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王權的燕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另類國家

2020-04-22T23:25:37+00:00

據《史記·三十世家·魯周公世家》中記載:"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於天,及殷民。"由此可見,召公和周公的地位十分尊崇,在這層關係下,召公受封於薊城,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薊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城

農業技術高度發展的北宋,為何農民們沒有進行大規模擴大再生產?

2020-05-03T03:45:52+00:00

這種生產模式在《宋史·食貨志》中有如下記載:"太宗太平興國中,兩京、諸路許民共推練土地之宜、明樹藝之法者一人,縣補為農師,令相視田畝肥瘠及五種所宜,某家有種,某戶有丁男,某人有耕牛;即同鄉三老、里胥召集余夫,分畫曠土,勸令種蒔,候歲熟共取其利。"耕牛在中國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生產資料

唐玄宗即位早期,是怎麼將混亂的政治體系拉回正軌的?

2020-05-16T17:40:19+00:00

唐王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視為漢王朝之後的又一個高峰,之所以唐朝會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唐朝前中期的較短時間內,唐朝就出現了兩次盛世,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還有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創造的開元盛世。

司馬懿有著什麼樣的才能使其能屹立於亂世之巔?

2020-02-08T23:26:07+00:00

前言三國時代,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蜀國軍師諸葛亮,而對司馬懿,人們往往多有貶義。

從王權工具到萬王之王,淺論中世紀西歐的教俗關係

2020-01-08T06:43:23+00:00

教俗之爭是一條貫穿於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政治紅線。層層分封的封建關係造成了世俗政權的嚴重分裂和閉塞狀態,然而以羅馬教廷為中樞的天主教會卻始終想要建立一統天下的基督王國。教權與王權衝突的實質就在於君主權力的合法性根據,由此產生了中世紀不可顛覆的"君權神授"理論。

名相姚崇用了怎樣的手段,來幫助唐玄宗改善中唐時期的政治生態?

2020-05-16T17:40:12+00:00

唐王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視為漢王朝之後的又一個高峰,之所以唐朝會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唐朝前中期的較短時間內,唐朝就出現了兩次盛世,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還有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創造的開元盛世。

明英宗時期東南沿海聲勢浩大的多次農民起義,為何都沒能取得成功

2020-01-07T07:46:33+00:00

明英宗朱祁鎮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君主制歷史中算得上一位極富話題性的君王。其先後兩次當皇帝的經歷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而他率領明軍主力大敗,遭遇土木堡之變的經歷加上他二次登基之後對於于謙等忠臣的迫害,讓他獲得了昏君的頭銜。

成吉思汗時期獲得政府認可的全真道,在元朝為何遭遇了沉重的打擊

2020-01-05T03:38:01+00:00

引言道教作為中國發展最好的本土宗教,在歷史上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以求與封建政府的王權相適應,獲得皇帝的支持來幫助自己發展。

在戰國七雄中,為何燕國給人很弱的感覺?

2020-02-22T07:54:56+00:00

但是,雖然秦橫掃六合,一統天下,但是戰國風雲幾百年,也不是他一家獨大,各大國也是有過輪流坐莊的時刻的。

從大化改新入手,淺談孝德天皇對日本的改革

2019-12-23T03:28:47+00:00

前言聖德太子改革後,日本雖然並未按照預定計劃進入封建時代,但已經具備了進入封建時代的基礎。大化改新對於日本的意義非比尋常,如果說有兩個歷史關鍵節點直接影響到日本的國運和歷史走向,那麼一個是明治維新,另外一個就是大化改新。

春秋時代後期最閃耀的一顆流星,照亮了晉國的夜空

2020-01-20T01:07:44+00:00

諡曰"悼",侯爵,稱"晉侯周",簡曰"晉周"。晉悼公年少時期就以聰慧睿智聞名,博文廣識,沉穩嚴謹,談吐不凡,名重當時。十四歲就登上國君之位。在登基以後,又帶領老牌霸主重回霸者之位,成為星光黯淡的春秋後期時代最閃耀的一顆星,可惜的是,這顆星是一顆流星,極其短暫,照亮了當時略顯黯淡的

明英宗在位時期,東南沿海的農民起義為何屢禁不止?

