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票卡圖案里的那些甘肅文物

2024-03-28T21:24:57.914048+00:00

老物件總是能勾起人們的懷舊情愫,特別是每當看到計劃經濟時代老票證圖案里那些熟悉的隴原風貌,都不禁會感慨一番。

這些甘肅文物,「含金量」十足!

2022-12-15T22:34:54.349994+00:00

稀少、貴重的金飾、金器文物,可以稱得上是文物中的「貴族」。在龐大的甘肅「文物家族」中,不乏這樣的驚艷之作。

甘肅文物專家用現代儀器,揭開銅奔馬,屹立千年不倒的真正秘密

2022-10-14T17:30:46.439426+00:00

銅奔馬,它是國寶級文物,是中國旅遊的標誌,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一匹神秘之馬。近日,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王琦的《甘肅武威出土銅奔馬及墓主人再研究》一文披露,文物專家用先進儀器,照射銅奔馬後,有令人驚喜的新發現。

科技賦能 力促甘肅文物活化利用

2022-09-24T20:42:10.479905+00:00

每日甘肅網9月2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 見習記者 馬騰飛)今天上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分組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關於全省文物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書面)。

虎年說虎——甘肅文物中的「虎」

2022-04-19T11:21:46.060190+00:00

虎年新春,甘肅省博物館將於春節期間舉辦「虎虎生福——壬寅新春生肖文物聯展」,展覽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50家文博機構,甄選出數百幅與虎相關的文物、標本、藝術品圖片,集結成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將意趣盎然的虎文物作為春節的禮物,為人們獻上了一份「文物新年禮」。

6件甘肅文物亮相故宮「何以中國」展

2022-02-11T14:22:03+00:00

原標題:【近觀冬奧】6件甘肅文物亮相故宮「何以中國」展新甘肅·奔流新聞記者 盧偉山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全國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覽近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展,展出文物絕大多數為登上過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欄目的各館文物精品。

甘肅文物「出圈」上完冬奧上央視

2022-02-12T07:24:59+00:00

為響應「全民冬奧」的號召,甘肅省博物館在冬奧會開幕前夕打造了「甘肅文物上冬奧」系列融媒體產品,產品發布後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其中動畫短片《甘肅文物上冬奧》在甘肅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後,2月9日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轉載發布,進一步提升了甘肅文物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虎年說虎——甘肅文物中的「虎」

2022-01-27T10:38:41+00:00

虎形金飾片/戰國晚期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博物館藏白虎瓦當/漢 甘肅省博物館藏臥虎銅鎮/漢 慶陽市博物館藏虎紋耳形銅鉞/西周 甘肅省博物館藏虎頭彩繪畫像磚/魏晉 敦煌市博物館藏金帶鉤/戰國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八思巴文虎頭銀符牌/元 甘肅省博物館藏模印四靈畫像磚/漢 張掖市博物館藏

「甘肅文物上冬奧」融媒體產品出爐

2022-01-13T12:59:41+00:00

中國甘肅網1月13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記者於12日在省博物館獲悉,近日,為響應「全民冬奧」的號召,甘肅省博物館打造了「甘肅文物上冬奧」系列融媒體產品,用獨特的方式為冬奧加油。甘肅省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匯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大量文化珍寶。

「奔流·創意」儀式感拉滿!甘肅文物為冬奧加油

2022-01-10T09:03:07+00:00

2022北京冬奧會即將開幕,這場屬於冰雪愛好者的狂歡,更是屬於世界的競技盛會,將會為大家帶來怎樣的驚喜?近日,為響應「全民冬奧」的號召,甘肅省博物館聯合奔流新聞打造了「甘肅文物上冬奧」系列融媒體產品,用獨特的方式為冬奧加油。甘肅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

韓建業: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的三個階段

2021-10-17T23:51:17+00:00

人群的遷徙、碰撞、融合,文化的傳播、影響、交流,本為常事,也是人類演化、文化發展、文明演進的必要條件。

5·18國際博物館日|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大型直播,遇見開放與包容的千年文化

2020-05-18T15:41:46+00:00

5月18日上午9點,敦煌研究院聯合新華網,將用150分鐘全景呈現包括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榆林窟、炳靈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在內的甘肅六大石窟輝煌燦爛的古代藝術。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敦煌《金剛經》

2020-05-25T10:28:24+00:00

我國早期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將文字或圖畫刻在木板上,印刷時塗墨於板,鋪紙刷勻,揭下來,文字或圖像就印在了紙上。

文物建築的「復興」之路

2020-01-13T10:35:49+00:00

▲北京萬松老人塔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物建築作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物質實體,是優秀文化傳承中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我國建築遺產數量多,類型多樣。

甘肅古遺址丨黑水國遺址

2020-02-03T09:02:35+00:00

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54米,南北寬 228 米,南牆辟門,門寬 4 米。城牆黃土夯築,基寬 3.8米、頂寬 3 米,殘高 5.5 米,夯層厚 0.2米 ~ 0.25 米。

