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無聲勝有聲,林懷民時代的華美謝幕|藝視界

國家大劇院 發佈 2021-08-03T09:41:30.084544+00:00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林懷民:「這是我策劃的最後一台節目,12月31日我就告老還鄉了。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林懷民:

「這是我策劃的最後一台節目,12月31日我就告老還鄉了。」

林懷民在即將從他主持了46年的雲門舞集退休之際,攜手雲門舞集下任藝術總監鄭宗龍,與陶身體劇場創辦人、藝術總監陶冶,組合而成「交換作」,14日至17日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不同風格的舞蹈中撞擊出別樣的身體語彙,帶給觀眾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交流*過程*痕跡

鄭宗龍:交流,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質變,而是埋種。有一天,新鮮奇異的花開了,才意識到是當年埋下的種衍生出來的啊。

陶冶:過程,都是即時,都是當下,會讓你對事物產生嚮往,產生一種堅定的力量。

林懷民:陶冶把雲門的舞者折騰得很慘,一定是留下了痕跡。

傳承*交接*謝幕

林懷民:如果你看到鄭宗龍還有陶冶的作品,會感到,哇,老人們該休息了。

鄭宗龍:我想這是一群人一起舞蹈的時代,因為我喜歡和舞者混在一起,我喜歡和舞者做朋友。

陶冶:我跟宗龍對於編舞的審美與事物想像力很有共通感,但我們一個收,一個放,在收與放中,我們都對創作構建,有著嚴謹追求,並緊扣著藝術觀念的內在關聯。

林懷民:未來不會是「後林懷民時代」,而是「鄭宗龍時代的開始」。

END

通訊員|郭瑩瑩

攝影師|陳俊廷、劉振祥、陶冶、張勝彬、李佳曄、肖一

圖片編輯|李銘陸

微信編輯|陳書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