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這個人,看得通透,活得瀟洒

2020-06-26T15:09:04+00:00

能真正做到「君子憂道不憂貧」的人,恐怕只有莊子了,孔子雖然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然而一生還是奔波勞累,念念不忘宣傳自己主張,意圖被人賞識,能學而優則仕。

莊子的局限性

2020-06-26T15:21:03+00:00

所以,莊子的觀點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是講,一個真正的智慧之人,是忘掉自我的偏見,一個真正的神遊瀟洒之人,是不求建功立業,一個大賢大聖之人,是不會為了名聲而勞苦奔波的,有己,就有了私念,有功,就有了束縛,有名,就有了牽累,這都反映了莊子對於世俗價值觀的淡然視之。

莊子的三個智慧

2020-06-26T17:35:54+00:00

莊子在《逍遙遊》中,建構了一個恣意瀟洒、誇張宏大的世界,北海里的魚,竟有幾千里那麼長那麼大,當它變成鳥之後,其背脊也有幾千里之闊。大鵬鳥遷徙,激起水浪三千里,產生的風直上九萬里高處。

品《莊子》:書中如何評價孔子?基本否定

2020-06-26T17:45:49+00:00

當我讀《莊子》中庄子以書中人物盜跖之口,對包括孔子在內的聖人進行指責訓斥加否定的這一段時,很難理解是怎麼回事,於是我反覆閱讀,嘗試站在莊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看能否理清莊子言論的內涵,以及他評價這些聖人的依據。

莊子,自在獨行

2020-06-26T07:25:53+00:00

莊子是一個看得很明白的人,也是一個特別敢於行動的人,別人想到什麼,想想罷了,而他,則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信念,因為通透,所以深刻,因為深刻,所以自在。通透莊子曾垂釣於濮水之畔,有一天楚威王派人來與他交涉,希望他能出任楚相一職,可見當時莊子已經名聲在外。

「周易」二字的多層含義

2020-06-28T10:28:13+00:00

《周易》是古老的哲學書籍,深奧難懂,幾千年來,一直有很多人在研究它,參悟它。可見,概括起來看,《周易》這本書,就書名來理解,它是研究普遍性規律、萬事萬物變化特徵的哲學著作,這種普遍性既指囊括範圍之廣,又指規律的適用性之闊。

品《論語》:君子的第一品質,是凡事受得了委屈

2020-06-22T14:20:03+00:00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第一篇的開頭,孔子提出的觀點,一個人不被別人理解,也不怨恨,不就是一個君子嗎?不被人理解、不被人了解的背後,是你要能承受得了委屈。

《道德經》中特別有名的三個概念

2020-06-19T10:11:28+00:00

「道可道,非常道」,三歲孩童常背誦的一句話,便出自《道德經》,然而《道德經》這本書,真要讀透讀懂,也並不是那麼容易。

古籍中尚有很多新的價值,值得你去品讀去挖掘

2020-07-17T19:32:52+00:00

通常認為中華文明有5000年左右的時間了,但是文字之前,一定有太多時間裡,同樣堪稱文明的歷史,不曾被記錄下來。先民們幾十萬年乃至更長時間中積累下來的生活經驗、自然經驗、天地認知、生命感受,都被代代相傳下來,只是可能用一種更樸素自然和原始的方式傳遞,直至文字的出現。

長期堅持閱讀的人,心性方面會有三個改變

2020-07-19T05:03:23+00:00

閱讀是最切實可行、成本小收穫大的一件事,一人一書一座,閱讀就可以開始,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也能成行。

君子之交,恬淡如水

2020-08-14T10:29:46+00:00

《莊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即君子之間的交往,以興趣和價值觀為基礎,恬淡綿長,小人之間的交往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看似濃烈,實則並不牢靠持久。淡如水,給人的感覺是甘冽、清幽、純粹、不爭。的確,人與人交往,興趣相投者,所謂志同而道合,這樣的友誼是最宜人的。

讀書,是一種陪伴

2020-08-15T09:26:49+00:00

這句話重在強調書籍的知識價值,人們可以通過書籍看世界,看人類歷史變遷,思想演進。讀一本好書,儘管獲取知識或者技能,是重要的動機之一,但是書籍的陪伴作用,同樣非常顯著。

《論語》:除道德要求外,君子的最大特點,是遇事樂觀,不憂不懼

2020-08-19T15:39:39+00:00

顏回之樂,成了君子之樂的典型代表: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文學的自由在於,不管你怎麼寫,它都是對的

2020-08-23T12:16:28+00:00

作家畢飛宇曾說過這麼一段話:我特別喜歡仰著頭看樹,其實任何一棵樹,它長得都沒規矩,它想怎麼長就怎麼長,跟我們寫作非常像。

《菜根譚》:清高之人,多一些意氣,少一些猶豫,就能成就好性格

2020-08-30T05:39:42+00:00

如果簡單地把人劃分為三類的話,那麼一類是清高之人,一類是見面就熟之人,還有一類是中間狀態的人。我們主要說說前兩類,這兩種性格,似乎都走了極端,一個太冷,一個太熱。

透過《出師表》,看文中體現出來的諸葛亮的個人性格

2020-12-13T16:24:30+00:00

諸葛亮沒有經歷過老年,他的人生一共只有53個春秋,53歲,放到現在,還是個壯年呢,如何能是老年呢?所以我常想,人年紀越大,越有智慧,假若諸葛亮能活到80歲往上,還不出生出多少值得後人推崇的智慧,而蜀國的命運大機率也會改變,只可惜這些念頭,只能在幻想中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