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一場危機公關,看劉備的真實能力,和曹操不能得天下的原因

朝文社 發佈 2021-08-05T17:35:06.890562+00:00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在漢朝末年的公元194年,在陶謙的徐州地界爆發了震驚天下的「徐州大屠殺」。關於這場大屠殺,不同史書有不同的記載,《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記載:「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在漢朝末年的公元194年,在陶謙的徐州地界爆發了震驚天下的「徐州大屠殺」。

關於這場大屠殺,不同史書有不同的記載,《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記載:「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而《後漢書·劉虞公公孫瓚陶謙列傳》則記載:「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關於徐州大屠殺,無論是「死者萬數」還是「凡殺男女數十萬人」,但最後的結果都是「泗水為之不流」!由此可見,這場徐州大屠殺都血腥的令人髮指。

那麼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是怎麼發生,又怎麼結束的呢?

一、曹嵩之死

這要從曹操的父親說起:曹操的父親叫曹嵩,雖然曹操很有名,但在當年曹嵩的名氣更大,因為他曾擔任東漢的三軍總司令——太尉。當然,能官居高位,曹嵩並不是能力有多強,完全是因為有個好乾爹——大常秋曹騰。

上面有人、手中有權,又恰逢漢末這樣一個「一切錢說了算」的時代,曹嵩的官場追求自然也是「一切向錢看」。如果說老乾爹曹騰讓曹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曹嵩則讓曹家「白玉為堂金做馬」——徹底位列豪門!

舉個例子:公元187年,太尉崔烈被罷免,時任大司農的曹嵩就「捐款」一億錢,成功接任太尉。老鐵們試想:隨隨便便拿出「一個小目標」的人,在今天怎麼也是身價馬雲、許家印那種級別吧?

後來,曹嵩被罷免,便「榮歸」譙縣老家,準備從此逍遙自在、快活一生。

可是曹嵩的兒子曹操,卻是絕不肯苟活性命的「亂世之奸雄」,在董卓之亂時,起兵加入了反董聯軍,更在後來的幾年中越打越猛,後來成功地在兗州站穩了腳跟,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既然兒子有本事,曹嵩便決定——投奔兒子:公元194年,曹嵩帶著嬌妻美妾、綾羅綢緞,屁顛屁顛地直奔山東。可在路上,曹嵩一家卻被殺了。

關於曹嵩一家之死,《三國志》的記載非常簡單——「太祖父嵩……為陶謙所害」,可具體怎麼死的,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後漢書》、《三國志》的記載:徐州牧陶謙怨恨曹操多次攻打徐州,就派數千輕騎去攔截並殺害了曹嵩一家。其二韋曜的《吳書》和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曹嵩家底太厚——有輜重百餘輛,陶謙便派都尉張闓率領兩百騎兵護送。可在護送途中,張闓謀財害命,殺了曹嵩,亡命天涯,從此不知所蹤,而曹嵩並不知情。

在《三國演義》中,採納的正是第二種說法,認為陶謙很無辜,純屬好心卻辦了壞事。

二、徐州危機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對曹操來說,親爹被殺,必須報仇!於是,在同一年,曹操統領大軍,討伐陶謙!

能占據徐州、割據一方,陶謙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一看曹操來了,也是不甘示弱,整軍出戰。但在漢末亂世,能和曹操在戰場上掰腕子的,寥寥無幾。雙方一接戰,陶謙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只好退守郯城(今山東郯城縣)死守(史載「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

眼瞅打不下城高牆厚的郯城,曹操轉回頭開始掃蕩徐州下屬的各個縣城,比如:取慮(今安徽靈璧縣)、雎陵(今江蘇徐州睢寧縣南部)、夏丘(今安徽泗縣)。連老闆陶謙都不是對手,這些小縣城又怎麼擋得住曹操的大軍?曹操幾乎毫不費力,便拿下了這些縣城。

仗是打贏了,可是沒抓住陶謙,在曹操的心中,殺父之仇始終沒有宣洩。在這極端情緒的推動下,曹操下令——屠城,這一聲令下,取慮、雎陵、夏丘的百姓就倒了血霉了——「死者萬數」(《三國志》)或者「凡殺男女數十萬人」(《後漢書》)。這就是震驚天下的「徐州大屠殺」。

可憐,地處東部的徐州,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躲過了黃巾起義的摧殘、逃過了董卓李傕郭汜的蹂躪,更接納了各地流離失所的流民,儼然一副世外桃源,可最終還是躲不過亂世的仇殺。

讀史至此,曹操替父報仇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可是以極端情緒推動「徐州大屠殺」中,這些死者99%都和曹嵩之死沒有一點關係!難道他們的死,只是因為錯生在了徐州這塊大地嗎?而正是這次「徐州大屠殺」,造就了曹操「屠夫」的惡名。

曹操走了,帶著「徐州大屠殺」的血腥,高喊著一聲令人戰慄的聲音——我還會回來的!

