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萬兵力,圍攻一城,戰後的史達林格勒什麼樣?

城南御史 發佈 2021-08-10T01:07:04.352674+00:00

15多萬兵力圍攻一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此激烈的鏖戰發生於蘇聯的史達林格勒。加上城內百萬蘇聯紅軍的殊死抵抗,這裡成為了蘇德戰場最為慘烈的戰役所在。可歌可泣,一城一池的輸贏,扭轉了戰局,也奠定了衛國戰爭和二戰勝利的基礎,智利詩人聶魯達曾如此評價:勇氣規則,獎賞給了這片土地。


15多萬兵力圍攻一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此激烈的鏖戰發生於蘇聯的史達林格勒。加上城內百萬蘇聯紅軍的殊死抵抗,這裡成為了蘇德戰場最為慘烈的戰役所在。

可歌可泣,一城一池的輸贏,扭轉了戰局,也奠定了衛國戰爭和二戰勝利的基礎,智利詩人聶魯達曾如此評價:

勇氣規則,獎賞給了這片土地。

而戰火過後,收穫榮譽的同時,這裡也留下了一片傷痛。

歷史上,史達林格勒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誕生於1589年,初名為察里津。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處在歐亞兩洲的過渡地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堡壘設計,保護俄羅斯東南邊界免受遊牧民族的侵襲。戰火,重建,反覆經歷,18世紀,史達林格勒成為著名的軍事要塞。

蘇聯時期的眾多城市之中,名字帶有史達林字樣的不多,史達林格勒是其中之一。

其淵源可以追溯到蘇聯內戰時期。

當年,史達林在這裡領導了著名的察里津戰役,一舉擊潰了兇猛彪悍的哥薩克白軍,戰績顯著影響深遠,1925年改名為史達林格勒。

戰爭爆發前,史達林格勒發展顯著,一切都在1942年徹底改變。

1942年7月德國法西斯先後動用150多萬兵力,企圖攻占史達林格勒,切斷伏爾加河並控制高加索地區,然後北攻莫斯科。
戰役打響前,希特勒曾揚言:

「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如果德軍占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而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

陳兵百萬,只為一城,也就不難理解了。

出於戰略意義和宣傳影響,蘇聯軍民浴血奮戰,200多個日日夜夜,死傷無數。槍林彈雨各種炮火,城市一片狼藉。

原有的建築物支離破碎,工廠高樓成為狙擊巷戰的據點。雙方傷亡200多萬的血腥數字,史達林格勒慘烈程度,冠絕二戰,英雄之城實至名歸。

戰爭結束後,城市不得不幾乎全部重建。整個國家在戰爭期間都支持史達林格勒,整個國家都幫助它醫治戰爭的創傷,並幫助它復甦。

對這座被毀的城市的重建、伏爾加河-頓河運河船舶信道的建設以及伏爾加格勒水電站的建設,無不體現全蘇聯人民對史達林格勒發展建設的關注和付出的努力。
1961年,該城被赫魯雪夫改名為伏爾加格勒。

戰爭結束後,閒坐在公園長廊上的蘇聯父子。恬淡安詳,歲月靜好,背後是斷壁殘垣,兩相對比,更顯戰爭的殘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