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年後的京城再現「神鷹」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發佈 2024-05-14T22:54:39.001508+00:00

The rains of 2023。元宵佳節後的北京氣溫些許回暖,點點綠色悄無聲息地爬上柳樹枝頭,玉蘭花樹上也悄悄地鑽出了一個個花骨朵兒,春天已經來了。

The rains of 2023

邂逅「神鷹」

元宵佳節後的北京氣溫些許回暖,點點綠色悄無聲息地爬上柳樹枝頭,玉蘭花樹上也悄悄地鑽出了一個個花骨朵兒,春天已經來了。不負春光,我帶著家人來到了門頭溝區沿河城一帶的永定河大峽谷觀鳥、觀獸。永定河峽谷,又稱幽州峽谷,是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從官廳水庫大壩到沿河城的一段上遊河谷,峽谷兩側山崖壁立、怪石嶙峋,風景壯美。在這裡,永定河就像一條蒼龍,衝破群山,奔湧向前。清澈的河水時刻滋潤著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作為冬日裡寶貴的水源,很多野生動物都會選擇來到河邊喝水。因此,這裡不僅是北京市內十分有名的峽谷觀光景區,更是京城知名的觀鳥點和觀獸點。

剛到沿河城,我們就看到兩隻紅隼懸停在半空中,準備獵捕躲在河邊蘆葦叢中的獵物。可能是紅隼的懸停,或者是汽車的駛過,河道里驚起了一群綠頭鴨,在峽谷間飛來飛去,很是魔幻。我放慢車速,和家人一起仔細搜索著河道兩側的崖壁和天空,期待能有一些意外的發現。突然,幾個小黑點從河邊飛起,落在崖壁上,用望遠鏡看去,是石雞!石雞是一種中型雉類,喜歡生活在岩石坡或沙石坡上,它們的顏色遠遠看去就像一塊塊石頭,如果不藉助望遠鏡的話,很難發現它們。

不一會,我們就駕車來到了北京與河北的交界牌處。下車稍作休息時,兒子突然大喊:「爸爸!快看!天上有幾隻大鳥!」我立刻挎上望遠鏡,向兒子手指的山頭望去。果然,三隻深色的大鳥在東北側的山頂慢慢盤旋,我仔細觀察著它們的體型特徵和飛行姿態,很快確定了其中兩隻黑色的大鳥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禿鷲。而另外一隻明顯與禿鷲的顏色和身形不同,它的翅膀下方有些許白斑,胸部和腹部的羽毛顏色較禿鷲淺,尾巴比禿鷲的更長一些,而且是楔形的。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隻在北京十分罕見的「神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胡兀鷲!

在天空翱翔的胡兀鷲(拍攝 by 北爸 2023年1月 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認識「神鷹」

胡兀鷲是一種大型猛禽,其體長可達100-140厘米,翅展235-275厘米,體重可達4.5-7.8公斤。胡兀鷲的拉丁文學名為Gypaetus barbatus,英文名為Bearded vulture,直譯成中文就是「長了鬍子的兀鷲」。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主要因為胡兀鷲的上喙基部兩側的口須和下喙基部中央的黑色髭鬚似人的鬍鬚,看上去頗有男性氣概,自帶高原的王者風範!

嘴兩側的鬍鬚清晰可見(圖片來自於網絡)

成年的胡兀鷲身體為黃褐色,飛翔時可見極深色覆羽與淺色飛羽與身體形成明顯反差。頭灰白色,具有黑色的貫眼紋,虹膜淺色。亞成鳥全身深色,胸腹及覆羽顏色略淺,反襯出顏色很黑的頭與頸部,尾羽呈現楔形。

胡兀鷲亞成體,頭部為深色(圖片來自於網絡)

胡兀鷲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橫斷山、祁連山、天山等西部地區,偶見於內蒙古中部和華北山地。在國外分布於歐亞大陸南部、中亞和非洲。胡兀鷲主要棲息於海拔500-4000米的山區,也有高達海拔7000米的目擊記錄。經常每天9-10小時翱翔於天空,尋找食物。

翱翔於天際的胡兀鷲成鳥(拍攝 by 夜來香 2021年7月 於青海天峻)

