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緊急通知:流感高發,加強中小學、幼托等重點場所流感防控

中國教育在線西北站 發佈 2021-08-03T09:32:48.274030+00:00

冬天最怕啥?對於當爸媽的那必須是——娃生病!

冬天最怕啥?

對於當爸媽的

那必須是——娃生病!

近來氣溫三連降

霧霾天時空氣不好

進入流感高發季

很多小朋友都病倒了

各大醫院兒科門診患兒較多

西安多個醫院的就診大廳

小患者們絡繹不絕

醫護人員們緊張工作中

西安兒童醫院的一位患者家長說早上7點挂號

中午11點還沒看上

而西北婦幼的兒科門診也需要排隊6到7個小時

國家發文:流行性感冒防控部署展開

11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發布《關於做好今冬明春流行性感冒醫療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制訂流感醫療工作分級預案,加強流感疫情監測;醫療機構要充實臨床一線醫療力量,加強藥品和物資儲備,確保流感醫療救治工作有序開展。

陝西省衛生健康委、陝西省教育廳召開流感防控聯席會議,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流感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控意識;統籌醫療資源,做好醫療服務安排。

流感起病急、傳染性強,每年約有90%以上的流感暴發疫情發生於托幼機構、中小學校。各級教育部門要根據當地流感疫情形勢,及時向各級學校、托幼機構發布預警信息。各級學校、托幼機構要嚴格落實晨檢和缺勤缺課登記報告制度,持續推進學生流感疫苗接種工作,提高我省學生群體流感疫苗免疫覆蓋率。

各級疾控機構要加強流感疾病監測力度,一旦發生流感疫情,要迅速採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全省18家哨點醫院和11家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要進一步提高監測強度和頻次,增加標本採集和檢測數量,一旦發現可疑病例,要及時向同級衛生健康部門和上級疾控中心報告。

記者採訪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感染門診主任楊亞榮。楊主任說,流感作為一個傳染性疾病,它的表現就是全身症狀比較重,局部症狀比較輕發燒、肌肉酸痛的症狀比較明顯,孩子精神比較差。呼吸道的咳嗽、流鼻涕相對來說比較輕微。老人和兒童等高危人群的抵抗力相對較弱,需注意做好防範。

陝西省流感高發季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其中11月至1月流感發病率在全年中處於最高水平。

學校和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內人群密集,易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因此這些單位要加強健康監測、做好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工作,發現疫情應及時上報,並在縣區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做好疫情防控。流感樣症狀患者不要帶病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什麼是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別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的潛伏期通常為1-3天,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腸不適。

老年人、兒童、孕婦以及患有慢性病者感染流感後症狀較重,流感也可能使原有基礎性疾病的病情加重。

流感傳播途徑傳播

1.流感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2.亦可通過接觸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再接觸口鼻而染病。

如何預防流感?

接種流感疫苗

在流感的流行高發季節,只要尚未感染流感病毒,都可通過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或降低感染後的臨床症狀。

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和減緩流感嚴重症狀的重要措施,尤其在5歲及以下嬰幼兒、60歲及以上老年人、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與上述人群有密切接觸的相關人員(如看護人員和醫護人員)。

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

遠離病毒或降低可能接觸的病毒密度,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髒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出門在外要儘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儘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霧天外出可戴口罩。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和清新。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讓陽光射進室內,陽光中的紫外線還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增強機體抵抗力

避免受涼,及時增添衣物,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充足。生活不規律易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鍛鍊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但霧天儘可能不要晨練,因為濃霧中不僅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且水汽較多,會影響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

均衡飲食 補充營養

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肌體免疫功能。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

冬季氣候乾燥,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注意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凈化內環境。

早發現 早治療

當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並進行流感病原學檢測,及早發現、確診流感或人感染禽流感,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即耽誤了自己,又可能影響他人。

流感疫苗應該何時接種?

由於流感病毒易發生抗原變異,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種才能獲得有效保護。

監測結果顯示,我省流感流行期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因此建議我省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為每年9-10月,在流感的流行高發季節,只要尚未感染流感病毒,都可通過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或降低感染後的臨床症狀。

疫苗接種禁忌證

對雞蛋或對疫苗中任何一種成分過敏者不宜接種流感疫苗。伴或不伴發熱症狀的輕中度急性疾病患者,建議症狀消退後再接種。具體疫苗產品的禁忌症,應參考產品說明書和醫生的建議。

學校或托幼機構內出現流感樣症狀的患者時應如何處置?

1. 流感樣症狀是指:發熱(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2. 患病兒童佩戴口罩,單獨隔離,避免接觸其他兒童,班主任及時通知家長帶其就醫或回家休息,並及時向校醫匯報班級內發病人數及病情。

3. 散發病例由學校或托幼機構自行處理,患者送醫院就診或居家休息、加強校舍消毒、保持空氣流通、落實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制度。出現聚集性時,應立即向轄區內中小學保健所或縣區疾控中心報告。

學校或托幼機構內發生流感樣病例聚集性疫情時應採取哪些處置措施?

