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不來?超六成大學生正在克服「起床困難症」

湖南衡陽信訪 發佈 2021-08-05T18:08:15.234411+00:00

2019年12月02日 14:36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起不來,就算了?超六成大學生正在克服「起床困難症」王妍的鬧鐘每天都會在她起床前響4次。每隔10分鐘便響一次的鬧鐘並不能將她從睡夢中拉醒,在同學們的印象里,王妍要麼沒來,要麼就在遲到的路上。「賴床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2019年12月02日 14: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起不來,就算了?超六成大學生正在克服「起床困難症」

王妍的鬧鐘每天都會在她起床前響4次。每隔10分鐘便響一次的鬧鐘並不能將她從睡夢中拉醒,在同學們的印象里,王妍要麼沒來,要麼就在遲到的路上。

「賴床像彈簧,你弱它就強。」逐漸深諳「起床之道」的周安迪則選擇告別「起床拖延」,打響與起床困難症的持久戰。為了讓生物鐘回歸正軌,她規定自己最遲每天夜裡12點必須休息。

而對於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只有4到6小時的龍泠宇來說,「早起」已成為一種植入身體的本能反應。在初中便養成早起習慣的他,早上五六點起床完全沒問題。若在某天晚於7:10起床,他便會產生一種「虛度時光」的罪惡感。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各地高校的3367名大學生髮起關於「起床困難症」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2.2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起床困難,32.29%認為自己不存在此類煩惱,5.49%表示自己已經改正了「起床困難症」。

六成大學生因睡眠不足、天氣寒冷起不來床

調查顯示,68.52%的大學生認為「起床困難」的主要原因為「前一天睡覺過晚」,62.73%認為「天氣太冷」對順利起床存在影響,也有48.68%的被調查者認為「個人懶惰」是造成賴床的主要原因,15.21%則表示「室友不起,我也不願意起」。

對於睡眠不足導致起床困難的情況,廣告學專業的羅靜表示自己很有發言權。大三的她常常因為趕一項策劃或是做設計而熬夜到凌晨兩三點鐘。受困於從熬夜到起床困難的惡性循環,羅靜很是煩惱。「只有保證每天睡眠時間6個小時,才能精力充沛。自己惰性太強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可是有時候起床困難真的是身體自然反應,太睏了,就還想繼續睡一會兒。」

同樣因為睡眠問題而起不來床的劉然是2018級電子信息工程學的學生,在學院學生會工作的他,同時還是2019級新生班的一名助導。劉然平常的學生工作很多,手機里突然彈出的信息總會打亂他的工作節奏。深夜裡,完成了工作的他異常亢奮,刷著貼吧、看看App,平均每天凌晨3點才睡覺。依靠室友喚醒的劉然常常在來不及吃早飯的情況下,「踩點」飛奔至教室。在劉然看來,室友是否起床直接影響到他能否起床。如果劉然的室友也沒能聽到鬧鐘,那兩個人便會一起睡到10點才醒。

來自江西財經大學2018級金融專業的郭奕也認為,自己不願起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睡眠質量不佳。在她看來,手機是影響她睡眠的始作俑者,只要她睡前不玩手機,醒來後就覺得精力充沛,神清氣爽,但一旦玩起手機,就會控制不住自己不斷刷視頻的手,進而導致熬夜以及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值得注意的是,33.04%的被調查大學生平均睡眠時間只有4到6小時,僅有8.15%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

而對於北方姑娘周安迪來說,離開了暖氣,起床的動力也就少了大半。原本以為南方遠比北方溫暖的她,剛入學就被重慶的冬天「上了一課」。經濟學專業的她基本上每天都有早課,起床也就成了必須要獨立解決的「大難題」。「幾乎每天早上我都是跑著進教室學習的,不然會遲到,來不及。」她說,「太冷了,一想起離開被窩出門就很想逃避,不願意開始新的一天。」

王妍表示自己每天都在「睡得晚、起不來」循環中,過得隨意而懶散,因為白天睡眠較為充足,王妍晚上難以入睡。躺在床上,拿起手機打遊戲、聽歌、看小說、逛淘寶,直到睏了再睡,往往已經是凌晨一兩點了。她深知是自己的精神鬆懈、不自律、不自控縱容了她的「自我放棄式」起床,導致起床困難症日益嚴重。可現在的她仍然覺得改變太難,控制不住地想賴床,能拖一天就是一天。王妍的室友也表示,無論是凌晨1點睡還是晚上10點睡,對王妍是否能起床都沒有太大影響,「她一睡覺就很難起床」。所以如果下午有專業課,王妍都不會睡午覺,她也害怕自己一睡著就起不來了。

「再睡一會兒「的心理暗示讓大學生又愛又恨

在規定早起的早晨定3個以上的鬧鐘,是羅靜、周安迪、王妍等大學生共有的習慣。調查顯示,22.18%的被調查者曾因起床困難耽誤過上課、考試、旅遊、約會等事情。

每次起床都像打仗的郭奕,從坐起身穿衣服到完成洗漱出門,只需要6分鐘。其他的時間,郭奕都躺在宿舍的床上為起床做著「心理建設」。煩躁地摁掉接連響起的鬧鐘,再在室友「快起來啦!6點50了!要遲到了!遲到了是要通報批評的!」的督促聲中艱難爬起,是郭奕的常態。因為賴床錯過早餐,完成了晨跑和早讀的她往往會立刻變得非常乏累,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沒食慾不想吃飯,甚至眩暈想吐,看到熟人也不愛搭理。每天早上因為賴床多睡的20分鐘,僅僅只是實現了短暫的滿足感,反而加重了起床後的疲倦。

