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愛吃什麼?這四種食物比較特殊

2020-03-03T05:12:46+00:00

即使知道柿霜糖可以作藥用,魯迅還是忍不住吃了又吃,把這朋友送的糖吃了許多:"景宋說這是河南一處什麼地方的名產,是用柿霜做成的;性涼,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瘡之類,用這一搽,便會好……可惜到他說明的時候,我已經吃了一大半了。連忙將所余的收起,豫備將來嘴角上生瘡的時候,好用這來搽。夜間,又

如何理解王國維的"隔"與"不隔"?

2020-03-02T21:37:17+00:00

"隔"是難以有具象的感受,很依賴讀者個人的閱讀素質,而"隔"的作品是非常具有"私人化"的寫作特點,雖然闡述比較共性的感情但是援引的實例確確實實是比較"個人"的,往往呈現出晦澀難懂,跳躍性大的特點。詩中李商隱、李金髮,詞中吳夢窗當屬"隔"的代表。而"不隔"很顯然與"不隔"相對。用《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何只有"情人眼裡出西施"一說

2020-03-07T00:22:43+00:00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人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波斯作家薩迪說:"凡是心中所喜歡的,看起來總是最美。"如今看來,確是如此了。

金庸小說為什麼有濃重的"江南情結"?

2020-02-12T15:46:35+00:00

金庸創作了十五部長篇小說,大部分小說中都有過對江南的描寫或與江南有聯繫,《神鵰俠侶》開始的地方就是在江南,作者開篇就寫到"江南多水,小船在碧琉璃般的湖面上滑過。"《倚天屠龍記》開頭便是"正是暮春三月,江南海隅。一路上桃紅柳綠,春色正濃。"《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家也是在江南一帶,

「積貧積弱」的宋朝?從衣食住行解讀,宋朝真正精緻而細碎的生活

2020-04-28T02:28:20+00:00

張邦煒教授曾如是感喟:"從前人們往往一提到漢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講到宋代,就貶就抑:積貧積弱。"誠然,大漢威武有力,雖遠必誅;大唐萬朝來國,唯我獨尊;宋朝卻非也,因其起於陳橋兵變而杯酒釋兵權,進而重文輕武,以致於終宋一代,一直強敵環伺,期間更出現了靖康之恥。

從《傷逝》到《漆黑的羽毛》:作家如何書寫愛情

2020-04-27T16:55:10+00:00

愛情與死亡是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兩大主題,二者常被認為最能體現人的自由意志之所在。古今中外,能寫好愛情的作家不在少數,能寫出真正自由愛情的卻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文本通過愛情悲劇而表現自由之不可得。如西方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瑪格麗特.

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第五元素」,與愛倫坡有什麼關係?

2020-04-21T00:40:19+00:00

月亮以下的世界,由風、水、火、地四種元素構成,有生有滅,只會做低級的直線運動,是物質的世界;然而,在月亮以上,世界是由第五元素構成的,永恆不滅,萬古長青,做著高貴的圓周運動,那是一個"詩一般的世界"。

能讓皇帝寫下悼文的詩人屈指可數,白居易的這首詩為何獲此殊榮?

2020-03-28T07:18:10+00:00

提起白居易,這位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我們能想到他《錢塘湖春行》中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賣炭翁》中的"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張愛玲的文章為何「刺眼」?解析她的獨特色彩和「張氏比喻"

2020-05-13T20:31:57+00:00

張愛玲曾在她的《自己的文章》 中說:" 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 更喜歡蒼涼。 壯烈只有力, 沒有美, 似乎缺乏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 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

有"陶淵明情結"的蘇軾,為何沒有真正歸隱?

2020-02-29T17:37:22+00:00

在中國歷史上,蘇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士大夫,他和藹可親、幽默機智,正如他對弟弟說:"吾上可配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同時,蘇軾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文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書法家,《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他也是新

"想要飛,卻總覺得會掉下來"——北方孤獨天空下的蕭紅

2020-03-14T19:44:09+00:00

蕭紅,她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八歲那年,生母因感染霍亂去世,父親再娶;十八歲那年,疼愛她的祖父去世,她對這個家庭再沒有任何感情和留戀;十九歲初中畢業,不顧家庭反對出走北平;二十一歲那年,結識蕭軍;二十五歲,與蕭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為求得解脫

為什麼我國文學作品中桃花常與「愛情」、「仙境」有關?

2020-03-01T04:17:10+00:00

"輕紅拖裳,欲奔明月。蝶散蜂寂,當閨脈脈,又若妲已,未聞裂帛。或開故楚,艷艷春曙,又若神女,見。或臨廣筵,或當高會,又若韓娥,將歌。微動輕風,婆娑暖紅,又若飛燕,舞於掌中。半沾斜吹,或動或止,又若文姬,將賦而思。豐葺旖旎,互交遞倚,又若麗華,侍宴初醉。狂風猛雨,一陣紅去,又若褒姒

為什麼說「身為文人的吳承恩,不曾寫過小說《西遊記》」?

