵,江蘇常州人。原名學瀚,字子淵、淵若,號亞蘧。書法摹顏真卿,得其神骨,又參以他帖而變化之,功力甚深。

王澍 楷書節錄朱熹《百丈山記》八條屏 絹本

2019-12-30T11:38:42+00:00

作者簡介:王澍(1668-1743),字若林,號虛舟,江南金壇人。官至吏部員外郎。康熙時以善書,特命充五經篆文館總裁官。釋文: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後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跨池,又為石樑,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