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者「游於藝」——春陽台讀書雜記

2023-12-21T17:30:48.588027+00:00

張演欽一500多年前的一天。嶺南,新會白沙里,春陽台。陳白沙緩緩展開李子長所繪畫卷,只見畫卷之上,谷靜山深,樹羅數叢,溪邊白石,青筇匝繞。陳白沙大喜,曰:詩中此景多相似,只恐詩家是畫工。(事見《嶺南畫征略》,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5頁)一代大儒,文心畢見。

余英時 | 從「游於藝」到「心道合一」

2022-09-21T17:36:09.438872+00:00

余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

蘇州 吳江展訊丨靜於心 游於藝——當代名家唐文國藝術交流會

2022-06-18T19:21:03.131786+00:00

線上畫展時間:2022年6月18日 9:30—6月19日 24:00。泰豐文化——教育培訓部講師,資深藝術品經紀職業經理人;

桐鄉展訊丨靜於心 游於藝——當代名家李培中國畫作品展

2022-06-18T17:16:24.279159+00:00

中國水墨畫正以豐富多樣的藝術語彙和無與倫比的形式生命力,使更多人越來越了解和喜愛。每場展覽都是一次與藝術家作品的全面邂逅,伴隨著信息豐富的視聽內容,全面了解藝術作品特色、幕後故事以及藝術家寄語。

戰報丨志於道,游於藝!藏玉直播青年國大師王朝傑專場精品拍收官

2022-03-22T07:47:22+00:00

琢玉良久,玉雕師會以怎樣的方式突破自己的治玉上限?3月21日晚,青年國大師王朝傑攜其精選作品亮相藏玉直播間,讓眾藏家看到青年玉雕師的探索與創新。玉有韌性,人亦有韌勁,年輕的玉雕師在琢玉的過程中往往會多一份果敢,多一份衝勁,也更樂於跳脫傳統的界限,打破人們對於玉雕的固有印象。

志於道 游於藝

2021-12-18T19:46:37+00:00

■《真賞齋圖》卷,文徵明繪,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花卉詩句青玉雙耳杯,明(1368~1644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和審美12月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承辦的「志於道 游於藝——中

「志於道 游於藝——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和審美」在南山博物館開展 | 國博巡展

2021-12-07T16:09:42+00:00

(海報由南山博物館提供)志於道 游於藝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和審美展期:2021/12/7 - 2022/4/10地點:深圳南山博物館二層二號專題展廳票價:免費(展期票價等以官網最新信息為準)12月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承

李方紅:游於藝——宋徽宗的藝術學習與養成丨202110-36(總第1807期)

2021-10-11T14:08:59+00:00

感謝李方紅老師賜稿 原文載《文史知識》2021年第9期引用時請註明出處游於藝——宋徽宗的藝術學習與養成文丨李方紅藝術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代皇帝歷來重視宗室教育,鼓勵宗室子弟進行文藝學習與創作,並設立專門的教育機構具體實施。

「游於藝、物與神」--著名畫家劉繼武繪畫作品淺析

2020-05-25T03:57:58+00:00

劉繼武,祖籍徐州,1938年生於安徽蕭縣,號菊蓀,老菊,三友居主人,訪硯齋主人。現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安徽師範學院教授,深圳書畫藝術學院教授, 齊白石藝術研究會理事、蕭龍士藝術研究會理事、安徽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等職。

遊於藝/從刺繡到電音 15位年輕人的奇幻漂流

2013-04-10T10:57:53+00:00

圖說:到水下與鯨豚近距離接觸,也是一種夢幻旅程。(國藝會提供)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台北報導30歲的王榆丹,本身就是表演藝術工作者、戲劇教師。日本舞踊家坂東扇菊來台演出的時候,她擔任助理,也因此萌生了想更進一步學習這一日本傳統文化的想法,

遊於藝/國藝會海外遊藝 讓年輕人更具國際觀

2013-04-10T10:57:53+00:00

圖說:國藝會補助年輕藝術家前往世界各地找尋夢想。(記者蘇曉凡攝)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台北報導給年輕人一個看世界的機會!由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規劃辦理的「海外藝遊專案」,將補助15名年輕藝術家,前往世界各地旅遊,找

志於道,游於藝——古人的優雅生活

2020-06-18T00:38:16+00:00

6月19日14:30至16:00,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團隊將直播介紹近期新書及重點書,帶你走進古人的思想與生活世界。

在林曦的書法課堂 與她一起「游於藝」

2020-12-13T11:52:00+00:00

南都訊 記者黃茜發自北京 書法藝術,博大淵深。中國傳統文人以習字為日課,既是磨練技藝,也是內向修行。如何欣賞古代書家的萬千筆墨?如何理解運筆頓挫中的抽象之美?如何識得王羲之的鐵畫銀鉤,顏真卿的雄健剛強,趙孟頫的秀媚圓潤?如何讀帖臨帖,練手調心,磨練身心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