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房價之困

胡景暉 發佈 2021-08-03T08:13:19.137439+00:00

1990年代,香港的大學畢業生起薪大約是23000港幣,現在可能仍僅有28000港幣,而房價在這三十年間卻上漲了十幾倍。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青年人在香港失去了希望。

1990年代,香港的大學畢業生起薪大約是23000港幣,現在可能仍僅有28000港幣,而房價在這三十年間卻上漲了十幾倍。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青年人在香港失去了希望。香港的問題很大程度來源於房地產,由於四大家族通過房地產對香港經濟的掌控,即便政府支持其他產業發展,年輕人想進入新的行業,也沒有更多的機會。

據相關報導,深圳房價收入比已經逼近香港,儘管絕對房價沒有香港高,但由於高房價已經導致產業外遷,實際上中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都已經超過了國際警戒線。11月11日,深圳又率先調整豪宅線,深圳容積率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下的房子為普通住宅,滿兩年可免增值稅,導致購房中契稅、增值稅的變化,減低了收稅標準;二套房房貸利率也悄悄鬆綁,這讓人憂慮深圳會成為第二個香港,造成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產,造成產業外遷、人才流失。

北京、上海的調控還是很明顯的,但深圳的新房、二手房在一路高歌猛進,月度環比超過1%,全年累計增長將在10%~20%。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是宏偉的,可以涵蓋所有大灣區的經濟結構亮點,舊金山灣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紐約灣區的金融,東京灣區的高端製造業,唯一擔憂的就是房價和房租的快速上漲。

美國舊金山灣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因為舊金山灣區的房價過高開始向北遷往西雅圖,IT產業開始向南遷往達拉斯,紐約灣區和東京灣區的房價相對較低,這些灣區的發展都受到高房價的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呈現出高房價帶來的負面效應,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香港70%的土地是沒有經過開發的,香港為了保持一個土地的財政收入是嚴格的控制住了土地的供應,香港有70%可供居住的面積仍然沒有進入市場。如果這70%中放一半出來,那現有的香港的房價基本上就腰斬,所以加大供應是有效抑制房價的手段。

以及通過供應分層,做到高端有市場,低端有保障,為一些年輕人、創業者、收入不高的人,解決住房問題,讓他們留有希望;把區域做大,讓產業、人口在更大的範圍布局,稀釋掉深圳過於密集的需求。積極發展租賃市場,將租賃住房配建到園區和特定的人群,解決實際的需求。

中國的一個事實就是經濟還沒起來,房價就先一路高歌猛進,房價不能靠市場的大進大出,這往往造成很多資源浪費、產業動盪,給經濟增長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

胡景暉表示,通過產業、人口布局儘可能讓產業均衡化,可以緩解很多城市過度密集的高房價問題。讓更多的勞動者享受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就需要從規劃統籌生產力要素、居住需求、交通建設等疏散城市居住壓力,規劃人口、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布局,重視發展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讓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人口、房價之間的均衡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