胡兀鷲的食性獨特,它們看似對肉不屑一顧,對骨頭卻情有獨鍾。在成年胡兀鷲的食譜中,85–90%都是動物的骨頭。只有在育雛階段,成鳥才會以動物屍體來哺育幼鳥。成年胡兀鷲的吞咽能力強,其口裂較長,嘴張開後腔體更寬大,它們的食道也極具柔韌性,甚至可以將一根羊羔大腿骨直接吞入腹中!食骨頭這一「癖好」得益於胡兀鷲強大的消化能力,據科學家估算,胡兀鷲的胃中鹽酸的酸性極強,PH值可達「1」左右,較大的骨塊也能在24小時之內被完全消化。骨髓中的高脂肪含量可以使這些骨頭對於胡兀鷲而言有著和肉食相當的淨能量,因此光靠骨頭完全可以維持胡兀鷲的營養需求。對於個別尺寸較大的骨頭,聰明的胡兀鷲會將其抓起飛到高空中,然後找到一些裸露的堅硬岩石,在上方把骨頭扔下,利用這些石頭將骨頭擊碎成小塊,胡兀鷲會反覆進行這樣 「以骨擊石」的動作,直到骨頭被擊碎可以順利吞下。這種另闢蹊徑的食性模式避免了胡兀鷲與同域分布的禿鷲、高山兀鷲、歐亞兀鷲等大型猛禽產生直接的競爭,食骨的食性也讓它們充分利用了其他大型猛禽留下的食物資源。從生態學角度上講,胡兀鷲與其他食腐猛禽和鳥類在動物屍體的分解過程中充分利用和銜接中間的每一環節,使自然得以平衡和循環。

有些時候,胡兀鷲也會主動捕食獵物,在某些地區,某些龜類便成為了胡兀鷲食譜里的重要一員。人們觀察到,胡兀鷲會將龜抓到高空中,然後在岩石上方將其拋下,利用這種撞擊的方式把龜殼撞碎,吃掉裡面的龜肉。

「神鷹」傳說

關於胡兀鷲,還有一個故事,據古羅馬作家馬西穆斯記載,偉大的古希臘劇作家,被譽為「悲劇之父」的埃斯庫羅斯,在公元前456或455年去世了,其死因竟是埃斯庫羅斯在曠野休息的時候,被一隻從天而落的龜正中腦殼,砸死了。而這隻龜正是被一隻翱翔於高空中的「巨鷹」扔下來的。學者們推測,如果這個傳聞屬實的話,那麼這隻「巨鷹」應該就是「胡兀鷲」。胡兀鷲很可能是將埃斯庫羅斯光禿禿的頭頂當成了一塊堅硬的岩石……

埃斯庫羅斯被從天而降的龜砸到(圖片來源於網絡)

「神鷹」在北京

胡兀鷲在北京十分罕見,記錄次數僅為個位數。本次在沿河城看到的胡兀鷲是一隻亞成體,並不是成鳥。值得慶幸的是,前年冬季和去年初春,大概相同的時間,同樣是在沿河城幽州峽谷一帶,也有北京鳥友記錄到了胡兀鷲的身影,同樣也是一隻亞成鳥,當時在京城鳥圈掀起了一陣波瀾。連續兩年,胡兀鷲都選擇了在北京山區安家過冬,可謂北京鳥友的一大幸事,甚至可稱為北京生態保護的一大幸事!然而去年和今年都出現在沿河城的胡兀鷲是否為同一隻,目前還不能確定,如果是的話,那麼它也可以稱得上北京的老朋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回家整理好照片上傳到鳥友群里時,好友也發來了一張一個月前他在房山東倉橋一帶拍攝到的胡兀鷲照片,通過對比鳥友們發現,這兩張照片很有可能記錄的是同一隻胡兀鷲。如果真是同一隻的話,貌似它一個月前在北京的房山山區慢慢遊蕩,尋找食物,然後又慢慢地飄到了沿河城一帶。也就是說這隻「神鷹」在北京過了新年、又過了春節、最後還過了個元宵節,這也算是一個圓滿的故事了。

兩次胡兀鷲對比(上圖拍攝 by 戴先生 2023年1月2日於北京房山東倉橋附近;下圖拍攝by北爸 2023年2月8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一帶)

「神鷹」風姿

貼著山岩飛過的胡兀鷲(拍攝 by 戴先生 2023年1月2日於北京房山東倉橋附近)

尋找食物的胡兀鷲(拍攝 by 戴先生 2023年1月2日於北京房山東倉橋附近)

飛過山岩的胡兀鷲(拍攝 by 孫濤 2022年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飛過山岩的胡兀鷲(拍攝 by 孫濤 2022年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烏鴉來「護航」(拍攝 by 孫濤 2022年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胡兀鷲亞成體略過天空(拍攝 by 黃非紅 2022年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胡兀鷲亞成體沿著山崖尋找食物(拍攝 by 黃非紅 2022年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胡兀鷲亞成體略過天空(拍攝 by 黃非紅 2022年春於北京永定河峽谷)

巨大的「神鷹」從頭頂飛過(拍攝 by 北京鳥友 於青海)

飛翔中的胡兀鷲(拍攝 by 北京鳥友 於青海)

一隻胡兀鷲亞成鳥準備吃掉小氂牛骨頭(拍攝 by 北京鳥友 於青海)

作者:北爸

排版:王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