在陳楠看來,睡得最「香」的時段,一定是自己賴床的時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不就是你半夜突然醒來,發現自己還有時間可以繼續睡嗎?」陳楠笑著說,「但更悲傷的是,你發現能繼續睡的時間太短。」為了實現這種莫名的「自我滿足感」,陳楠常常會額外設置一個比規定起床時間早20分鐘的鬧鐘,對他來說,醒來後發現自己能再睡一段時間,會更好地激勵自己在下一次鬧鐘響時爬起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起床需要一段『緩衝期』。」陳楠補充道。但這種方法也不是屢試不爽,「起床困難戶」的陳楠,也是班上的「遲到專業戶」。

感嘆著「起床困難彷佛是宿命,能夠克服的人真的太厲害了」的羅靜也曾因為賴床吃過大虧。每隔5分鐘便響一次的鬧鐘都沒能叫醒沉睡的她,「再睡一會兒,應該來得及」,她一邊在嘴裡嘀咕著,一邊順手就滑掉了最後一個8點半的鬧鐘。而等她睡醒再拿起手機時,才意識到自己錯過10:13分的動車了。事已至此,只能改簽。雖然有驚無險,沒有造成太大損失,但這也不是她第一次因為賴床錯過事情:高三時早課常常遲到、錯過和朋友的聚會、甚至還會錯過期中考試。「從第一次睜開眼到起床,大概要磨蹭一個小時。拉扯一下被角,翻個身,在腦子裡想著一會兒就起,可轉頭一睡20多分鐘就過去了。」羅靜還表示,即使醒來,自己也會翻來覆去,就是不想離開被窩。

因為起不來床時常遲到、曠課的王妍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在「熬夜」和「賴床」中被荒廢,尤其是遲到缺課導致學習上出現了漏洞,讓她每每想起都倍感緊張。「掛科」像懸在王妍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每次期末考試前為了填滿知識的漏洞,她學到凌晨也不敢放下手中的書本。

過六成大學生對改正「起床困難症」報以期待

周安迪開始直面起床困難的問題,避免自己落入「熬夜、起床困難、作息混亂、身體虛弱」的怪圈。長期的作息不穩定讓她出現了黑眼圈,心臟也偶爾感覺不舒服。身體的反應和現實生活的要求促使她必須要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絕不拖延。她開始規定自己每天最遲夜裡12點休息、早晨7點半起床,在早上安排吃早飯、複習專業課、背單詞等事項,讓自己起床不再無事可做。每天時間一到,就必須停下來休息。「剛開始執行計劃的時候也會心有不甘,甚至還會有繼續做完的衝動,但是我還是努力克制住了。起床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會有惰性和生活慣性,如果想拒絕起床困難,就必須意志堅定,對自己狠一點。」周安迪語氣堅定地說道。

「在床上多拖延的時間,是會在其他地方補回來的。」錯過的早課的內容需要後期自己補上,新的工作任務迫在眉睫,明天要交的作業還等著提交。因為賴床,劉然的一天從起床開始就變得緊張急促。迫切希望改正起床困難症的他計劃慢慢提前睡覺時間,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願起床的主要原因就是睡眠不足。「打算以後有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先緩一緩,不在晚上熬夜完成,而是等到第二天。保證每天要按時起床,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83.55%的被調查者認為「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早點睡覺」可以有效改善起床困難症,51.8%認為調整心態有效果,41.55%表示「給早上安排緊急的任務,迫使自己起床」可以激勵早起,也有7.54%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想早起的人是怎樣都起不來的。

同樣希求解決起床困難問題的羅靜開始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辦法和訣竅。比如遇到大型考試、集體活動等重要的事情,她都會提前找人幫忙打電話叫醒她,或者把手機訂好鬧鐘放在床下,她只有下床才能關掉鬧鐘。她認為起床這件事只有通過外在的強制約束和提醒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龍泠宇認為充實的工作狀態、滿滿當當的工作安排是激勵他每日早起的最大動力。6:30就走出寢室的他,會選擇在7點前吃完早飯,隨後迅速投入到當天的工作計劃中。圖書館8點開門,他便在食堂的角落學習或工作到7:55再走。「晚上圖書館9:50關門,但我也不會回寢室,一般會找個便利店呆到11:45,再踩著12點的門禁回去。」在他看來,賴不賴床都是個人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安排時間的權利,他願意將時間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雖然偶爾會疲倦,但他享受這樣充實的生活。

胡琦也更願意將閒暇的時間安排在實習、出遊上。相比需要強制早起的工作日,胡琦在周末更有早起的勁頭。「有聚會的話就早點起床準備聚會,沒有安排就去攝影工作室兼職,學習一下後期。」在她看來,睡覺不是生活的最優解,從前也有「起床困難」的她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慢慢擺脫了「賴床困境」。有了更多可支配時間的她玩起了樂高,養起了多肉。「當你心中有了更重要的事,你就不會賴床了。」不僅如此,在問卷中也有被調查者提到,「雖然不喜歡早起,但早訓時能看到想見的人,所以我一定會爬起來。」

(除胡琦和龍泠宇外,文中被採訪者均為化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