果然,沒過多久——同年夏天,曹操又來了,剛剛經歷戰亂、殘破不堪的徐州再一次陷入了危機之中。

三、劉備來了

無奈的陶謙,只能向其他諸侯求援。他求援的對象是公孫瓚,但這個時候,公孫瓚正在北方和袁紹爭得你死我活,便讓自己的小弟田楷和老同學劉備去徐州幫忙。

去徐州幫忙這事,對於田楷和劉備來說,意義完全不同:田楷是不大情願的,因為老大公孫瓚給他的任務是在青州一帶儘可能的牽制袁紹,救援徐州對他來說——干與不干都一樣;可劉備非常興奮——《三國演義》告訴我們此時的劉備已經在黃巾起義中功高蓋世、功勳卓著,而且還上演過三英戰呂布的重頭戲,但那基本都是羅貫中編的,真實的劉備此時一片茫然,他急需建功立業來證明自己。

追求上進是好的,但劉備此時不過是個平原令,滿打滿算也就一千來號雜牌部隊,就這點人——硬鋼曹操?那不是開玩笑,那是找死!

不過劉備就是劉備——人不夠,自己湊!從平原縣趕往徐州,劉備一邊走一邊聚攏難民:來來來,當兵有飯吃!等差不多走到徐州的時候,劉備麾下也聚集了差不多五六千人。

盼星星、盼月亮,田楷和劉備的救援部隊總算到達徐州了,陶謙見到倆人,一看就明白了:真正願意幫忙的只有這耳朵賊大的劉備,田楷那態度擺明了出工不出力。但是,劉備的兵力又太少,於是,陶謙大手一揮——四千丹楊兵送你了。這麼一來,劉備也算湊夠了一萬人。

不但如此,陶謙還很「慷慨」地給劉備「封官許願」——「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這大漢朝的官,都是優質資源啊,給人戴頂高帽,又不會少自己一斤肉,還能讓劉皇叔立刻逼格飆升。不得不感嘆:陶謙真是老奸巨猾!

拿了人家的好處,自然就要替人辦事。飄飄然的劉皇叔決定戰場上找曹阿瞞「開練」。但一上戰場,劉備就發現——這曹阿瞞太猛了,根本不是對手(《三國志》: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而曹操又玩了一次殺戮遊戲:《三國志》載「所過多所殘戮」,意思就是走到哪殺到哪!

本來這一次,曹操是準備吞併徐州勢力,徹底幹掉陶謙、劉備的,可是——曹操的後院卻突然起火了!大本營兗州,此時正在被呂布猛攻,因為曹操把大部隊都帶到徐州報仇,所以此時兗州的兵力非常空虛,老家已經快被呂布打爆了,這種情況下,曹操只能回兵救援!

兩次徐州大戰,兩次大屠殺!第一次殺了好幾萬人(保守估計)——泗水為之不流,第二次則是走到哪殺到哪(春秋筆法),曹操和徐州的仇怨,可結深了!

四、劉備的解決方案

而就在曹操回兵救援兗州的時候,陶謙死了。對於他的死,我們送一聲感慨吧——雖然他這一生機關算盡,但在他的人生盡頭,也算是為了徐州而被折騰死的!

他死後,徐州很自然的落入了劉備的手中——或者我們可以說這本來就是劉皇叔來此幫忙的目的。

但是,此時拿到手的徐州,已經是個徹底的爛攤子:首先,兩次大戰把徐州打得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原本遠離戰火、富足康定的徐州此時已經淪落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其次,劉備作為一個外來戶,能穩定徐州的各方地頭蛇嗎?此外,南方的袁術一直對徐州虎視眈眈,他能甘心情願把自己將要到嘴的肥肉讓給劉備嗎?更何況,曹操隨時都可能捲土重來!

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既打不過曹阿瞞,也不可能向他投降——他和徐州的仇太深了!那麼如何破局呢?劉備想出了一條妙計:向曹操的老大投誠!

那麼,此時曹操的大哥是誰呢?正是袁紹!袁紹不但是曹操的髮小,而且此時還是關東聯軍的盟主,起碼從名義上是曹操的大哥!所以劉備只要成功認了袁紹當大哥,那麼曹操自然也就沒理由再攻擊徐州——畢竟仇人陶謙已經死了!徐州也已經名義上歸了大哥!

嘿,你還別說,對於劉備的「投誠」,袁紹相當歡迎,馬上給徐州寫了回信:聽說劉玄德一向寬宏大度,又很講義氣,很適合給我當小弟,現在徐州那邊又缺大區經理,我看他當就很合適。事情就這麼定了!

而袁紹這一承認,幾乎解決了劉備的所有問題:關東聯軍老大都認可我了,你們這些地頭蛇還有意見嗎?有意見也給我保留!曹操同學,咱們現在是同志了,你再打我就是純粹的師出無名!至於剩下的問題,那就只需要專心致志對付狼子野心的袁術了——而這件事,劉皇叔很有信心!

千年以還,看劉備的這條妙計,我們必須拍案叫絕:軍事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政治斡旋完美解決!

結語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系列中,曾說道:曹操是率性、可愛的真小人。

或許我們站在上帝視角或者後人視角中,可以這麼認為。但對於在徐州大戰中無辜喪命、堵塞「泗水為之不流」的徐州難民,曹操還可愛嗎?對他們而言,形容曹操恐怕只有一個詞——暴虐!

而在曹魏立國的過程中,這種屠城行為是第一次,但並不是最後一次。或許,這也是曹操占盡優勢,但終其一生卻未能一統天下的關鍵原因。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

拓展連結:

帝王中的影帝:裝瘋賣傻幾十年,一朝即位,成為晚唐頭號明君

楚漢戰爭里,這對反目成仇的兄弟,帶給我們什麼思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