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後,身體最怕的六件事!(千萬要注意!)

2020-05-12T19:51:56+00:00

現在已過立夏節氣,這代表著夏天要來了,但是入夏身體最怕的6件事,你了解嗎?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後果。

睡前這樣趴10分鐘,好似跑步1小時!每天一次,延壽數年

2020-06-13T04:00:02+00:00

其實瑜伽有些動作特別適合中老年朋友,大到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影響生命安全的疾病,小到鼻竇炎、慢性胃炎、貧血、腰肩疼痛等生活中的常見不適,都可以通過練習瑜伽得到緩解甚至治癒,如此功效讓瑜伽風靡全球~

5種菜果是「濕氣菜」、「濕氣果」,越吃濕氣越重

2020-06-13T04:25:15+00:00

復工、上網課有好一陣子了,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整個人疲倦無力、睡醒了也沒精神、一工作學習就容易犯困、不願意活動、胃口不太好…

夏天身體最怕6件事,多少人敗在了第四件上

2020-06-13T04:23:49+00:00

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並引發各類眼疾。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脾陰、胃陰不相同,臨床診療需分清

2020-06-13T04:21:47+00:00

導讀:脾胃互為表里,關係密切,但是脾陰和胃陰可不是一回事,需要詳細區分,臨床治療才能少出差錯。著重養陰和營、滋養脾陰,此所謂「欲令脾實,宜甘宜淡」之法也,因脾陰不足,甘能補之,脾惡濕濁,淡能滲之,甘淡合用,寓補於瀉,陰中潛化,補而不膩。

汗才是夏天最好的保養品!學會6招健康出汗,勝過吃藥一堆

2020-06-13T04:01:09+00:00

每天上午 9~10 點和下午 4~5 點,曬 15 分鐘左右太陽,並做一些簡單的舒展運動,能使身體能量逐漸被激活。

人到中年,為什麼容易發福長胖、大肚腩?

2020-06-13T04:01:57+00:00

人到中年後,精力衰退,或者因為房事過多,或者工作壓力大,支出過多,腎虛了。中醫的理論,脾主運化,所以脾虛就導致消化能力下降,新陳代謝變慢,吃下的食物就容易堆積在身體里排不出去,大肚腩和一圈圈輪胎就這樣在腰間長出來了。

西紅柿的最佳搭配不是雞蛋,夏天吃護血管、降血壓

2020-06-13T04:01:20+00:00

天氣越來越熱了,不僅雨水多,濕氣也越來越重,讓人感覺身體不適,吃飯也沒有胃口。但是專家告訴我們,西紅柿里含有大量果膠,容易與胃酸反應,早上起來就吃涼西紅柿,對胃部是有刺激的,所以不建議大家早上空腹吃。

每天學一味中藥,金果欖

2020-06-13T04:22:41+00:00

金苦欖、金古欖、金牛膽、銅秤錘、金銀袋、青牛膽、金獅藤。塊根卵圓形、橢圓形、腎形或圓形,常數個相連,表皮土黃色。

常見疾病和症狀的應急點穴療法

2020-06-13T04:02:46+00:00

普通人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一點穴位按壓的常識,可以在家中進行自我保健,也可以對一些急症進行臨時處理。下面介紹一些常見疾病和症狀的應急點穴療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部位一旦凸起,壽命開始倒計時

2020-06-03T20:52:45+00:00

——這個部位就是大椎穴,它一旦凸起,意味著心腦血管壽命開始倒計時,為什麼呢?大椎穴,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椎穴不通,會堵塞七條經絡:

一切慢性病都可在腹部找到阻滯點(硬塊、痛點),揉臍一個月試試

2020-06-03T20:48:08+00:00

氣血是構人體的主要物質,故氣血俱要,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氣對人生更為重要,因為它是人體臟腑活動、血液循環,津液輸布,吐故納新,新陳代謝的動力。

先醒脾,再補陽,不怕喝水都胖了

2020-05-26T05:48:33+00:00

01有人說,我喝水都胖,吃的也不多,也不油膩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滋補脾腎陽氣是當務之急。陽氣充足,自然有能力運化痰濕。其中,補脾陽尤為重要。不過,在補陽之前,我們要首先醒脾。其實,虛胖的人,脾仿佛被一層面紗遮蓋。如果這層面紗不除,吃再多的東西,也無法被人體高效吸收和利用。

它被譽為「五穀之王」,通便養胃降三高!泡茶烙餅是一絕

2020-05-12T19:50:24+00:00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樣,有著「五穀之王」的美譽,特別養人!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記住這6點,養好胃

