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那幾個方面就可稱之為君子了呢?聽聽孔子怎麼說

2020-05-09T04:45:10+00:00

孔子講過很多君子的特質,比方說「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群而不黨」等等,但是到底做那幾個方面就可以稱之為君子了呢?

孔子所說的「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應該怎樣理解呢?

2020-05-04T14:34:15+00:00

就好象「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些話是所提到的君子與小人多是指德行修為上的差距,所以在理解時難度不大,也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在孔子看來是文化上的欣欣向榮嗎?

2020-06-07T05:50:40+00:00

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大爆發、百家爭鳴,是我們現在經常會提及、讚嘆,甚至還會有點心嚮往之。但是在當時社會氛圍中的孔子可能並不是很認同這種現象,在他看來,很多人所討論的不過是「小聰明」,一定難以有所成就。

值得認真學習:孔子從禮的角度,教我們怎樣穿衣和搭配服飾

2019-12-29T01:51:49+00:00

穿衣和服飾搭配不僅是為了好看、舒適,有的時候即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味,也能體現出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教養,不可謂不重要。但是到底應該怎樣穿衣和選擇服飾搭配呢,看看孔子從禮教的角度出發,是怎樣教我們的。《論語.

曾子所說的「君子思不出其位」,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意思嗎?

2020-05-07T12:41:56+00:00

孔子所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論語.泰伯篇》出現過,在《論語.憲問篇》第二十六章與曾子所說的「君子思不出其位」放在一起又出現了一次。

讓孔子告訴你,就仁德而言,君子與小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2020-04-14T09:57:51+00:00

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人認為這簡單啊,君子有仁德,小人沒有仁德唄。小人本就不志於仁,重私利,雖然同樣目標明確,也有志向堅定的,要錢不要命的都有,但是目標不同,行仁德之事本性使然,巧合為之而已。

君子與偽君子的本質區別在什麼?也許就是孔子所說的「義以為質」

2020-06-08T02:29:15+00:00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偽君子有時候比真小人還討人嫌,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偽君子,看著都讓人恨的牙痒痒,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即使在自己最親的妻女面前,居然也是一副精心刻畫的偽君子嘴臉。

怎樣理解孔子所說的領導力三要素,「先之,勞之,無倦」

2020-03-06T01:52:15+00:00

孔子號稱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要說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認為子路一定能排得上,其性格果烈剛直,且多才藝,事親至孝,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於職守。

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入手,學習周代飲食文化中的禮儀(一)

2019-12-31T19:15:16+00:00

民以食為天,食品健康、食品安全永遠是人們喜歡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僅是現代,即使是在古代也一樣。我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在家裡吃飯,那天母親做了我喜歡吃的菜,我一連夾了好幾筷子的菜,母親照著我手上就是一筷子,並且告訴我,菜是用來下飯的,自己喜歡吃,也要考慮夠不夠大家吃,最起碼三口飯才能吃

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學習周代飲食文化中的禮儀(二)

2020-01-01T11:31:56+00:00

「不撤姜食,不多食」朱熹注釋「姜,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姜,古人認為是通神明,也就是讓人神清氣明的意思,還能除穢惡,所以不管吃什麼,都應該配上姜,但任何東西都不可過,故不可多食。

曾參所說的「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應該怎樣更進一步去學習呢

2020-03-05T12:30:05+00:00

交朋友應該不是在比學習好壞,而是在找志同道合的人,《論語.顏淵篇》第二十四章就記載了曾子說過的關於交友的一句話,可以來體會一下。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到底應不應該重視死後的名聲呢?

2020-06-09T05:46:49+00:00

中國歷代文人學者,特別是對於儒家學者,一生至高的追求大概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所謂的「三不朽」,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學者追求的一種個人價值的永恆性。

怎樣的行為才是高情商的表現?聽聽兩千年前的孔子怎麼說

2020-05-29T08:31:41+00:00

現在的職場上的人們總是喜歡情商掛在嘴上,到底怎樣的言行標準才算是高情商呢?其實孔老夫子兩千多年就教過我們, 子張就曾經問過孔子,應該怎樣為人處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呢?

君子就應該一諾千金?孔子可不這樣認為,為什麼呢?

2020-06-26T04:34:27+00:00

之所以對這句話會有疑問,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諒」是一種難得的品質。「貞」字好理解,就是忠於信仰和原則,堅定不變的意思,古代女性死後被立個「貞節牌坊」那是很高的榮譽了。「諒」字朱熹注釋為「諒,則不擇是非而必於信」,意思就是不論對錯是非,都能堅守自己的誠信,講信用。

孔子的話讓我們想到,教育孩子不止是學習,遷善改過同樣要趁早

2020-08-09T01:27:57+00:00

我們常常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趁年輕多學點東西,因為在我們看來人在年輕的時候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強。在這方面,孔子甚至認為即使是改錯同樣也要趁早。

孔門弟子子夏認為,孩子的教育,學習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

2020-08-26T02:27:59+00:00

《論語.子張篇》第七章就記載了子夏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原文是: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百工居肆」,對於何為肆,朱熹的注釋認為是官府造作之處,也就是官府的工坊。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為什麼君子在這些方面會變來變去

2020-08-28T02:08:30+00:00

《論語.子張篇》第九章就記載了子夏對君從待人接物態度的看法,其原文是: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莊子《大宗師》——人的一生,成然寐,蘧然覺

2020-12-12T02:27:28+00:00

上一則寓言講了子輿和子祀對生死問題的態度,既然是四個好朋友,這次輪到子來和子犁來談談他們會怎樣面對生與死的問題。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 「叱!避!無怛,化!」不久,子來又病了,據說呼吸困難,恐怕不久於人世了。子犁聽說,便去他家慰問。

莊子《大宗師》——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2020-12-11T22:11:30+00:00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這句話出自莊子《大宗師》中的一則寓言,要想準確理解這句話,則需要從解讀整則寓言入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什麼吧。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莊子《應帝王》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

2020-12-23T02:36:09+00:00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即楊朱,楊姓,字子居,魏國人,也有說是秦國人的。在戰國時期是與儒學、墨學並駕齊驅的思想家、哲學家。

孔子所說的「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在不同的時代造成理解上的差異

2021-08-03T07:31:58.645093+00:00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是《論語.憲問篇》第二十七章的內容,對於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宋代朱熹的注釋是「恥者,不敢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