2020-03-31T18:15:39+00:00

對比較早的《永樂大典》所收《西遊記·夢斬涇河龍》與稍晚的百回本《西遊記》相關回目,會發現前者內容簡略,裡面的方言都源於蘇北地區,後者則不僅在情節上有所改寫和擴充,而且加入了吳語。

"李杜優劣論",這位中唐詩人究竟為何要揚杜抑李?

2020-02-26T01:36:20+00:00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提起唐代,詩歌是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峰,而"李杜"則是這座高峰上的雙子星。元稹是第一個將李杜並稱的人,在元稹以前杜甫的地位並不如李白,眾所周知,杜甫是李白的迷弟,但李白的偶像是孟浩然,如李白曾寫:"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問題在於元稹不僅將杜甫與久負盛名的李白

文學史上的黃藥師——詞人朱敦儒

2020-02-13T11:21:59+00:00

黃藥師是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里《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重要人物,他是黃蓉的父親,與洪七公、歐陽鋒等人齊名,江湖上人稱"東邪"。

《金瓶梅》和《紅樓夢》:情愛開出的雙生花

2020-02-11T14:22:08+00:00

《金瓶梅》是世情小說之起端,《紅樓夢》是世情小說的巔峰,由此二書可謂同源。二者一反一正,一宣洩一克制,一欲一純,如並蒂的雙姝,悉屬情愛一脈,且看前人評語:以脂硯齋評《紅樓夢》"深得《金瓶梅》壼奧";天目山樵《儒林外史評》云:"近世演義者,如《紅樓夢》實出《金瓶 梅》,其陷溺人心則

《金瓶梅》與《紅樓夢》有什麼關係?

2020-02-11T16:08:55+00:00

《金瓶梅》是世情小說之起端,《紅樓夢》是世情小說的巔峰,由此二書可謂同源。二者一反一正,一宣洩一克制,一欲一純,如並蒂的雙姝,悉屬情愛一脈,且看前人評語:以脂硯齋評《紅樓夢》"深得《金瓶梅》壼奧";天目山樵《儒林外史評》云:"近世演義者,如《紅樓夢》實出《金瓶 梅》,其陷溺人心則

"奉官守儒"亦有清狂之氣——論詩聖杜甫的儒者之"狂"

2020-03-05T03:28:06+00:00

在中國人的傳統認知中,杜甫與李白共同構成了唐詩中的兩座高峰,"開元、天寶間,擇優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鬱。"李白是詩仙,其形象是自由豪放、飄逸洒脫的"謫仙人",而提起杜甫,不由得浮現出一位滿面憂愁、奔波多難的詩人。

一部《清平樂》:觀宋仁宗與他的文人天團

2020-05-03T19:26:37+00:00

電視劇《清平樂》以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為主線,中間不免貫穿著論證激烈的朝堂局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仁宗的朝堂上,我們看到的更多是那些不僅在政壇上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是北宋文壇的旗幟性人物,詞壇大家官居宰相的晏殊、為人耿直三次被貶的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歐陽修,還有"三蘇"蘇洵、蘇軾

《史記》到底該怎麼讀?(普通讀者、文學相關讀者、研究者…)

2020-02-10T15:58:18+00:00

通過筆者的分析整理,試將這些方法分別概括為"考證法",即將《史記》中後人續補竄亂的部分進行嚴密考證,使用"凡可疑者,以朱線圍之,俾勿與原本相混,庶幾漸還史公之真面目"等途徑將文本中的存疑處一一標註出來,並積極尋求答案;"史書互鑒法",即結合其他史書"將漢以前之本紀、世家、年表全部

由死觀生:中國文學中有名的悼亡詩詞有哪些,有何價值?

2020-06-25T16:32:44+00:00

悼亡詩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流傳久遠的一種詩歌形式,它主要通過敘事、憶舊來懷人、寄情。西方美學家喬治桑塔耶那在《美感》中說:「一個有真正審美知覺的民族,創造出傳統的形式,通過代代傳頌意味深長的固定主題,表達出生活中樸素的哀怨情懷。

初唐四傑在唐代詩歌史上的地位怎樣?杜甫為什麼對他們很推崇?

2020-07-15T00:23:55+00:00

這不禁讓人思考,初唐四傑在唐代詩歌史上地位究竟如何,為何能夠獲得這麼高的評價呢?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四傑的送別詩中最有名的一首,離別之際,雖有不舍,但又何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男兒當志在四方,與友人共勉,情思壯闊。

文如其人:楊絳散文的和諧淡然之美

2020-06-14T10:24:15+00:00

雖留學英倫,終身從事外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楊絳的散文卻表現出一種淡然的和諧之美,在中國現代散文中獨樹一幟,真誠而從容地打動著讀者。

《紅樓夢》中林黛玉為什麼能成為「金陵十二釵」之首?

2020-06-13T12:28:04+00:00

「金陵十二釵」是對《紅樓夢》中以林黛玉,薛寶釵為首,依次為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等,共十二位風靈神秀的女性的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