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如何引起的?中醫提醒,這幾點很重要

健康一線 發佈 2021-08-10T02:08:42.026998+00:00

一、什麼是骨質疏鬆?

一、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它在中醫上習慣地把它稱為骨痿或者骨痹,它骨痿是怎麼回事,因為《內經》,中醫有本《內經》的書,老早就說了,他因為腎虛能夠發生骨痿,骨頭萎縮,但是中醫的痿是有一個定義的,就是痿它是痿軟不舉,痿弱無力,他不會疼痛的,而且臨床上骨質疏鬆有相對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現腰背的疼痛,所以又把它叫做骨痹,這在中醫上,所以我們通過總結認為它這個在中醫上,骨質疏鬆是骨上面「本痿標痹」這樣的一種疾病。

二、骨質疏鬆的高發人群有哪些?

骨質疏鬆本身就分三類,一類就是絕經後的骨質疏鬆。

絕經後的女性,這是骨質疏鬆最大的,而且研究最多的,現在包括國際的診斷標準,都是以絕經後的女性導致的骨量減少,為什麼從現代上說,絕經以後,她導致雌激素減少,導致了什麼呢?那個骨的吸收增加,而且它吸收增加比率比成骨增加的比率要高,這樣導致了她的骨的吸收加快。再一個絕經減少,導致一種什麼?

我們的骨的新陳代謝加快了,每一個骨再建周期,她就丟一份骨量,現在又加快了,這叫高轉換的骨質疏鬆,這是發病率最高的,所以絕經後的女性她容易發骨質疏鬆,第二類就是老年的骨質疏鬆,老年人中老年人,特別到了70歲以後,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骨量減少,這是骨衰老的表現。這個叫老年性骨質疏鬆,還有一種骨質疏鬆,它原因不明,但是它發於年輕人。

三、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骨質疏鬆它在中醫上習慣地把它稱為骨痿或者骨痹。

中醫認為,古代他講了骨痿包括骨痹,第一個和先天,就和自己內因有關,內因它比如說腎虛,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你年紀老了,絕經以後腎精少了,腎氣少了,腎主骨,它不能主骨了。

第二個後天因素和脾有關,脾氣虛了以後,為後天之本,他吃的飯,水谷精微,不能化成營養,它不能滋養骨了,肯定會導致骨質疏鬆,與肝有關。

一個人老是情緒不穩,肝氣鬱結,肝又涉及到腎,那麼和這些東西都有關,這是從臟腑因素。從氣血的因素來講,比如說中醫它有風寒暑濕燥火,喜樂憂思的情緒等等這些東西,那麼比如說血虛了,它不能養骨,它可以導致,那麼血虛了,氣虛了,無力推動血脈,導致血瘀了,它可以阻塞經脈也不能養骨,一方面還可以導致疼痛。

那麼,為什麼叫血瘀,因為腎虛不能主骨,骨頭就慢慢的萎縮了,我們就這麼說的,我們西醫就叫骨質疏鬆了,骨的皮質也變薄了,那麼它可以發生痛,痛中醫認為血瘀,無論是因為風寒導致的實證的血瘀也好,還是氣虛、血虛不能推動血液也好,血瘀它不通則痛,所以骨質疏鬆有痛性的多半是有血瘀的。所以它本質應該是腎虛血瘀。

現在還有認為,中醫的還可能和痰有關,但是中醫的痰和西醫的痰不一樣,它是個病理性的產物,因為脾為生痰之器,中醫認為脾虛,水谷精微它不能化成水微,也不能化為營養,就變成廢物,廢物就變成痰。痰瘀互結阻塞了滋養骨頭的一些血脈,它可以導致骨質疏鬆,骨失所養,痰瘀阻滯不通也可以導致疼痛,它和這些因素都是有關的。

關鍵字: