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發現近似圓形的石圈,不可否認,這外形還真會被認為是人造

2021-10-23T17:06:31+00:00

火星上的神秘石紋可能有類似的原理和機制,從漩渦到圓形,各種圖案都可能被呈現出來。

300年前技術成就哈勃望遠鏡!在雙反光路前,牛頓也得甘拜下風

2020-04-24T04:15:08+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211期 今年是哈勃望遠鏡升空30周年,在天文界代表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時代,30年內我們通過哈勃望遠鏡重新認識了宇宙,依靠其近紅外、可見光和紫外觀測能力發現了宇宙多個奧秘,從行星級天體,到能裝下上億個太陽的黑洞,應有盡有。

距離黑洞邊緣大約10光年軌道上發現行星,它們的時間已被調錶

2019-12-31T10:16:15+00:00

如果真實存在,那麼它們的時間已被調錶,軌道上一個時間,地面上又是另一個時間。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079期 2019年也是系外行星發現的關鍵之年,系外行星的發現也是從開普勒望遠鏡開始,2009年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的宇宙,原來在太陽系之外,也有大量的行星存在,而且數量還不低。

1.2億公里外「巨石堆」2135年穿越地球,NASA:碰撞機率千分之一

2019-12-29T08:31:57+00:00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5期 去年12月,美宇航局發射的Bennu小行星探測器成功抵達Bennu小行星。經過一年的探測,該探測器對Bennu小行星的地表進行了全面觀測,科學家以此為依據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樣本採集點,將收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

人類第一款火星直升機問世!飛行高度3萬米,共軸反轉是亮點

2020-03-31T16:50:33+00:00

核心提示:從外形上看,火星直升機是個共軸反轉的結構,這樣兩片旋翼能夠抵消力矩,就不需要尾槳了。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162期 隨著火星2020任務發射臨近,NASA研發的人類第一款火星直升機也問世了!

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被證偽,宇宙中的「小霸王」終究長不大

2019-12-29T16:54:10+00:00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6期 根據恆星演化理論,恆星死亡之後發生引力坍縮,可形成一定質量的黑洞。黑洞也有自己的質量區間,最小的是恆星級黑洞,其質量只有太陽質量的一半左右,最大的可達到百億倍太陽質量。

數以百萬計軌道垃圾懸浮的地球周圍,每秒7公里速度飛馳如同炸彈

2019-12-28T03:45:33+00:00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已經在近地軌道上釋放了大量垃圾,數千顆已廢棄衛星就這麼丟在墓地軌道上。隨著未來低地軌道上通訊星座的建立,太空垃圾的數量還會成倍增長。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4期 軌道碎片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大量軌道垃圾會與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的機率就增加了。

NASA經典營救行動:三名太空人徒手抓住4噸重衛星,生死只有20秒

2020-02-22T03:29:44+00:00

太空梭的貨艙很大,能夠運載力也超過20噸,也有人認為太空梭在一些任務中運力沒有充分發揮,但這種太空飛行器的任務彈性很大,可維修哈勃望遠鏡、也可以將衛星帶回地面進行維修,搭載7名太空人在數量上也足夠多。

彗星大爆發!上一次光臨地球時金字塔還未建造,NASA已經全面備戰

2020-02-27T15:50:39+00:00

核心提示:C/2019Y4 ATLAS彗星下一次抵達地球附近,就是5500年之後了,現在是21世紀,加上55個世紀,應該是76世紀的時候會再次光臨地球,屆時如果人類還存在,我們應該有能力對其進行全面實地勘察。

中子星磁場異常可能來自伴星X射線,科學家:這種現象機率極低

2019-12-29T20:05:41+00:00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7期 中子星被認為是宇宙中很穩定的「燈塔」,所謂的脈衝星導航就是利用中子星、脈衝星穩定發射信號的機制。

太陽系定型只花了1億年?與NASA登月帶回岩石記錄的時間一致

2020-03-28T05:39:33+00:00

太陽系格局的定型只花了1億年時間,與曾經科學家所認為的7億年時間有很大差距,這說明盤古開天闢地提前6億年就完成了。

5200年前光顧過地球的彗星又來了!爆裂成四個碎片,個個都很致命

2020-04-28T18:42:54+00:00

作者按:ATLAS彗星的起源是奧爾特雲,這是一個遙遠的冰封天體集群,位於15萬億公里之外,來自哪兒的彗星會抵達太陽系內側軌道,當然一些彗星進來之後就難以回去了。

塵封數十億年的古老湖泊終於迎來人類探測器,火星生命或在此?

2019-12-30T08:08:24+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071期 目前,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正在商討如何將收集的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的任務,該任務將會在明年年初獲得批准和預算。

解讀距地球25光年的行星為何消失:兩小行星碰撞,哈勃都被騙了

2020-04-29T12:24:01+00:00

有趣的是,Fomalhaut恆星也是一個三星系統,看來太陽系周圍確實是藏龍臥虎,不僅比鄰星屬於三星系統,Fomalhaut恆星也是。

185億公里外「手術」成功!NASA關閉旅行者2號儀器,還能再飛5年

2020-01-30T20:28:11+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092期 185億公里外的旅行者2號又與地球聯繫了!這次沒讓大家失望,發射於1977年的旅行者2號仍然保持著聯絡,至今已有43年。

100萬億顆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人類起源外太空再添關鍵證據

2020-04-15T05:58:29+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205期 第一個星際小行星Oumuamua在2017年10月穿越太陽系時被發現,通過射電觀測結果,Oumuamua小行星的形狀特點奇怪,長成一個長條形,外形與星際飛船極為相似,我們稱之為梭型、箭型。

0.2秒引力波釋放出宇宙所有恆星50倍的能量,天體也要打怪升級?