學校或托幼機構發生聚集性疫情後,應及時向縣區疾控中心報告,並在縣區疾控中心指導下,採取以下防控措施:

及時上報疫情信息

落實晨午檢制度,調查了解學生缺勤原因(疾病或症狀信息),每日匯總報告因病缺勤人數,做到傳染病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

應報告的信息包括:發病人數及發病經過、學校(托幼機構)學生和教職工人數、近期學生出勤情況、因病缺勤記錄以及校區衛生狀況等。

認真做好病例管理

發現流感樣病例,應第一時間為其佩戴口罩並實施單獨隔離,避免接觸其他兒童,及時通知家長帶其就醫或回家休息。

和患兒家長溝通,說服家長配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呼吸道標本採集等防控工作,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帶病上學,患病期間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和進入公共場所。

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流感樣症狀消失48小時後方可返校上課。

跟蹤記錄疫情進展

及時追蹤患者的病情進展及轉歸情況,並報告縣區疾控中心。

每日統計新增病例數、累計病例數、痊癒病例數、病例病情進展等情況,按時報告縣區疾控中心。

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感染他人。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衛生整潔,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加強日常開窗通風,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空氣流通。

多喝開水,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適時採取消毒措施

在疫情發生期間,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在疾控中心專業人員指導下,適時採取日常消毒和終末消毒相結合的措施。

積極做好健康教育

開展健康教育,在疫情發生學校和托幼機構可採用網絡、板報、張貼畫、宣傳折頁等形式來宣傳疾病防治知識,提高師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適時進行停課停園

發生疫情的學校和托幼機構應避免組織集體活動。

根據疫情波及範圍和發展趨勢,在流行病學評估的基礎上,學校和托幼機構可採取停課、停園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感冒和流感的病原學關係

人們通常所說的感冒分為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性感冒(FLU)兩種。

普通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的常見病,而流行性感冒即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通常情況下,引起感冒的不同病毒有上百種。常見的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腸道病毒及流感病毒等,而其中4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而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約占20%左右。

感冒的症狀主要不是由不同病毒引起,而是由我們自己的身體反應引起。

既然有那麼多種感冒病毒,為什麼無論哪種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症狀都一樣呢?

其實,當我們感冒時,引起這些痛苦症狀的並不是各不相同的感冒病毒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是軀體對病毒的反應帶來了這些症狀。

當感冒病毒進入人的咽部,並粘附於咽部的腺樣體細胞時,作為反擊,細胞會產生激肽刺激神經纖維,產生乾燥刺癢的感覺。這可能就是感冒最開始的徵兆。隨後,當感染擴散到鼻腔,鼻黏膜的上皮細胞會刺激細胞因子和白細胞,逐漸演變成為身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導致特定抗體的產生。

這種抗體將會保護你,讓因此產生炎性反應的病毒不能再次感染機體。而抗感染的白細胞會火速趕到感染的部位,開始消滅被感染的細胞和入侵的病毒。同時這些細胞還會產生細胞因子,促進機體產生針對某一種特定病毒的抗體,從而防止機體的再次感染。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傳染力有區別

由於普通感冒和流感的症狀都有如發燒、鼻塞、咽紅、咽痛、流鼻涕、打噴嚏、頭痛、嗓子痛等。因此,如果不在流感流行季節、有病例接觸史和病例間相關性的前提下,孤立病例在沒有病原學檢測的支持下診斷為流感是相對不容易的。而且,研究發現普通感冒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傳染,對於鼻病毒引起的、占40%的感冒來說,傳染實際上是極其困難的事情;就算其他病毒導致的感冒,也不是碰個面就傳播了的。

只有流感,才是以傳染為主。流感由空氣傳播,病人近距離咳嗽或者打噴嚏時傳染性極強,手也是傳播流感的一條主要途徑。流感對人群普遍易感,流感不挑人,感染不同的人可能引起的症狀不盡相同。

流感比普通感冒的危害嚴重,而且常被人們忽視

流感和普通感冒對健康成人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但流感的最大危害是針對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以及有高血壓、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礎疾病的人,流感極易引起嬰幼兒、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嚴重的併發症。

流感發病突然,傳染性強,導致短期流行時住院率高,病死率高。流感和肺炎是導致冬春慢性疾病死亡最重要誘因之一, 每年因流感及其併發症死亡的人中有90%是65歲以上老年人。

流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1.流感病毒主要來自人(病人和隱性感染者)、豬、禽類、馬等其他動物,感染人的流感病毒可因種屬和基因變異導致人類發病嚴重程度和流行規模的不同。流感病毒以豬為中間橋樑在人群間、動物間、人群和動物間傳播,並持續存在。

2.人流感的主要傳染來源是流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人感染流感病毒後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約7天)都有傳染性。

3.人群中流感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的(唾液飛沫和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