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焊武帝」再出圈!孤身爆肝造CPU,軟硬體全自研,可玩遊戲

量子位 發佈 2024-05-04T01:32:03.409456+00:00

楊淨 Pine 發自 凹非寺。據UP主估計,整個CPU共計兩萬多個器件、10萬多個焊點,全都是一個個手動組裝上去的,網友給他「焊武帝」的稱號果然名副其實。

楊淨 Pine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兩年時間,一個90後體制內小哥下班之後只干三件私務,那就是:

手搓CPU!手搓CPU!還是***手搓CPU!

純手工製作、全自主研發,於是一個名叫「初芯」的CPU終極形態終於誕生。

據UP主估計,整個CPU共計兩萬多個器件、10萬多個焊點,全都是一個個手動組裝上去的,網友給他「焊武帝」的稱號果然名副其實。

光是看這些密密麻麻的線和接口,就已經頭大了有沒有!

視頻一出即登上熱門,網友們紛紛趕來,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

他以前的粉絲也聞聲而來:神又發視頻了!他活了!

畢竟據他上一次更新視頻,已經過了20個月之久了。

而這個小哥也不陌生,他名叫林乃衛,相信很多讀者之前也看過量子位寫的《B站焊武帝爆火出圈:純手工拼電晶體自製CPU,耗時半年,可跑程序》。

時隔一年半,如今千呼萬喚始出來,就來康康這爆肝兩年的自研CPU終極形態到底是什麼?

「底層邏輯、架構、指令集均是自主研發」

話不多說,直接先來看手搓出來的「CPU終極形態」的參數如何:

  • 頻率:13kHz,超頻最大33kHz;
  • ROM:64kB,支持熱更新,16位ROM尋址、16位靜態數據尋址;
  • 內存:系統內存256B、應用內存64kB;
  • IO口數量:78bit(48支持位操作)
  • 103條指令,功耗10瓦。

做成這樣,成本統共算下來只有2000元左右,若是再刨去電烙鐵、示波器這類工具,花在基礎器件上的錢還不到1000塊

整體性能方面,小哥表示它和70年代初期的CPU差不多,並且在指令上還要優於當時的CPU。

形象點來說,目前它可以簡單刷個屏幕,顯示文字、圖像,甚至一些小遊戲(類似貪吃蛇)也能跑起來。

其實在前年7月份,小哥就已經在B站更新過一個「純手工自製CPU」的視頻,搭建的是CPU雛形,耗時6個月。

不過當時的CPU還僅處於能跑起來的階段,要運行更複雜的程序還比較困難。

於是小哥就開始了他的手搓「進階版CPU」歷程,在剛製作好的CPU雛形上進行調試維修,這一步他的計劃是:

  • 把指令增加到100多條;
  • 增加了堆棧、 IO 口,運算器的這些比較複雜一點的部件,還有內存管理;
  • 可以滿足一些複雜的運算;
    ……

這一把調試維修,直接就整了小哥一年半的時間。

為了有效提高CPU的性能,期間小哥下了「血本」購入了示波器這類專業器材,用來檢測整個CPU每一個節點的信號。

然後小哥以最簡易的方式去拆除了一些器件,直接把CPU的頻率從1kHz提升到33kHz,性能翻了33倍。

話說回來,徒手搓出CPU,小哥可是完全是依靠自己本科就已經掌握的電子領域、IT領域的知識,實打實開發出來的。

從前期的電路仿真、PCB設計到中後期的焊接、調試以及軟體編程……小哥一個人獨攬一條「CPU生產線」。

(聽起來就很頭疼對吧)不過這對「愛好技術類手工製作」的小哥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獨創技術了解一下~

看過視頻的盆友或許都知道,小哥在視頻中特別提到了自己的獨創雙通道內存

現有的雙通道內存技術雖然也是使用了兩個內存控制器,但並沒有將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變量的兩種分法)分隔開來,它們依舊在混在一個內存中,這樣要訪問內存就只能一次性全部訪問。

而小哥的「獨創技術」就不一樣了,直接把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物理上分割開來,放在不同的內存控制器上。

這樣一來,全局變量可以直接用作系統內存(256B),局部變量直接用作應用內存(64kB)

如果要跑個大一點兒的遊戲,直接訪問局部變量所在的應用內存,一條指令就能訪問到64kB的內存。

曾花兩個月伙食費買設備

光看CPU這個體量,就知道是個不小的工程,可能即便專業人士也很難有這樣的能力和心力從頭做起。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佩服UP主的勇氣和毅力。但也有冷靜的網友質疑:為何要做這個呢?

正如這個高贊評論所言,實現方式與實際CPU還是有很大差距,恐怕很難談得上對現有架構有太大貢獻。

在與量子位的交流中,Up主跟我們坦言:做這個東西完全就是為了不留遺憾。

視頻也介紹,他是在2016年萌生出開發CPU的想法。

當時電子工程專業的他正在讀大三,日常喜歡寫寫單片機來玩,時不時就在思考:「為何一串0101的數字能變成程序?」再結合已有的數電知識,對CPU的底層運行機制有了了解,自製8位CPU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

不過他也有個私心:成功的話也比較好找工作。(很真實了)

很快,他就完成了電路設計仿真、PCB設計以及列印電路板等工序。光買一堆器件和設備就花了兩個月的伙食費。

一切準備就緒時,就到大四畢業設計時候了,他也就只能將CPU的項目擱置。

結果這一放就是五年,此時他回到了北海,工作內容基本上與本科專業沒有太大關係,趁著業餘時間又重新拾起當年的興趣。

他向我們坦言:

這個想法如果一直沒有實現,就像手裡面扎了一顆小刺,沒拔出來就會一直隱隱作痛。

回頭再去看當年大學時候的設計,他表示有的設計顯得十分「愚蠢」。比如像程序計數器設計得複雜,浪費器件的同時還限制了CPU的運行速度。

於是不得不如前所述,從最底層的分立元件開始打造。要知道這種方式速度很慢,穩定性也很差,還會經常出問題。

但UP主表示正是這種從底層出發的過程,就會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和解決那些問題,也會迸發出創新性的靈感出來。

比如,這不就是晶片發展的一個縮影嘛!(Doge)

(咳咳正經一點) 有心的讀者或許在視頻結尾注意到,他有一個「創作中的小發現」還不便展示。

量子位幫大家刺探到了一些消息,這個小發現是關於儲存邏輯電路方面的,小哥表示:

由更少的器件組成,性能更高,響應速度更快,並且具有替代現有儲存邏輯單元的潛力。

最後,小哥還略微向我們透露了些他未來的計劃:

這次手搓CPU,是為了進行一場自主研發可商用CPU的可行性論證,為下一步研發商用cpu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可以期待一波了~~~)

參考連結:
[1]https://space.bilibili.com/28026515

[2]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035591?spm_id_from=333.999.0.0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