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人易患心臟病,需要調節情緒的「養心湯」

2020-05-25T16:04:05+00:00

經常便秘的人。主料:柏子仁 6g,黃芪15g,川芎l0g,酸棗仁 5g,遠志5g,五味子5g,黨參l0g,當歸5g,豬心1個,鹽、芝麻油、蜂蜜少許。

人人都會操作的家庭拔罐療法

2020-05-08T13:03:16+00:00

拔罐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治病方法,針灸、推拿適用的病症一般均適用於拔罐治療, 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泄腠理、扶正祛邪。常見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氣罐、水罐三類,材質有竹子的、陶瓷的、玻璃的等等,家庭常備的大多是塑膠製品,相比火罐要更安全和簡便。

心神不寧,時快時慢,得了心悸能不能治好?

2020-05-13T07:53:06+00:00

1、什麼是心悸?心悸,中醫病證名。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多因體虛勞倦,情志內傷,外邪侵襲等,導致心神失寧而發病。其病位在心,根據病證的臨床表現,應分辨病變有無涉及肝脾肺腎,是涉及一髒,或病及多髒。

舌苔中反映的身體信息

2020-04-15T15:23:04+00:00

或者白厚苔表示身體有寒凝等2、黃苔以病理學來看,黃苔多半與炎症感染有關感冒發熱若見此舌苔,可伴有口乾、喉痛、咳嗽及黃痰等症,中醫稱之為風熱型感冒。

淺表性胃炎、飯後上腹痛、脾胃虛弱患者該怎麼辦?

2020-06-22T10:20:01+00:00

香砂六君子湯出自《古今名醫方論》,由清代新安醫家羅美編撰,該書精選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論編撰而成,共收方劑150餘首,方論180餘則。

夏季常見的急性腸胃炎治療方法

2020-06-30T02:42:02+00:00

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有誤食不潔食物的病史,初起時先感到胃脘痞悶,食慾減退,噁心頻繁,嘔吐後暫時減輕,嘔吐物為食物,甚至膽汁。

中醫大夫教你怎麼治療打嗝不止,氣沖喉嚨

2020-07-01T13:49:32+00:00

打嗝即呃逆,指胃部多餘的氣體從胃中上逆,在喉間頻頻作聲,聲音急而短促。臨床表現:呃聲沉緩有力,膈間及胃脘不舒,得熱則減,得寒愈甚,食慾減少,口中淡而不渴,舌苔白潤,脈象遲緩。

女性朋友為什麼要舒肝養肝?治肝的八種方法

2020-06-19T08:16:47+00:00

但由於婦女數傷於血,氣分偏盛,情緒易於激動,每致肝失條達,疏泄無度,沖任不調,發生經、帶、胎、產、雜諸病,治療應以疏肝養肝為主。

馬齒莧,你為什麼有這麼多功效?

2020-08-03T10:58:54+00:00

馬齒莧素有「痢疾剋星」之稱,夏季常吃一點馬齒莧可以預防痢疾。遍布南北,夏秋最為肥美,有大量的食用方法,當菜吃一般是用鮮品;

小米:最養脾胃的保健米

2020-08-04T12:23:45+00:00

自古就有「五穀雜糧,穀子為首」的說法,由於小米適應力強,所以一直是老百姓的「救命糧」。小米粥易於消化,是滋補佳品,有「代參湯」之美稱。

總有人問,「常吃紅薯的好處是什麼」?

2020-08-12T23:41:25+00:00

紅薯為舶來品。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福建人陳振龍冒死從海外一個叫呂宋的地方帶回來的,在福建試種,大有收穫,適逢福建旱災,救人無數。當時的呂宋就是菲律賓,當地叫甘薯,由於是外邦傳入,所以我們也叫番薯、紅薯、地瓜等。番薯適應力極強、產量極高,古人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的評價。

痰生百病食生災,要理氣機、健脾胃,燥濕化痰

2020-08-13T16:32:27+00:00

這四句詩是唐朝詩人皮日休描寫橘子的,一個橘子從果肉、青皮、橘核、橘絡到陳皮,全身都是中藥。《本草綱目》記載「陳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

便秘老反覆?氣虛、陰虛、邪毒內蘊型的很常見

2020-09-03T21:03:15+00:00

當然不是,像蜜煎導、麻子仁等方藥還是很有效的,畢竟治好的患者也不在少數,可是要求是對症,只有是這個原因導致的便秘才有效。

金匱腎氣丸與六味地黃丸應該怎麼用?

2020-08-24T02:47:35+00:00

補益是個很大的概念,有補氣、補血、氣血雙補、補陰、補陽等多個方面,今天我們就談一談補陰和補陽的基本方劑。補腎陰的基本方劑全國上下都知道了,那就是六味地黃丸,以至於有不少人自己就買來吃了,全不顧有沒有症狀。這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自行長久服用的,因為滋陰的藥一般比較滋膩,脾胃受不了。

什麼是痛風?為什麼經常半夜發作

2020-08-21T21:25:26+00:00

這一提到痛風,很多人都「咬牙切齒」的,不僅很多美食不能吃,痛風的急性發作還會導致局部的關節紅腫熱痛、畸形,行走困難,甚至有很多痛風的患者到了晚上,疼痛發作到無法入睡。那麼,到底什麼是痛風呢?

肥胖、腹瀉、真的都是脾虛嗎?脾虛還分好多種

2021-08-05T16:29:47.616938+00:00

很多人都問我:「我這麼胖,是不是脾虛?我一直大便稀,是不是脾虛?我經常覺得很疲倦,是不是脾虛……」。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你可能犯了個最大的錯誤,就是直接拿病或者某個單一的症狀去跟脾虛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