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出門扔垃圾舞劍的姑娘,​又舞了段峨嵋刺

2020-05-24T01:34:27+00:00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習武者寶典大全

2020-05-08T00:14:15+00:00

1、武術講八法,拳腳要踢打:八法是武術的八種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氣息、勁力、功夫。這八法可說是各門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練何拳何派,離開這八法就練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須在實踐中體現,在實踐中練成,所以,「拳腳要踢打」就是指練武要持之以恆,才能將八法掌握。

練太極拳三大誤區,95%的人都搞錯了!弄不明白打再多拳也沒用

2020-05-19T06:41:32+00:00

由於人們親眼目睹社會上練太極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眾多媒體刊登的圖片、文章均為中老年人打太極健身,估計 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錯誤觀念,認為退休後慢慢學太極拳也不遲,年輕時往往易與太極拳失之交臂,錯失良機。

上下九節動,節節腰中發

2020-01-01T12:19:49+00:00

腰部在練拳時要求是「松」「沉」是為了有助於「氣沉丹田」。能夠「松」「沉」得充分,可以使上體氣不上浮,下肢穩當有力。為了防止脊背或內凹或外凸,腰部又要求豎直而正,脊柱同時務求垂直中正。腰脊要有往上輕輕上頂的意思,有輕輕拔長之意即可垂直。

古傳拳經拳法秘要手抄本

2020-01-08T23:39:46+00:00

年十八,得孔昭先生從余族高伯祖,在壺關縣任中,所撰《拳經》,藏之館中,如獲異寶,日夕研求,至練打十則之法,志一神凝,苦心思索,忽夢有二老人為余指授,自後數夢之,覺身益軟、手益活,心悟練氣之妙。

怎樣練好傳統武術

2020-03-09T02:28:12+00:00

練好傳統武術定要有一個引路人武術是是一門學問,不單是是形體動作,還有很強的技術性,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一篇珍貴談太極拳的文章

2020-04-05T00:44:06+00:00

太極拳的功夫是走輕靈虛無、穩靜鬆軟的勁,其它拳門多是講神氣活現、剛柔相濟的勁,太極拳是神意內斂,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內外功之區別也就在於此。

以弱勝強的自衛術

2020-02-26T01:29:36+00:00

在要求上它無需你有多大力量,不必要求姿勢,只要你熟練掌握即可。一、破手指指人威脅侵犯者用手指指我進行威脅,這是街頭行兇者慣用的一種姿勢。

傳統武術精髓日漸失傳的原因是什麼?

2020-01-11T12:23:54+00:00

時至今日,中國武術之所以日漸衰落,主要原因是中國武術的精髓已經失傳了。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太快,在喧囂的城市中想找到一塊清凈的習武之地真的很困難,少林寺的和尚都有閉路電視、手機、自來水、都有工資、心不靜,如何習武,更不要說練成大師了。

習武者寶典大全

2020-03-02T16:21:18+00:00

3、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武術運動的優越之處,在於內外兼修,不論內家外家,不論武當少林還是南拳北腿,拳理雖眾說紛紜,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即「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裡所講的「氣」是指人的元氣,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過武術鍛鍊,增強肌體的活力,改善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拳品即人品,人品有多好,拳品就多棒

2020-05-24T01:30:07+00:00

要認識一個人,可以和他一起學拳、一起練拳,從他選擇什麼時候練拳、如何練拳、為什麼練拳、練拳的樣子和態度怎樣,大概可以認識他是怎樣的人。

行拳找勁,打人用勁

2020-01-10T17:55:39+00:00

很多傳統武術練習者都沒搞明白:行拳找勁,打人用勁,這兩者不是一回事。行拳是找勁的,不管柔練還是剛練,打套路還是拆開打,都是為了把勁打順,把各種勁路打明白了,然後打活了。 但相當多的人有意無意地覺得,我這樣練出的拳勁,臨戰時就能用了。甚至還有練太極拳的人竟然說:「慢練快用!

內行人揭秘:練步在身

2020-01-05T08:53:23+00:00

「撐筋拔骨」是技術不是技巧,它的存在是為了改變人體的結構,增強運動能力,使「速度跟勁力」得到同步提升,讓打擊變得迅猛而不費體力,且動作的連續性得到極大提升,似乎整個人就是一個「彈簧」,充滿了彈力,可以在任何部位崩發勁力。

武術秘要--揉筋大法

2020-05-12T17:51:43+00:00

揉筋大法的刻苦訓練三至五個月左右,周身十二條骨筋,即可盡數挑起,自身已具備無堅不摧的整體勁力,備條大筋在訓練中已獲得精壯的成長,此時,樁架受力巨猛時,已能夠均衡地疏散到周身,並成傳導入地面。

練拳容易發勁難,內家拳發勁圖解

2019-12-31T04:43:51+00:00

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

我練形意拳的體會

2020-01-03T11:56:22+00:00

那時我便去找老師,老師有點意外,顯然是很高興說:一開始我以為你不會站下來,沒想到你還真有心,我教過很多人站三體式,結果他們都靜不下心來站,形意拳不站樁是練不出來的。

高人談怎麼開胯開肩

2019-12-29T02:05:08+00:00

練習傳統武術,必須要入門,「師父領進門」,關鍵在於領,如何領,領什麼,這就決定了習練者日後的成就。每個人的資質大同小異,即使有悟性極高之人,路走錯了,一樣無法自拔!