2020-02-25T03:56:00+00:00

GW150914引力波持續了0.2秒,卻釋放了宇宙中所有可觀測到的恆星總能量50倍以上的能量釋放,也堪稱一絕。

行星撞太陽570光年外上演!除非我們能讓地球流浪,否則下場相同

2020-04-19T04:32:51+00:00

我們的太陽最終也會變成矮星,在此之前會先演化成紅巨星,吞噬掉水星、金星和地球,屆時將是地球的末日,發生時間大約在40億年之後,這不是不會發生,只是時間非常漫長而已。

又一顆大彗星靠近地球!上一次被人類看到時埃及金字塔還未建造

2020-02-27T02:43:22+00:00

核心提示:C/2019Y4 ATLAS彗星下一次抵達地球附近,就是5500年之後了,現在是21世紀,加上55個世紀,應該是76世紀的時候會再次光臨地球,屆時如果人類還存在,我們應該有能力對其進行全面實地勘察。

真揪心!價值97億美元的太空望遠鏡又出問題,NASA面臨艱難抉擇

2020-01-30T19:27:16+00:00

核心提示:每增加一次推遲發射的次數,也增加了韋伯望遠鏡報廢的機率,雖然這個機率可能很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零部件出現老化是必然的,即便強行升空,也可能會遇到在軌故障,屆時NASA可沒有能力飛到150萬公里之外的去修韋伯望遠鏡。

愛因斯坦又對了!2.6萬光年外浮現玫瑰花圖案,與水星進動相似

2020-04-29T12:11:18+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218期 在距離太陽系大約2.6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心附近,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 *黑洞。

三體破滅!半人馬座發現第二顆行星,三日凌空並不意味著世界末日

2020-04-20T18:32:53+00:00

對於異常亮度,有可能是由環系統導致的,因為如果一顆行星有環結構,那麼會提升其紅外輻射,並且在光譜中增加總亮度。

愛因斯坦這次又對了!白矮星周圍時空發生扭曲,科學家盯了20年

2020-01-31T16:20:16+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093期 1999年,天文學家發現脈衝星PSR J1141-6545,這顆脈衝星處於一個雙星系統中,另一顆伴星是白矮星。

3000多個定時炸彈懸在地球軌道上,每秒7公里,一旦碰撞即報廢

2019-12-28T03:47:31+00:00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已經在近地軌道上釋放了大量垃圾,數千顆已廢棄衛星就這麼丟在墓地軌道上。隨著未來低地軌道上通訊星座的建立,太空垃圾的數量還會成倍增長。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4期 軌道碎片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大量軌道垃圾會與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的機率就增加了。

隕石中發現蛋白質!形成時間追溯到46億年前,NASA也找到證據

2020-03-06T08:25:10+00:00

換句話說,地球生命也有可能起源於太陽系之外,生命分子可以通過隕石、小行星、彗星在星際空間中遊蕩,一旦它抵達一個合適的環境,就會開始繁衍。

深度:NASA在4年後能否重返月球?登月艙設計標準降低凸顯危機

2020-03-07T22:05:09+00:00

一旦美國宇航局在2024年無法登月,那麼就有可能被中國追上,目前中國已經實現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今年年底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嫦娥5號,驗證在月球上軟著陸之後再起飛的技術。

火星山體滑坡比地球上快十多倍,難道摩擦力不起作用了?

2019-12-29T19:08:29+00:00

科學家認為火星上的山體滑坡可能發生在冰面上,但最近又有了新的解釋,山體滑坡中底部的岩石顆粒發生對流過程,與表面粗糙的顆粒不斷碰撞、滾動,加速傳遞熱量,導致質量較大的岩層下沉,在引力的作用下,速度就變成越來越快。

直徑數百米的火星坑洞被發現,這難道是人類第一個火星棲息地?

2020-02-29T18:41:03+00:00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1116期 殖民火星其實難度不小,火星上的大氣比較稀薄,而且高度僅為10公里,一旦有小行星闖入火星大氣,就容易遭遇撞擊。

從數百光年外看地球是什麼模樣?綠色植被和海洋早已將我們暴露

2020-03-10T18:31:01+00:00

核心提示:從平均距離上看,1000光年之內,地球有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也有可能還有其他文明,當然它們有可能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滅絕了,也有可能在我們滅絕之後,它們才出現。

太空衣被劃破該怎麼辦?NASA經典營救行動:太空人生死只有20秒

2020-02-22T21:36:29+00:00

太空梭的貨艙很大,能夠運載力也超過20噸,也有人認為太空梭在一些任務中運力沒有充分發揮,但這種太空飛行器的任務彈性很大,可維修哈勃望遠鏡、也可以將衛星帶回地面進行維修,搭載7名太空人在數量上也足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