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中國有一戰役上榜

話說中國歷史故事 發佈 2021-08-03T09:31:19.015036+00:00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在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湧現出無數的英雄故事,,創造出了許多經典的戰役,經典的作戰技巧。其中以下四大戰役最為經典!

第一、史達林格勒會戰。

二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中國有一戰役上榜

史達林格勒會戰是納粹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範圍看,史達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一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但史達林格勒戰役並沒有讓德軍完全失去主動權(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的庫爾斯克戰役才讓德軍完全失去主動權)。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以上,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二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中國有一戰役上榜

第二、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的一場對攻戰役,在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也創下兩個紀錄就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意圖通過對蘇軍造成大量傷亡從而全面奪回戰略主動權,因希特勒的阻撓使得對蘇軍發動進攻的時間不斷延後,蘇軍事先已獲取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建立三道縱深梯次防禦線。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掌握有限的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戰略進攻的時間和地點;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並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東部戰線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關鍵轉折點。

二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中國有一戰役上榜

第三、基輔包圍戰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德軍不宣而戰,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德軍在波蘭和西歐已經運用純熟的閃擊戰又一次大顯威風,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進行了幾次大的圍殲戰,將蘇軍主力部隊大批大批地消滅。而蘇軍缺乏準備,指揮笨拙,兵敗如山倒,被俘的人數常常以數十萬計。這種一邊倒的情況在9月達到了頂峰,在規模浩大的基輔合圍戰中,蘇聯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

此戰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餘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軍損失約70萬人,有665000人被俘,德軍擊毀或繳獲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可謂戰果輝煌。德軍已損失10萬餘人。蘇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史達林戰略上指揮失誤。史達林剛愎自用,屢拒部下的正確見議最終遭到慘敗。蘇軍在此戰的失敗,使南部戰線陷於崩潰。但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鬥爭,對打破德軍的「閃擊戰」計劃起了重要作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龐大兵力用於突擊西南方面軍翼側,使德軍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進攻受到了遲滯。這樣,蘇軍統帥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龐大的戰略預備隊,從而對勝利完成莫斯科會戰具有決定性意義。德軍在此戰的得失正如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所言:「就基輔包圍戰本身而論,實在可以算是一次極大的成功。對德軍而言,也可算是一個空前的傑作。從戰略方面來說,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敵人反攻的威脅,然後再來進攻莫斯科。此外,由於俄軍數量龐大,但卻比較缺乏機動性,所以這種戰略遂更顯得有利。德軍可以分別把兵力先後集中在不同的地區之內,而輪流產生幾個決定性的戰果。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準備。」德軍贏得了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戰爭史上最大的戰爭。

二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中國有一戰役上榜

第四、武漢會戰

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戰場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大小戰鬥數百次,歷時4個半月,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並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戰。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平漢、粵漢鐵路的交會點。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部分機構由南京遷至武漢後,該地實際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47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00萬人。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加緊構築工事,進行防禦準備。

為了進行武漢作戰,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的兵力。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共9個師的兵力,約25萬餘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共有各型艦艇約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讚、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台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