2020-01-07T07:46:41+00:00

明英宗朱祁鎮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君主制歷史中算得上一位極富話題性的君王。其先後兩次當皇帝的經歷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而他率領明軍主力大敗,遭遇土木堡之變的經歷加上他二次登基之後對於于謙等忠臣的迫害,讓他獲得了昏君的頭銜。

秦相魏冉的私人利益受損,挑起戰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

2020-03-31T06:40:04+00:00

經過春秋時代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缺乏自知之明的全真道在元朝遭遇了怎樣的變故

2020-01-05T03:37:59+00:00

引言道教作為中國發展最好的本土宗教,在歷史上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以求與封建政府的王權相適應,獲得皇帝的支持來幫助自己發展。

戰國時期的魏國,如何利用小米取得前期巨大的優勢?

2020-02-12T04:50:15+00:00

前言現代的社會,已經進入了電子社會,電視,手機,電腦這些電子設備經過一代代的發展,功能已經更加多種多樣,而且價格也十分親民,相信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家裡都購買了這些電子設備。

戰國時期的魏國,是如何利用小米取得前期巨大的優勢?

2020-02-12T06:39:02+00:00

前言現代的社會,已經進入了電子社會,電視,手機,電腦這些電子設備經過一代代的發展,功能已經更加多種多樣,而且價格也十分親民,相信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家裡都購買了這些電子設備。

從張儀的出人頭地,看戰國時期士族崛起的原因

2020-02-10T11:50:26+00:00

戰國時代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知識分子和各種農業人口外的三教九流,也就是"士族階級"在歷史上表現最活躍,各諸侯國對他們秉持著包容和尊重的態度,求賢若渴,大力招攬,比如公孫鞅,在魏地沒有得到賞識,轉而被秦王賞識,受到重用。

大偽似真,隱忍不拔的司馬懿的處世智慧

2020-02-08T15:49:03+00:00

前言三國時代,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蜀國軍師諸葛亮,而對司馬懿,人們往往多有貶義。

城濮之戰中,楚國放棄追擊會取得什麼結果?

2020-06-04T13:57:30+00:00

然而要是評選整個春秋時期的最強國,那麼晉國當仁不讓,清代學者全祖望就在著作《鮚崎亭集外編》中點評:「然則五霸之目,究以誰當之?

"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淺談明朝與後金在寧遠之戰中的表現

2020-02-05T00:14:58+00:00

《寧遠之戰》中曾經提到:"高第察覺到努爾哈赤必南下攻遼,未及後金出征,率先放棄關外,下令將錦州、右屯衛、大凌河衛等城守軍一律撤回關內,倉皇中還丟下了十多萬石軍糧。"孫承宗從高第此舉來看,明廷仍然打算放棄關外的土地,只要保證後金不進入山海關即可。

從晉陽到中牟再到邯鄲,不斷遷都的趙國意欲何為?

2020-06-15T09:19:34+00:00

我們能在很多史料上看到諸如「問鼎中原」、「逐鹿中原」之類的詞語,無數歷史事件也圍繞著此處展開,許多創造了華夏輝煌文化的先賢大儒更是生長在這裡,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了此地無可比擬的歷史地位。

牽動半個歐洲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2020-06-27T14:24:04+00:00

引言在文章的開篇,我們需要先對當時的歐洲格局做一個簡單的梳理。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奧地利進入帝國時代是在公元1804年,而本文所要論述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則是發生在公元1740年。

優先統一度量衡,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不是算了一筆糊塗帳?

2020-06-29T17:52:48+00:00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回望戰國風雲,神州大地風起雲湧、戰火不斷;不過令後世產生爭議的是,在許多人的觀點中,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交互,統一貨幣應該是優先工作,然而在秦朝剛剛建立伊始,始皇便立刻著手統一度量衡的工作;

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足鼎立"局面的?

2020-07-02T03:34:08+00:00

通常人們印象中的基督教是為天主教,但其實在基督教的內部還存在著東正教和新教,這三個派系共同構建起了基督教的整體框架。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沒有對劉邦下手?

2020-08-06T20:06:49+00:00

秦朝末年,六國貴族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最終各路諸侯團結在西楚周圍,消滅了秦軍的精銳部隊,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鴻門宴上霸王展現婦人之仁,為何范增也沒有助其堅定決心呢?

2020-08-11T02:32:17+00:00

門前壯士擁盾入,座上小臣拔劍舞。鴻門宴堪稱是范增一生之痛,由於霸王展現了婦人之仁,讓劉邦逃出生天,這也為之後的楚漢爭霸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