2020-05-17T14:11:24+00:00

生活越來越好,可腸胃卻越來越差;空有一個吃貨的心,卻沒有一個吃貨的胃。如今,慢性胃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當代年輕人,大多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一日三餐不規律:早飯不吃、午飯亂吃、晚飯大吃,喜好生冷和油炸食物,或者經常吃外賣和一些不健康的零食……久而久之,胃病就會悄悄找上門。

十分鐘通氣血,每天1次,緩解腰酸背痛!(動圖指導)

2020-05-12T07:08:03+00:00

手掌朝下,抓住毛巾兩端,慢慢地抬起雙臂,舉過頭頂,繼續往後背,直到你的極限。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儘量往地上貼,腰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向地板振動。

胃不好,這些水果少吃、這個穴位必知

2020-05-12T04:47:54+00:00

尤其是有胃病的人,最好少吃這6種水果食物。但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朱欣佚副主任醫師提醒:獼猴桃屬寒性,過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會產生腹痛、腹瀉等症狀。

你不是懶,而是身體太虛了

2020-05-12T19:29:10+00:00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很「懶」:往沙發上一坐就不想動,甚至在床上躺一整天,平時總是沒精打采,說話有氣無力,稍微干點活就累得不行…

長夏養脾祛濕的九個要點,做好這些體內病氣掃光光

2020-06-13T04:23:10+00:00

因此如何健脾補脾,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於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具體做法,「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鹽,不加任何東西,把粥吃光即可。

不管何種失眠,這樣拍拍,就好了

2020-05-12T21:39:11+00:00

心膽氣虛:虛煩不寐,躁擾不寧,膽怯心悸,氣短自汗,舌淡,脈弦細。肝火擾心:不寐多夢,急躁易怒,甚至徹夜不眠,伴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乾而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最能補氣血的食材排行榜來了

2020-05-12T19:51:13+00:00

「凡是女人病,皆是氣血虛。人以氣血為本,所以人最怕氣血不足。且葡萄乾富含鐵,上班的女性不妨每天吃一小把葡萄乾,可以緩解手腳冰冷、腰痛、貧血、低血糖等現象,提高免疫力。

艾灸的鐵規,請一定要知曉

2020-06-04T21:12:28+00:00

關於艾灸的文章發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則,大家在日常中還是會忽略,也還有人不明白,所以有必要挑一些重點再提醒一下:

《人體器官衰老時間表》別等壞了再去養!送你一套全身保鮮秘訣

2020-06-13T21:56:53+00:00

我們出生時神經細胞數量達到 1000 億個左右,20 歲我們的大腦達到巔峰,之後便開始慢慢衰老。到了 40 歲開始以每天 1 萬個的速度遞減,從而對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

認識陽氣,就明白養生保健和治病

2020-05-26T09:44:00+00:00

愚夫按:此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建議有緣者反覆閱讀,認識陽氣,就明白養生保健和治病的大方向,就能深刻理解古人說的「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五味藥引火下行,搞定上火引發的咽乾咽痛、牙齦腫痛、失眠咳嗽

2020-05-14T15:01:06+00:00

01最近有很多朋友嗓子干癢,微痛。這就是虛火上炎引發的。哪裡的虛火?腎裡面的虛火。為何開春的時候虛火容易冒出來呢?因為肝腎同源,腎水虧虛,肝失滋養,肝膽相火勢必隨腎中龍火上燔,繼而出現虛火上炎的各種症候。

世上最好的養生,就兩個字

2020-05-12T04:45:07+00:00

據中國老年學會調查,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改善占8%、氣候條件占7%,其餘60%則取決於老人自己。

別把關節疼痛不當回事,重則致殘!這種病尤其偏愛女性

2020-06-13T21:55:03+00:00

有一種病,起初的疼痛僵硬總不被人在意,但往往隨著天氣變化而加劇,一患上就如影隨形。在我國,女性的患病率高於男性,男女之比為 1:4,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其發病率明顯高於同齡男性。

水果到底能不能吃?中醫有個大原則

2020-05-16T21:12:58+00:00

她說她之前胃很好,後來一直堅持西方科學的營養學,每天吃很多水果,喝很多果汁。到底水果應該怎麼吃呢?在《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曾講道:「毒藥攻邪,五穀為食,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我的血型是A型,老公是B型,怎么兒子的血型成了O型

2020-05-22T22:18:49+00:00

不少剛生完孩子的父母,心中大多都有一個疑問,但有時候想問卻又問不出口:我的血型是A型,我老公是B型,為什麼我兒子的血型是O型?

午睡是門「技術活」,科學家實驗揭秘最佳午休時長

2020-06-03T20:50:08+00:00

2014年,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網站收錄的一項研究表明,夜間和白天的睡眠同樣能讓人鞏固記憶,記住兩個不相關的詞語。這說明,午睡也有讓人大腦得到休息和恢復的功能,並提高人的記憶力,幫助人們記住複雜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