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風華》:老北京旗人風俗全紀錄

山千黛 發佈 2021-08-09T21:54:59.180287+00:00

《旗人風華》是一本詳細介紹老北京旗人風俗的作品,由正白旗滿人羅信耀的英文版作品《小吳歷險記——一個北京人的生命周期》回譯而成。「小吳歷險記」原本是羅信耀於1939至1940年間發表在英文報紙《北平時事日報》上的連載故事,主要向外國人介紹北京市民的生活習俗。

《旗人風華》是一本詳細介紹老北京旗人風俗的作品,由正白旗滿人羅信耀的英文版作品《小吳歷險記——一個北京人的生命周期》回譯而成。

「小吳歷險記」原本是羅信耀於1939至1940年間發表在英文報紙《北平時事日報》上的連載故事,主要向外國人介紹北京市民的生活習俗。因為這系列連載很受歡迎,在連載後很快整理出版了英文本和日文版,同樣大受歡迎。

《旗人風華》即為羅信耀長子羅進德根據英文版書籍譯寫而來。羅進德在書末《本書及其作者的故事》一文中提到,這本書採用了變體的譯寫方式,而非忠實全譯的翻譯策略,除了糾正原書中的少量筆誤和硬傷之外,更是為了把原本面向外國讀者的書,轉變為一本適合國人尤其是北京人看的書。為了完成這樣的轉換,羅進德惡補了大量民俗知識,並著力打磨內容和文字。

正因為這本書最初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所以羅信耀在介紹老北京人日常生活時非常仔細,甚至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幾乎涵蓋了老北京人生老病死、四季節慶、信仰活動、吃喝玩樂的全部細節。這樣不僅給當時的外國讀者全面展現了老北京生活的原貌,也給後人留下了當時北平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


在《旗人風華》中,羅信耀虛構了一個生活在老北京的吳氏滿人家庭,巧妙地以兩個時間維度為標尺,通過吳家小少爺小禿兒的成長過程,把北京旗人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敘述得井井有條。

這兩個時間維度,一個是從年初到年尾的時間尺度,用於組織一年四季的各種節慶活動、飲食習慣、休閒娛樂活動等;另一個是從小禿兒出生到小禿兒結婚生子這個生命成長的過程,用於介紹生老病死、紅白喜事以及滿月、周歲、兒童遊戲、零食小吃、結拜交友、如何上學等習俗。

雖說是介紹旗人風俗,但除了少數旗人獨特的風俗和飲食講究之外,很多風俗習慣都是跟漢族相通的,不僅限於旗人家庭。可以說,《旗人風華》記錄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縮影,從小禿兒的成長過程,就可以了解普通老北京人的大致生活軌跡。


羅信耀在敘述過程中還使用了很多貼切的俗語,這些俗語貼近生活又不失哲理,表明了老北京人對各類事物的喜好和態度。

「人有七父八母」,反映出中國人習慣的大家庭的複雜社會關係網。「窮漢子吃藥,富漢子掏錢」解釋了藥鋪的定價雖然因買主的經濟狀況而有所不同,看起來不公平,但這種對窮人優惠做法,卻也帶了些醫者治病救人的仁慈心態。「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是老北京人院落裝飾和生活的常態。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過了芒種,不可強種」是千百年農業生產過程中總結出的耕種經驗。「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是對氣候變化規律的總結。

「寧在人下為人,不在樹下為樹」、「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 、「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吐藥不吐味」、「有買就有賣」等都道出了老百姓總結的人生經驗,表明民眾推崇的努力向上、潔身自好、與人為善、務實等樸素的人生價值觀念。

普通老百姓們的生活經驗、價值觀念和人生智慧,就通過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在一代一代人之間薰染、傳承,引導後人繼承老北京的生活習俗,延續老北京民族文化。

另外,書中還搭配了很多簡單插畫,看起來是在報紙連載時為幫助外國讀者理解而作的簡筆畫,畫風簡單古樸,有生活氣息,更增添了這本書的趣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