國寶巡禮 | 願你馳騁在天馬奔騰的20年代

2020-01-05T02:41:03+00:00

還記得小學語文有一篇課文《馬踏飛燕》,一匹駿馬正在風馳電掣般奔跑,三足離地,一個馬蹄正好踩在一隻燕子身上,威風凜凜。多年之後,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匹駿馬的正面照片,忍不住笑出了聲——馬的表情更像一隻跑歡脫的傻馬。這匹青銅馬,今生故事是傳奇。

「閉關」逾百日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恢復開放

2020-05-12T09:46:57+00:00

人民網蘭州5月11日電 5月10日,暫停開放108天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恢復開放。據悉,疫情防控期間,莫高窟單日門票預約最大限量調整為總承載量的30%,即每天限售1800張門票,暫不接受旅行社團隊預約。

樊錦詩:臨摹敦煌壁畫是一場去掉我執和妄念的修行

2020-05-25T11:12:49+00:00

臨摹是敦煌藝術保護和研究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工作,壁畫和彩塑的臨摹品一方面自身擁有文物價值,另一方面臨摹本身就是一種保護和傳承。

穿越去秦漢 看看甘肅老鄉的日常

2020-05-14T15:08:04+00:00

秦漢時期甘肅的衣食住行和節日慶賀,貫穿著秦人、漢人和當地少數民族的傳統生活習俗,是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區域習俗文化,也是甘肅豐厚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探尋秦人的足跡——李崖遺址

2020-05-08T09:27:32+00:00

遺址中東北向西南的發掘點。馬坑內出土的陶片標本。M6墓坑出土的鬲。遺址發掘出的馬坑。(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史記·秦本紀》記載:「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甘肅4條主題旅遊線入選全國100條精品旅遊線路

2020-05-25T11:13:08+00:00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5月23日電 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疫去春來·江山多嬌」全國精品主題旅遊線路徵集展示活動推薦結果近日揭曉,甘肅4條旅遊線路從報送的500條主題線路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100條精品主題旅遊線路。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第9窟

2020-05-25T11:11:27+00:00

麥積山石窟第9窟開鑿於北周時期, 形制為一字排開七個圓拱頂佛龕。就是因為這個洞窟在麥積山石窟可到達範圍內的中段,且一字排開分布有7個佛龕,每龕各供一佛,故此得名。

《「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今晚重播!

2020-02-03T20:32:10+00:00

讓我們相約螢屏,再看「黃河之水天上來」!兩季以來,開場曲《象王行》已經成為《國家寶藏》節目的一個標誌音樂符號。

懸泉置遺址重塑「古驛站」輝煌 激活絲路「文旅遊」

2019-12-31T08:41:25+00:00

據了解,此次實施的該項目包括懸泉置和榆林窟兩大文化景區開發,新建懸泉置至榆林窟旅遊專線和敦煌至瓜州旅遊小環線等重點支撐項目,主要分為懸泉置遺址保護開發項目和懸泉記憶、懸泉置服務區、遺址展示區、戈壁展示區等「公路+旅遊」融合開發項目。

國家文物局推送第五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

2020-02-27T10:53:50+00:00

為便於公眾查詢瀏覽,國家文物局組織對各地製作的網上博物館展覽進行了匯總,現將第五批已整理的連結發布如下:網上博物館展覽匯總點擊圖片識別二維碼查看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登錄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博物館網上展覽」查看在線展覽201.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故宮博物院】202.「大

5·18國際博物館日,甘肅省博物館與您線上見

2020-05-18T15:42:05+00:00

在甘肅省文物局的指導下,甘肅省博物館與新華雲展、抖音、假日博物館、今日頭條開展了多樣的線上展覽、直播活動,讓觀眾開啟與博物館交流的新模式。

敦煌向世界講述千年故事

2020-05-09T09:19:37+00:00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被喚醒。「一世風沙,一眼繁華,一段歷經磨難後的壁畫,一段被開啟後的永恆……」久遠沉寂而又絕世精美的莫高窟遺世獨立於大漠,風沙不掩其姿,流年不毀其骨,一如當年。黃沙綿延,敦煌不朽。

莫高精神:奮鬥中的青春之光

2020-05-06T13:03:21+00:00

上世紀40年代,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剛剛成立,宿舍所有的設施都是土的,土炕、土凳子、土沙發;由於嚴重缺水,不能洗澡,只能擦澡,一盆水擦臉、擦身、洗腳,都還捨不得倒掉,派作其他用場;交通工具是牛拉大軲轆車以及常書鴻所長的大紅棗馬,職工要進城只能靠牛車或徒步…

北石窟寺5月8日起恢復開放,可網上或電話兩種方式預約購票

2020-05-08T09:28:39+00:00

經過三個多月的閉館,在嚴格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我們將於2020年5月8日起正式恢復開放,歡迎遊客朋友們有序參觀。

敦煌莫高窟恢復開放的公告

2020-05-08T09:28:51+00:00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轉變,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分級分區精準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復工的有關要求,結合莫高窟開放條件和遊覽特點,經報請省主管部門批准,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