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笛手的中肯建議(四)

2019-12-30T11:25:42+00:00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T:是的,我演奏過多次。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你美妙的手指技術受到長笛界許多人的欽佩。是否請你向年輕演奏者介紹一下如何去掌握良好的技術?L:當然全靠大量的手指練習。凡是你在練習書里能找到的音階、練習曲都要去練。音階練習,例如小三度模進就非常好。

華格納的葬禮輓歌,賞布魯克納《E大調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

2020-03-05T04:42:28+00:00

這並不是孤證,羅馬尼亞指揮家切利比達克也同屬這樣的類型,我們在《指揮篇里聊指揮》專題中第一個介紹了就是老切利——年輕時,與卡拉揚競爭柏林愛樂指揮失敗後,便一生遠走世界;直到晚年重返柏林愛樂舞台一戰封神,去世後更有人推崇他超越卡拉揚,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

史翠珊,與施瓦茨科夫一樣(二)

2020-01-27T02:26:49+00:00

對於史翠珊,我一直有個很私人化的幻想,她最出色的唱片都誕生在化妝間,想像著她正在狹小的空間裡排演曲目——估計有預先錄好的樂隊混音,只要播放伴奏錄音就行——扮演著一個又一個角色,嘗試各種即興台詞的可能,對著鏡中的自己做怪相、扮鬼臉,胡亂連接著不同元素,找出新的表達樣本。

尋找佩圖拉·克拉克(一)

2020-01-22T09:36:20+00:00

這張唱片得到大多數電台DJ推崇,歌手是佩圖拉·克拉克,作曲、指揮為托尼·海奇我試圖將自己的駕駛速度與兩個轉播設備的間隔保持協調一致,這樣便能最大可能聽到整張唱片,了解它。

不勝人生一場醉,賞格林卡《鋼琴三重奏「悲愴」》第三樂章

2020-03-09T05:35:21+00:00

「悲愴」是作曲家們鍾愛的主題,最有名的自然是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Op.13,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天鵝之歌」:《B小調第六交響曲》。

「臨老何人與唱歌」,賞聽卡爾·魯維《A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2020-02-13T02:56:02+00:00

好比貝多芬的《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哪怕從來沒聽過,只要小提琴奏響第一個樂句,眼前就是春色滿園,真好比「魚躍青池滿,鶯吟綠樹低」。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二)

2019-12-30T07:54:25+00:00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二)T:一個學生們每天應練習多長時間?L:這要看每個學生的天賦如何。初學時,我認為一個學生每天必須嚴格訓練一個小時,這是不算多的。假如學生想成為一名職業演奏者,每天要練習三、四個小時才好,這是沒有限制的。T:換句話說,一天一個小時是最低要求。

給長笛手的中肯建議(五)

2019-12-30T09:30:01+00:00

也許最好的一本,也是最難買到的一本書是匡茨寫的《橫笛演奏藝術》了,它於1752年在法國出版,有德文第二版譯本,卻沒有法文譯本;這本書里有許多修飾樂句的例子,在每一首奏鳴曲中,匡茨都給予一個如何修飾的指示。

尋找佩圖拉·克拉克(三)

2020-01-22T20:02:43+00:00

外貌、身姿,小心謹慎的旋轉,當然最重要的是聲音,都絕對忠誠於這段偉大的詩歌。人們並不覺得有過延長音記號,這點與她的前輩喬治亞·吉布斯截然不同,喬治亞的顫音如粉筆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神經上毫無遮掩地敲打書寫,留下吱吱作響的摩擦。

給長笛手的中肯建議(二)

2019-12-30T07:54:09+00:00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二)T:一個學生們每天應練習多長時間?L:這要看每個學生的天賦如何。初學時,我認為一個學生每天必須嚴格訓練一個小時,這是不算多的。假如學生想成為一名職業演奏者,每天要練習三、四個小時才好,這是沒有限制的。T:換句話說,一天一個小時是最低要求。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

2019-12-30T06:47:43+00:00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這次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對話,由拉姆帕爾的好友與同事馬克·托馬斯引導進行。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

2019-12-30T11:25:49+00:00

同吉恩-皮埃爾·拉姆帕爾的一次討論T:是的,我演奏過多次。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你美妙的手指技術受到長笛界許多人的欽佩。是否請你向年輕演奏者介紹一下如何去掌握良好的技術?L:當然全靠大量的手指練習。凡是你在練習書里能找到的音階、練習曲都要去練。音階練習,例如小三度模進就非常好。

「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多布爾津斯基《G小調夜曲》

2020-02-12T09:35:36+00:00

這是一套值得品茗的專輯,原因有二:其一,四張專輯中,包括兩張蕭邦,一張約翰·費爾德,以及一張同時代作曲家的夜曲。

樂海拾「遺」

2020-02-27T22:29:26+00:00

藝術的壁壘在於一個「外」字——弦外聲、畫外音,都是要你突破形式的束縛,晉升更高層面去領悟打破壁壘後的情感表達。前幾日,我們介紹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提到了《走出非洲》,為此專門重溫了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分有餘的電影,裡面梅姨的那句畫外台詞是這樣說的:「他連狩獵都要

史翠珊,與施瓦茨科夫一樣(三)

2020-01-27T18:35:14+00:00

這同時是一站式表演,期間史翠珊呈現了男童合唱般純真無邪的聲線,猶如反覆撥出或插入管風琴上的8英寸音律音栓。

尋找佩圖拉·克拉克(二)

2020-01-22T06:01:25+00:00

《我是誰》曾是佩圖拉·克拉克奠定其在美職業生涯的第四部作品。此外,《我是誰》意在傳遞一種觀念:佩圖拉可能會在個人音色及音域領域做出妥協,但對於主題與情緒,她從不接受任何條條框框。

「猶恐相逢是夢中」,賞埃里希·康格爾特《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2020-02-29T16:28:55+00:00

其中一個主題來自電影《Princeand the Pauper》,這是印有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風格的樂段,很可能是作曲家的故鄉給這部協奏曲打上的烙印。

史翠珊,與施瓦茨科夫一樣(一)

2020-01-27T17:00:02+00:00

我是個史翠珊控,對此毫不隱諱。可能除了伊莉莎白·施瓦茨科夫,沒有哪位歌手能呈現如此有洞察力的藝術詮釋了——她給予我莫大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