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刷單了!你這是在為詐騙「買單」!

2020-05-07T22:51:22+00:00

電信網絡詐騙多種多樣,而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且絕大多數都是詐騙,遇到網絡刷單兼職的廣告,不理、不看、不信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電信詐騙典型案例_最新電信詐騙案例

2019-12-28T10:29:25+00:00

電信詐騙犯罪是一種區別於傳統詐騙罪的新型詐騙犯罪,其針對不特定對象實施詐騙行為,採用非接觸的方式,信息傳播工具和新的支付方式的使用,詐騙手段的不斷更新,不易識別,給實踐中此類犯罪的認定帶來了困難,也對傳統詐騙罪的相關理論產生了一定衝擊。

警惕信用卡犯罪新手段

2019-12-28T10:01:57+00:00

近年來,利用手機和簡訊進行銀行卡詐騙的招術始終在不斷翻新。網警提醒,信用卡詐騙作案手段又新增了將行動電話呼叫轉移至銀行客服電話騙取信用卡持卡人個人資料、冒用他人身份掛失信用卡進行冒領、冒充信用卡中心等銀行部門寄發《催繳通知函》等進行詐騙等新的手段,信用卡使用者需提高警惕。

人工智慧也能詐騙?

2019-12-30T16:34:37+00:00

從爆火刷屏到成為風暴中心,AI換臉APP「ZAO」只用了短短一天。通過這款免費軟體,用戶可以將影視劇、綜藝節目片段中明星的臉換成自己的照片,而且臉部表情自然,效果十分逼真!這款App功能極簡、難度極低、口碑發酵速度極快,如之前的「臉萌」一樣,成為又一款現象級應用。

緊急闢謠!「李春明又被推銷肥皂的迷暈,盜走財物」萊蕪的?陳年舊謠!

2020-01-09T08:31:18+00:00

近日,有則「緊急通知」在朋友圈、網絡群組中流傳,稱「昨天上午十點左右有一批人在**高速收費站下的車,一批去了市里,一批來到了鄉下村裡。

常見的網絡招聘騙局

2020-05-07T22:41:48+00:00

如今網絡招聘已經變得非常常見,網絡的高速度與巨大的信息量賦予了網絡招聘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網絡招聘也面臨著和傳統招聘同樣的問題,即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不少人都曾因網上求職而被騙,接下來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網上招聘騙局,給大家提個醒,遇到這種情況千萬要警惕。

工信部出手了!APP的這些行為,違規!

2020-01-04T09:02:05+00:00

​​近日關於APP是否「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有了明確的「認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正式聯合印發《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明確6大類違規行為。

新型快遞詐騙手法早知道!

2020-01-02T07:50:27+00:00

未確認之前,千萬不要同意添加微信的申請,也不要撥打或點擊騙子發來的電話或網址。所以,就算真的丟了快遞,快遞公司也應該是聯繫賣家,而不是購物者本人。

老生常談?不!簡訊詐騙的「春天」才剛開始!

2020-01-14T18:05:29+00:00

根據消費者信貸報告公司益百利《2020年數據泄露行業預測》,簡訊詐騙是未來一年人們的頭號威脅,其次是通過移動支付系統竊取消費者數據的無人機、顛覆性的深度偽造、然後才是黑客以及身份盜竊。

夜半人靜,手機突然亮了,你收到一條驗證碼簡訊....

2020-01-07T10:29:15+00:00

夜半人靜時,手機一直收到驗證碼簡訊開始以為是別人誤輸了號碼但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數日除了連續半夜收到驗證碼其他似乎也沒有什麼損失常用網站、銀行卡等重要帳號都沒有遭遇盜用、盜刷那,這是純粹的騷擾行為嗎?

「特洛伊」要認清 「官方」提醒需謹慎

2020-01-19T02:13:59+00:00

網警提醒大家,牢記:驗證碼不要隨便給,認準官方帳號,不明網址統統不要點,可定期修改帳號密碼,儘量不要使用同一密碼。

網絡安全小貼士:如何防護「知道個人秘密太多」的智慧型手機

2019-11-24T10:55:01+00:00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應用,移動支付、電子辦公、電子商務、遊戲娛樂等人們日常活動都悄悄向智慧型手機平台轉移。智慧型手機對用戶的了解程度超過用戶自己,自然也成為黑客攻擊的首選目標。如何防護個人智慧型手機呢?智慧型手機隨時知道用戶的位置,知道用戶與哪些人通了電話,甚至是通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