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辯論的目的不是看誰贏了,而是為了實事求是

孟長海醫生 發佈 2021-08-05T19:04:09.714174+00:00

在中西醫各自有優勢劣勢的情況下,辯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優勢,彌補不足,讓老百姓得實惠。如果只是為了口舌之快,罔顧事實,這樣的辯論就沒價值了。對於懂中醫又懂西醫,往往更容易客觀對待中醫西醫之長短。實際上,中西醫都是很好的醫學,都是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果。

在中西醫各自有優勢劣勢的情況下,辯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優勢,彌補不足,讓老百姓得實惠。如果只是為了口舌之快,罔顧事實,這樣的辯論就沒價值了。

對於懂中醫又懂西醫,往往更容易客觀對待中醫西醫之長短。實際上,中西醫都是很好的醫學,都是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果。中醫產生於中國,可以有傳統模式,也可以與時俱進有現代模式。西醫同樣如此,都可以有彼此的態。而無論中西,這種醫學的經驗技術手段和思想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值得尊重,客觀認識。

所以,一個優秀的醫生需要的不是辯論,而是實事求是對待醫學,實際上每個人能力有大小,根本是對待自己和自己的病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醫學做些更加深刻的研究,而目的是更好的把病人治好。

這個目的明確,對於病人來講,根本的實惠就是病好了,對於是否中醫西醫技術關注並不熱情。治不好病,在那裡高談闊論,是沒有意義的。

而實際上,很多辯論恰恰在這個結上爭論不休。醫學有簡單複雜之分,疾病也有千萬種。實際上好多病,至今並沒有辦法,中西醫都沒有,這方面誰來談談誰來探討都是可以的。而有些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如最基本的對皮膚科的認識,需要外科摘除的,中西醫都可以。在骨科領域,需要處理的,也有共識。就如胃腸道疾病,共識地方也很多。這裡根本是大家研究的是一回事。有次聽到辯論,說到中西醫對人體認識不同,這就有些不知所云了,其實有很多共同話題,而臟器解剖認識基本上都是統一的,不然說頭不是頭,鼻子不是鼻子,中醫西醫說的胃心眼睛難道不是一個地方?

這些共識在辯論過程中被忽視了,特別是強化臟腑理論之後而中醫現代化技術又無發展,又不能主動學習現代科學的情況下,中醫自身關門,排斥西方科學對人體生理病理和病原的認識,從而認為中醫只有陰陽五行,只有臟腑經絡,而自身具備的解剖學知識被自己忽略了,逐步的被西學東漸利用了,然後中醫被架空了。

這是客觀存在,卻被人拿出來辯論,實屬可笑了,而中醫領域不去檢討這個問題,反而過於強調臟腑理論而被推上了偽科學的辯論,根本在哪裡?在於人們不願意去看彼此發展的邏輯和歷史,只願意在快感和一時之強上瞎胡扯,而不知道中醫者西醫者根本道路是一致的。

我的意見很明確,中醫西醫都有各自的道路,但目的一致,所以治病是合作關係,而不是敵人,這一點兒必須銘刻在醫生的腦殼裡,那種主張水火不容,撕裂關係的,其實不懂醫學,或者不懂裝懂,或者別有目的,藉此漲粉出名,或者是偏激者。

在同樣疾病的認識上,中醫西醫需要溝通,彼此看到長處,也好知道短處。這是醫生應該有的態度,比如痤瘡治療,以個人經驗,純粹中藥治療是好的,療效是肯定的,這方面我支持西醫醫生學習中醫,會了辨證對了,會覺得當前的西藥存在不過如此。而失眠也如此,儘管安眠藥來的快,但長期服用並不是辦法,而精神類藥管理嚴格,反覆找醫生開藥,這種停藥後就不治的狀態的痛苦,啟示人們可以看看中醫。中醫看對了,短期服藥,可以有效的在長期時間內不服藥。

如此的情況很多,反倒過來,中醫也有不少短處,在急救和外科處理方面,中醫已經逐步失去陣地,這些問題是客觀的,存在的。如果非要辯論,說自己這方面多麼強大,中醫就是說了誇口的話。當然不是說不能急救,或者做大手術,而是中醫在相當長時間內放棄了這個領域。自己不去做,沒人去做,一段時間有不少中醫排斥醫院急救,造成思想混亂,結果這一塊沒人搞了,時間久了,就沒了。當再開始研究時候,只能依賴於祖先了。

這一塊需要深思,過去上大學讀過《中醫急診學》,薄薄的一本書,基本上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教材編寫最可怕的是學生拿著教材然後驕傲的說是認識的人編的,而最可怕的最悲哀是知道是一群不懂急救的人編的。中醫教材要編好,就必須由真正有水平的主編自己坐在那裡親自寫,親自編,我比較期待中醫綜合醫院急診科主任出本個人真正參與干過的的急救學,其他的不靠譜。

但這種探索旗幟鮮明,中醫急診有很多優勢,需要搞起來。但,各個醫院急診科有多少中醫在搞呢?不是中醫不行,而是缺乏陣地去戰鬥。先前有人推崇李可救急,實際上圈內都知道,個人或個案,不作為規範。如果每個病人急救都吃上120g附子,這能不能形成規範?比如尿瀦留可以針灸,如果用好可以不在飛機上吸尿救人,但是沒人去把它搞成共識,飛機上不會考慮配上針灸針。

丟掉的領域很多,這方面中醫必須頭腦清晰,然後支持中醫搞起來。而當前,中醫界不能實事求是的去安排這些事情,喜歡走熱門,喜歡搞成分藥研究,喜歡發國際擦邊的論文,而不去下功夫研究中醫理論,中醫邏輯,中醫急診急救,這方面沒有強大的臨床支持,學習了今人編的書和教材,其實指導不了現代醫學。

當前,少些辯論,多些實事求是為好。這個輸贏無所謂,辯了而已。就如失眠,總有一些人吃了中藥無效的,這裡邊就有看的對不對,用藥到位不到位,醫生水平,患者情況等多方面因素。但因為一些人沒治好,或者效果差,就看不到中醫優勢,否定中醫,這也是不實事求是了。

看了一個笑話:

老師對學生說:「如果你們能做得出這道題,我就給每個人發50顆糖。」不一會兒,學生們一個個站起來,向老師要糖吃。老師一看答案,氣呼呼地說:「你們全做錯了,還敢要糖?」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你只要求做出來,並沒有說做對呀!」老師不聲不響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把一袋白砂糖扔桌上:「分吧,每人100顆!

這個笑話,一句神反轉,值得深思。特別是戰鬥在各條戰線的中醫西醫工作者,特別是說糖又不說糖的辯論者,較真者,可以考慮,如何的理解對方,互通有無。辯論不是無益,很有價值,而不尊重事實,不實事求是的鬥嘴,毫無意義,這類文章不看也就罷了。

個人觀點,僅供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