60歲大媽晨練時去世,如此鍛鍊,就是在嫌命長

2020-05-08T00:42:07+00:00

晨練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方式,尤其是現在很多老年人,他們的睡眠相對來說比較短,早晨起來之後比較喜歡去公園晨練打打拳跳跳舞,俗話說的好,一日之計在於晨,於是晨練也成為了很多老年人生活之中的標配,但是你知道嗎?

武當二龍指功秘傳的功法

2020-05-08T23:50:59+00:00

武當二龍指功,通過秘傳的功法鍛鍊,把全身的氣與力集中到食、中二指,由煉意、鍊氣、練力等幾個方面組成,強調在意守入靜的前提下,採取連貫圓活的動作與呼吸相配合,促進肌肉筋骨的強健。

怎樣練出崩拳的威力

2020-05-24T05:39:30+00:00

崩拳,是形意拳五行拳之一,崩拳似箭,五行屬木,發力時如山崩地裂,威力無比故名。沖:一方面是講速度,另一方面是講勇氣的,逢敵交手,勇者生,怯退者亡,上欲進則下必隨,下欲進則上必領,上下進必中節攻,中節進則上下和一進七進,全無半節抽扯之意,才能發出全身之衝勁。

習武之人必由之路,內功成就的關鍵~掛物

2020-03-04T03:24:58+00:00

這是句老拳諺,意思是,臂膀打寸勁,腿腳管吃位。打拳和站樁,一個動中靜,一個靜中動,都是改造內環境,體內有改善,才是真的改善。

揭秘太極內功整體渾圓力

2019-12-31T03:55:07+00:00

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軟,《內功經》上叫「氣調而勻,勁松而緊」,「松肩以出勁」,是說出勁之時,肩井穴用極柔之意鬆開,勁力才能暢通無阻。

練功與脊柱的關係

2020-03-01T18:12:25+00:00

以我自己的習拳經驗,一些人水平不高的原因,我覺得就兩點:一是忽視基本功和功力的訓練,二是確實是悟性不好。

習武必經之四大步:訓練、歷練、體悟、頓悟

2020-02-22T04:06:19+00:00

學習推手的人若能懂得一點人體運動力學原理,對於解決在推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力量、如何避免做「吃力不討好」的無用功,以及如何進行攻守才能合乎力學原理等等問題,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真正的內家拳,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將大成

2020-01-28T14:44:16+00:00

內家拳論講,形如搏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今天為大家精選幾張代表性的圖片,能不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全看個人天賦了。 邁步如貓行 四兩撥千斤螺旋彈抖勁抱中守一散手一招制敵綿里針—貓拳大松大柔聽化拿發定點發放輕靈❈小編語:貓的動作輕快靈活,講究整體配合,用意不用力,盡得內家拳之真意。

古今中外實戰不傳之密

2020-03-01T20:17:42+00:00

第二節 古今中外打鬥不傳之密 世界上沒有一用就靈的絕招,也沒有看了就會的原則,武術是一門實踐的學問,知道不等於會用,會用不等於能打。

一位練武多年的高人道出習武要訣

2020-03-05T02:16:02+00:00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無窮。 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勁就好比一個網兜,將一堆散桔子似的人體拎起來砸出去,打出超出體重的力量。

高人道出了練習太極拳的精髓

2020-03-05T10:56:49+00:00

未有理論之前,身法要領全憑身教意會,後來才逐漸形成文字,各人對文字的理解不同,於是就有不同的表述,但有師承得真傳之人,所表現出的身法形態幾乎是一樣的,因為這是代代身教而心領神會傳承下來的,不是看兩本拳譜就比葫蘆畫瓢作出來的樣子。

太極拳小架子與「十字訣」要領——吳圖南

2020-01-08T23:55:32+00:00

它是楊祿禪先生和楊班侯先生這爺倆經常研究招功、勁功、松功、氣功等功法,在招功中,他們研究到讓每個動作都輕靈奇巧,中正圓活,而自然地把對方制服住。

一力降十會,看看古人是怎樣練力量的

2020-05-08T00:55:09+00:00

力量,是健身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古人也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力量的重要性,所以形容一個人厲害與不厲害,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輕功高強、刀法嚴密,而是力量怎麼樣,比如「力大無窮」、「力能扛鼎」、「手無縛雞之力」等等,都是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